分类
子分类
专题
标签
排序
韩德勤撤离苏北淮安的经过 / 王健夫
一丸四三年二月,韩德勤的江苏省政府和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均设在淮安县第四区蒋桥乡。在日寇发动春季大“扫荡”前,国民党军队的分布形势是这样的:韩直辖的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所属两个团,...
刘鹗与《铁云藏龟》 / 鲁棣霖
刘鹗以其小说《老残游记》著称于世,此书流传甚广,影响亦大。但刘鹗一生著述绝不止《老残游记》一种。仅以对古文字研究而言,便有《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铁云藏货》、《...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安新闻业 / 杨锡祺
一九四六年十月,国民党反动派全面挑起内战,已经解放了的大片苏北土地,又重新陷入战争与灾难的深渊。 就在这个时候,淮安的一些所谓文人,都想凭借一枝笔杆子寻找生活出路。一个小小的淮安县...
淮安方志续谈 / 丁志安
潍县张兆栋序《重修山阳县志》云:“山阳地居淮东,海滨为近。春秋吴城邗沟通江淮,而道始通。自有明因河流入淮,以为运道。岁漕东南秔稻四百万石输于京师,遂为总汇之区。故漕臣驻节其地,以管...
李公朴先生家世初考 / 吴之光
李公朴先生(1902-1946),是忠诚的爱国者、坚定的民主战士和社会教育家,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7月ll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遇害,次日牺牲...
著名中医专家——刘树农教授 / 殷大彰
刘树农教授,江苏淮安人,生于公元1895年12月5日,卒于公元1985年9月20日。享年九十一岁(虚龄),曾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研究所顾问。他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也是苏北地区...
华中《新华日报》在淮安 / 沈光祖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了南京,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不久即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的问题。几经谈判...
吴鞠通故里续考 / 顾天培 袁长新 梁金光
笔者在《吴鞠通故里初考》(载《淮安文史资料》第二辑)一文中,证明吴鞠通故里在淮安,淮安淮阴有古今之异。此后,笔者又陆续有所发现,足以支持这一结论,因作续考如下: 一、吴鞠通《医医病书...
怀念我的老师刘树农教授 / 朱抗美
我的老师刘树农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经他亲手治愈疾病的人们怀念他,我们这些在他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成长起来的中医工作者更深深地怀念他…… 从一九七六年十月开始到一九八五年九月刘老...
抗战有功的乡长孙毓俊 / 颜景詹
淮安县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建立,孙毓俊同志就担任我和平乡乡长(“和平乡”在钦工西面)。他虽然是一个乡长,可是,当时的淮安十一区、十二区干群都知道他能打仗。这两个区一发现敌人,孙毓俊的“父...
对敌斗争中的淮安(县)中学 / 陈天马
编者按: 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确是一份珍贵的史料。作者于1962年4月8日写完,手稿现存淮阴中学。本刊发表时,对个别字句作了一些技术性的改动。 淮安...
刘鹗行医生涯及其医学著作 / 殷大彰
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号老残,又署洪都百炼生。他一生不仅对文学、水利、数学、金石考古等研究较深,贡献非凡,著有《老残游记》、《治河七说》、《弧角三术》、《铁云藏龟》等书,有的...
ENKE6月13日 16:420
您父亲有没有兄弟叫杨允贤?我有一个民国时期的银壶,上面刻有杨俊生 杨允贤两个人的名字。这个银壶是赠送给时任法国驻北海领事雷乐的。这个银壶很可能是您父亲送给法国领事先生的。有疑问请联系我:ury.freeman@gmail.com宋文武4月15日 19:472
我的联系方式: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城管队宋文武 13813223326宋文武4月15日 19:370
宋殿康即宋泽夫,宋我真老太岁的父亲,二弟玉生,重庆俄专。三弟金洪万果县银行。我曾祖父宋金榜,农民,文盲,兄弟五人,4个文盲,唯五老太岁宋金丽幼时被老老太爷带走读书,解放前后在西乡从事教育事业!宋文武4月15日 19:280
我祖上宋勤康与宋殿康兄弟,后我们流落外村,57年为修家谱有宋我真用淮安师范信笺纸写给我二祖父的一封家书,详细介绍了家人,四子女广州,广陵,广淮,广言…对吧?原件想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