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年表(一)

淮安,位于江苏腹地。上古淮安属淮夷,春秋属吴,吴亡属越,战国时属楚。秦王政24年灭楚国(前223年)后淮安始建县,史称淮阴。自隋朝后设楚州,元初升楚州为淮安路。明初朱元璋改设淮安路为淮安府至明末。清初淮安府属江南省,顺治十八年(1661)改隶江苏省)。明清时期淮安为全国漕运中心,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淮关监督先后驻节淮安。淮扬海道(兼盐法、漕务、海防,加提法使衔,屡次更名为淮扬道)先驻府城,后移驻清江浦。淮安府为江苏面积第一大府,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热闹繁华、俨然省会。淮安府城有着2200余年的建城史,有“铁打的淮城”之美誉,历代为军事重地。淮安府署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历史上曾并称运河沿线淮扬苏杭“四大都市”。1986年淮安(原江苏省淮安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淮安府城驸马巷内。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运河线上四大名都之一,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史前时期

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 原始人类在境内东北乡青莲岗一带活动、生息和繁衍。20世纪50年代,曾发现其石器和陶器等遗存,定名为“青莲岗文化”。

夏朝初年 大禹治淮水,“使淮水永安”。淮安曾建造禹王庙纪念。
夏朝末年 从后相起,夏王屡攻淮夷。

商朝末年(约前12-前11世纪) 青莲岗人使用铜鼎和铜。20世纪80年代,曾出土这些遗物。
商朝末年(约前11世纪) 纣王屡伐淮夷。

西周

成王初年(约前11世纪) 商纣王后裔武庚串联淮夷起兵反周。
厉王时期(约前9世纪) 淮夷攻周。
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 宣王征伐淮夷。

春秋

周景王七年(前538年) 楚灵王到河南南阳主盟,约见淮夷和其他各国诸侯,后进攻吴国。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 吴王夫差从长江边邗城开凿邗沟(即古运河)到山阳池北求口入淮河,沟通江淮,山阳镇开始兴起。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 吴王夫差经邗沟到河南黄池与晋定公、鲁哀公等会盟。

战国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 越王勾践灭吴、淮安地域隶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灭越,淮安地域改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王灭楚,后置淮阴县,属东海郡。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 秦始皇南巡,上会稽勒石颂德。后渡江北上,经邗沟,转淮河,北至琅琊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韩信投奔反秦起义军,追随项粱,不久归属项羽,任郎中。

西汉

高祖元年(前206年) 韩信离楚归汉。始任治粟都尉,不久任大将军,后任左丞相、相国、齐王等。
高祖五年(前202年) 垓下决战,韩信大破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汉王得以一统天下。韩信和萧何、张良被尊崇为“兴汉三杰”,汉改封齐王为楚王。
高祖六年(前201年) 韩信归里,赐漂母千金,赐南昌亭长百钱任命曾辱己干胯下的青年为楚中尉。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幽禁长安,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韩信被吕后与萧何诱杀于长安长乐宫。
前元元年(前179年) 齐、楚地震、大水。
前元三年(前154年) 枚乘以善谏,被景帝刘启拜为弘农都尉,不久称病归里。武帝刘彻即位后,他应召赶京途中病死。其子枚皋被拜为郎。枚乘父子皆辞赋家。邑人命名“枚公河”和“枚里街”,并修建“枚亭”纪念。
元光三年(前132年) 黄河决堤,淮泗16郡泛,监成灾。
元狩六年(前117年) 划广陵郡、沛郡东海郡毗邻地区为临淮郡,析淮阴县-置射阳县,皆隶属之。
元封二年(前109年) 黄河决口,入淮河、泗水。
元始年间(公元l-5年) 黄河决口,入泗水,夺淮水。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上莽称制。改临淮郡为淮平郡,改淮阴县为嘉信县,改射阳县为临淮亭。

东汉

建武元年(公元25年) 恢复旧郡、且名。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 京师及兖、豫、徐3州大旱。
延熹十年(167年) 青徐州旱。
熹平元年(172年) 臧昱奉诏上任扬州刺史,平定句章暴动,后升任中郎将,出使匈奴,官至太原太守,史称“达于从政,为汉良吏”。
中平五年(188年) 山阳、彭城、东海、琅琊大水。
初平三年(192年) 臧洪寄寓袁绍,被委派为青州刺史,后调任东郡太守,因援救盟友张超为袁绍攻杀。
建安五年(200年) 广陵太守陈登开筑邗沟西道,自樊粱湖入白马湖,从此南北交通不再绕道博芝湖和射阳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陈琳病逝。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著有《陈记室集》

三国

吴赤乌十一年(248年) 步骘逝世,官至吴国丞相。

泰始二年(266年) 修建龙兴寺。
永嘉年间(307-311年) 月氏国憎几竺昙摩罗察携天竺国经卷至龙兴寺进行翻译,朝夕不辍,计译350卷。
建兴元年(313年) 奋威将军祖逖领兵进屯淮阴,制造武器,招募壮士,准备北伐。
大兴二年(319年) 修建尊圣塔,后改名文通塔。
太和四年(369年) 荆州刺史桓温北伐失利。退屯山阳。
义熙四年(408年) 征虏将军刘道怜坐镇山阳,督领淮北渚郡军事。
义熙七年(411年) 从广陵郡、临淮郡析置山阳郡,并设山阳县,郡治山阳城。辖山阳、左乡、东城、盐城4县。

南北朝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 山阳张休宗获白鹿。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 徐、兖、青、冀4州大水。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 山阳大守萧憎珍送粮仗给盱眙守军,并蓄水灌敌,使魏师从山阳撤走。
宋大明元年、北魏太安三年(457年) 山阳获白麋,内史程天祚献与朝廷。
北魏皇兴四年(470年) 淮水枯竭。
北魏延兴元年(471年) 大旱、淮河干涸。
齐永明七年、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于盱眙、山阳二界间立东平郡于淮阴,领寿张、淮安2县,寿张割山阳官渎以西300户置;淮安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于是,山阳始与淮阴划壤而居。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淮水变赤如血。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 三月春水砭,淮水暴涨六七尺。
北魏延昌三年(514年) 淮城大水,城破。淮城周围村落10余万口皆漂入海。翌年,淮水、泗水冰冻,死者不计其数。
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吴明彻攻北刷失败,将士3万人降周,吴明彻被俘,淮南北地皆入周。山阳等9郡百姓向建康大迁移

开皇三年(583年) 置楚州,辖淮阴、山阳、阳平等郡。
开皇七年(587年) 文帝疏浚邗沟西道(即山阳渎)。
大业元年(605年) 征发民夫拓宽扒深山阳渎。河宽40步,堤上筑大道,路旁植柳。
大业初年(605-610年) 淮阴县并入山阳县,不久又划出。此后如此并划数次。
大业十三年(617年) 大旱,江、淮数百里水绝无鱼。

武德四年(621年) 冠东楚州,州治山阳,辖山阳、淮阴、安宜、盐城4县,
武德八年(625年) 东楚州改称楚州,增辖盱眙县。
贞观八年(634年) 江、淮大水。
永徽六年(655年) 楚州瘟疫流行。
总章元年(668年) 江、淮旱饥。
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 江、淮旱饥。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 楚州地震。
开元五年(717年) 楚州开元寺落成。
开元十一年(723年) 十月初二日,李邕作《楚州淮阴娑罗树碑文》并书,为唐代书法名作
大历九年(774年) 淮南大旱。
贞元六年(790年) 夏 淮南大旱,井泉竭。翌年,扬、楚等州旱。”
贞元十三年(797年) 李珏诞生。李珏是淮安最早的进士,曾显居相位。逝世后,朝廷赠司空,谥贞穆。
贞元十四年(798年) 吉中孚逝世。吉中孚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著有《吉中孚诗》。其夫人张氏亦为诗人。
元和七年(812年) 楚州大水。
大和七年(833年) 秋,大水。
会昌二年(842年) 赵嘏中进士,有《渭南集》行世。因“长笛一声人侍楼”诗句,被杜牧称为“赵侍楼”。

五代十国

后唐长兴二年(931年) 杨溥改楚州为顺化军,不久恢复旧称。
后汉乾佑二年(949年) 楚州团练使何敬洙微服游里巷,察民疾苦,并经常罢宴止谈,接待百姓申诉。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 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带病坚守寿州、抵御周师,其子刘崇谏欲降,被不令斩首;刘仁赡战至病危,被周兵擒获,数日逝世。显德皇帝追封刘仁赡为彭城郡王;南唐皇帝赠其为大师中书令,谥忠肃,加封卫王,后追封越王。
显德五年(958年) 显德皇帝领兵攻楚州。唐将张彦卿、郑昭业坚守,使周师40天不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鱼崇谅逝世。鱼曾相继仕后唐、后晋、辽、后汉和后周,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授鱼崇谅为金紫光禄大夫和尚书等职。
雍熙二年(985年) 淮南转运使刘蟠开沙河,不久乔维岳自淮安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开河60里,以利舟楫往来。
淳化二年(991年) 淮安大旱。
咸平二年(999年) 春,淮安旱。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刘承规逝世。刘承规父刘延韬乃内班都知(即总管太监),其本人亦掌内藏30年,曾主持许多大型建筑的修造、律令的制定和钱币的铸造,并典领《实录》、《册府元龟》和国史的编修。刘逝世后,皇帝废朝哀悼,噌刘承规为左卫上将军,谥忠肃,并亲制祭文。
皇佑三年(1051年) 康州知州赵师旦誓死固守州城,为叛军侬智高杀害,后邑人修建赵康州祠纪念他。
治平元年(1064年) 楚州大水。
熙宁四年(1071年) 十月十六日,楚州城上空万里无云,中午时忽起西北风,冻人欲僵。紧接着,雷电交加,飞雹穿户,烟雾浓黑,晦不见人。在市面上做买卖的各式人等顿时乱作一团,头发蓬起,或男子发结妇人发,或老人发结儿童发,百货狼藉于地。其时苏轼适在山阳,目击此异事,作诗记之。
熙宁五年(1072年) 盲人历算家卫朴应诏赴京编修《奉元历》至熙宁八年闰四月修编成功。
元丰四年(1081年) 五月,淮水涨,山阳大水。
政和三年(1113年) 杨介编绘制成《存真环中图》,为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作出了贡献;并著有《四时伤寒总病论》,时人称道“其方受仙圣,其效未易论”
政和四年(1114年) 张束逝世。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通文精医,著有《张右史文集》。高宗登基后,追赠张为集英殿修撰。其子张拒、张积、张和皆进士。同年,楚州教授徐积逝世。其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章显耀于东南,皇帝赐徐为谥节孝处士,淮邑修建徐节孝祠。
宜和二年(1120年) 方腊起义军攻占楚州。
宣和三年(1121年) 宋江起义军攻占楚州。
宜和六年(1124年) 王洋以省试第二人高中一甲二名进士,钦赐榜眼及第。王有《东牟集》传世。
建炎三年(1129年) 金人攻楚州,守臣朱琳降。淮南李成、耿坚武装集团围攻楚州,责其权州事贾敦诗企图降金,经朱臣大金通问使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洪皓劝谕,收兵撤围。
建炎四年(1130年) 徐州观察使、泗州和涟水军镇抚使兼楚州知州赵立坚守州城,金兵围攻百日不克,赵立战死,参谋官程括代理镇抚使据守,岳飞驰援。因师孤力寡,楚城陷落。
绍兴元年(1131年) 楚州通判刘晏杀太守,密谋劫库银,以楚城反宋,录事司刘晟遣骑上告,刘晏知谋泄,杀刘晟及其全家。宋将刘光世收复楚州。
绍兴二年(1132年) 五月,淮安旱。
绍兴五年(1135年) 淮安大水。
绍兴六年(1136年) 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准东路宣抚处置使兼河北招讨使韩世忠偕夫人粱红玉镇守楚州,“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 淮甸水。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送伴使金安节送金国副使耶律翼等至楚州。耶律翼夺巡检王松马未遂,鞭笞乇松,金安节谴责耶律翼。宋廷恐引起两国是非,将金安节降两秩。
隆兴元年(1163年) 六月,两淮被水,难民流徙江南者数十万。
隆兴二年(1164年) 魏胜战死。其官至楚州知州,曾创制“如意战车”。战死后,皇帝追赠魏为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
乾道七年(1171年) 陈敏修筑楚州城,涂刷石灰,称银铸城。
漳熙三年(1176年) 楚州飞蝗蔽天,声如雷,旋遭大雨,皆死。
漳熙六年(1179年) 楚州军旱,冬大饥,人食草木。
淳熙十五年(1188年) 五月,淮甸大雨水,淮水溢。楚州雨,自五月至六爿,清河口溢,坏城百丈。
绍熙五年(1194年) 黄河夺淮,扬庄以下淮河尾段成为黄河入海流道。
嘉定三年(1210年) 淮楚水,民多溺死。
嘉定九年(1216年) 楚州知州应纯之开新河,筑管家湖中心堤,北接老鹳河,并于河湖相接处置斗门水闸。
嘉定十六年(1223年) 五月,江、浙、淮郡县大水,“漂民庐,害稼,圮城廓堤防,溺死者甚众”。
嘉定年间(1208-1224年)《山阳县志》修成。这是迄今所知淮安的第一部县志。
宝庆二年(1226年) 兴建酒楼,后改称谯楼,又易名镇淮楼。
绍定元年(1228年) 蒙古、山东、淮南、楚州行省李全升山阳县为淮安军。
绍定三年(1230年) 李全开马逻港,沟通淮河与射阳湖。
端平元年(1234年) 金亡,宋又改淮安军为淮安州。
淳佑二年(1242年) 淮安大水。
成淳十年(1274年) 元军占领本邑东北多马逻寨,建立山阳县。
景炎元年(1276年) 元军攻占淮安。同年,元设淮东安抚司,司治淮安。

至元十四年(1277年) 设淮东安抚可为淮东总管府,府治淮安,领山阳、盐城、淮安、新城、清河、桃源等7县。
至元十六年(1279年) 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大都,途经淮安,作诗《过零丁洋》。
至元十九年(1282年) 设漕运分司,分司设淮安谯楼。
至元二十年(1283年) 设淮安府路,兼领临淮府、海宁州、泗州、安东州;并淮安,新城、淮阴3县入山阳县,路治山阳。
元贞二年(1296年) 淮安、朐山、盐城水。
大德元年(1297年) 淮安旱。
大德三年(1299年) 淮安旱。
大德四年(1300年) 十二月,淮安水;是年,淮安设立盐运分司。
大德八年(1304年) 画家龚开逝世。其善画墨鬼,现存有《中山出游图》、《骏骨图》等。诗文被收编为《黾城叟集》。
大德九年(1305年) 山阳水灾。
延佑二年(1315年) 韩涣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四儿行省左丞。韩逝世后,皇帝追赠其为高阳郡公,淮邑修建进士坊旌表之。
延佑四年(1317年) 淮安大水。
至治元年(1321年) 淮安路盐城、山阳水灾。
至治二年(1322年) 淮安旱。
天历元年(1328年) 淮安路盐城,山阳诸县水,
至顺元年(1330年) 泗州及山阳大水。
元统元年(|333年) 二月,两淮旱,民大饥。
元统二年(1334年) 淮河涨,淮安路山阳县等处民畜房舍多漂溺。
至元元年(1335年) 淮安、清河等县水灾。
至正十六年(1356年) 张士诚义军攻占淮安,脔割守臣褚不华。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张士诚部将史文炳于旧城北一里许建筑“新城”。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明军徐达、常遇春部击败史文炳,占领淮安。是年,朱元璋置淮安府,府治山阳,领海、泗、安东3州及山阳、清河、沐阳、盐城、桃源、赣榆、天长、盱眙8县。

洪武元年(1368年) 京畿都转运使薛祥分司淮安。设淮安卫和大河卫。淮安卫指挥使华云龙镇守淮安,被封为淮安侯。
洪武二年(1369年) 日本倭寇劫掠淮安。
洪武三年(1370年) 淮安知府姚斌于新城东门外建仁字坝,后平江伯陈煊又筑义、礼、智、信4坝,合为5坝。漕船由仁、义2坝入淮河,商船从礼、智、信3坝入淮河。
洪武四年(1371年) 知府姚斌创建淮安府医学公所,旋创设惠民药局。
洪武五年(1372年) 卢续祖应荐至京,题授御医。卢乃迄今所知最早的淮安籍御医。
洪武六年(1373年) 山阳知县凌泽修建养济院,收养孤贫无依者。
洪武八年(1375年) 淮安大水
洪武十五年(1382年) 设僧纲司和道纪司,司驻淮安。划邳州及睢宁、宿迁隶属淮安府。
洪武十六年(1383年) 山阳县民贡献碧玉1块,重224两,朝廷赏赐钞20锭。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五月,岁旱民饥。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诏赐杨靖死。靖曾任庶吉士、户部侍郎和尚书、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因代乡人改诉冤状被弹劾。后昭雪,邑人建墓筑祠纪念他。
永乐七年(1409年) 淮安大水。
永乐十三年(1415年) 平江伯陈碹疏浚沙河,由淮安管家湖至鸭陈口入淮,起名清江浦。兴建清江督造船厂,辖4个大厂、82个分厂,年产船只560艘左右。
永乐十四年(1416年) 设户部钞关、关驻板闸。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淮安霪雨。
宣德二年(1427年) 淮安自春历秋不雨,田谷槁死。
宣德九年(1434年) 淮安河水泛滥,田亩淹没,淮安饥。
正统元年(1436年) 四至六月不雨,田禾焦槁。
正统二年(1437年) 四、五月连雨,河、淮泛涨。淮安、扬州等处大水。山阳城内行舟,禾苗荡然无存。
正统四年(1439年) 钦赐藏经宝鼎给山阳报恩禅寺。
正统六年(1441年) 六月,霖雨伤稼。
正统七年(1442年) 五至六月,霖雨伤稼。
正统九年(1444年) 淮安府所属30县旱。
正统十一年(1446年) 淮安水患,民多缺食。
景泰二年(1451年) 于淮安设漕运总督,始假谯楼办公视事,后迁原察院旧址(即淮安漕运广场)。淮安大雪,饥冻而死者相枕。
景泰三年(1452年) 金濂逝世。其长于理财,仕至刑部尚书、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代宗皇帝以军功追封其为沭阳伯,谥荣襄。邑入亦修建荣禄坊、尚书坊、经宪坊纪念他。两淮大水。山阳核查户口,全县为15.57万口。
景泰四年(1453年) 夏秋,淮安霪雨水滥。
景泰五年(1454年) 四月,代宗皇帝勒令御医潘瑛任阶修职郎。
景泰七年(1456年) 淮安大旱。
景泰八年(1457年) 夏,霪雨河决。
天顾二年(1458年) 淮安知府丘陵于徐节孝祠旧址建节孝书院。
天顺四年(1460年) 淮安水涝。
天顺六年(1462年) 七月,淮安大水,溺死盐丁1300余人。
天顺七年(1463年) 五月,淮安大雨,腐麦。
成化元年(1465年) 淮安水灾。
成化四年(1468年) 秋,淮安大旱。
成化十二年(1476年) 淮安大水。
成化牛三年(1477年) 九月,淮安溢,淮安所属诸州县坏官民屋舍,漂没人畜甚众。
成化十四年(1478年) 日本贡使买中国民间男女数人,挟持归国,途经淮安,被淮扬镇守官员发觉,遂将中国男女截留,代付赎金,放还其家。
成化十九年(1483年) 核查户口,山阳全县有15.68万口。
成化二十年(1484年) 淮安等处大水。
弘治二年(1489年) 水灾。
弘治五年(1492年) 水灾。
弘治九年(1496年) 叶淇乞休归里,其官至户部尚书,淇逝世后,皇帝赠其为太子太保;邑人修建地官尚书坊、持宪坊和宫保坊纪念他。
弘治十年(1497年) 大旱。
弘治十二年(1499年) 夏,霪雨不上,城内行船。
弘治十五年(1502年) 山阳县大水。
弘治十六年(1503年) 山阳县大水,舟楫通至旧城南市桥。
弘治十七年(1504年) 刘宁逝世。宁官至右都督、副总兵,曾仿古番上法列阵,每每取胜。刘宁逝世后,皇帝赠其为广昌伯。
弘治十八年(1505年) 胡琏中进士。琏担任广东兵备副使时,曾进剿以佛朗机为首的葡萄牙海盗,缴获火铳,并进行仿造,名为佛朗机。胡琏逝世后,皇帝赠其为太常少卿。
正德五年(1510年) 淮安大水。
正德七年(1512年) 淮安府属水灭。
正德九年(1514年) 蔡昂中进士一甲第三名,钦赐探花及第。其一为乡试主考,三为会试同考,史馆侍讲经筵达30年之久,以良史、良主司饮誉朝野。蔡昂死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 朝廷追赠其为礼部尚书;淮邑修建玉堂学士坊、兰省尚书坊旌表之。淮安旱。
正德十年(1515年) 谁安大旱.
正德十二年(1517年) 夏霖雨不止,城内行船。
正德十三年(1518年) 《淮安府志》刻成。全志16卷首一卷。淮安大水。
正德十四年(1519年) 正德皇帝亲征至淮安,寓居总兵顾仕隆宅。次年九月七日,旋跸亦停淮安,宿都御史丛兰宅。山阳、宝应大水。
嘉靖二年(1523年) 夏,大旱。秋,大水。
嘉靖六年(1527年) 淮安旱。
嘉靖七年(1528年) 右副都御史潘埙巡抚河南,未及时赈济,嘉靖皇帝切责之,井下诏罢其官。
嘉靖二十年(1541年) 沈坤登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母丧居家时,适倭寇侵犯淮安。他捐贤招募乡勇歼灭敌人,就地埋葬成墩,名“埋倭墩”。后邑人修建状元楼、报功祠纪念他。黄河东决于淮安大清口。淮安旱灾。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吴承恩举岁贡,官至长兴县丞,有《西游记》,《射阳存稿》等作品传世。1982年即吴承恩逝世400周年,淮邑修复吴承恩故居。仉润中进土,任江西南城县知县,廉明自守,以循良称著。后吏部查核,入觐考为天下第一等清官、嘉靖帝赐坐而宴请,并擢升其官职。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叶恩登进士,官至河南御道史。其子允武中进士第一等。淮安早。
嘉靖三十年(1551年) 秋,山阳淮水大溢,河决草湾。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河、淮大溢,淮安田地俱沙淤。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淮安早。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漕运都御史章焕奏准修建联结新旧二城的联城(一称夹城),形成“淮安三城新夹旧”的格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山阳进行户口核查,全县有13.41万口。
隆庆四年(1570年) 山阳丈量田亩,全县为10842顷多。五月,河、淮水大发,四望无际。
隆庆六年(1572年) 山阳水灾,旬日不退。山阳查核人口,全县为12.30万口。
万历元年(1573年) 淮安旱。
万历二年(1574年) 秋,烈风发屋拔木,暴雨如注。淮决高家堰,淮城几没。
万历五年(1577年) 于淮安设铸钱局,在老君堂废址改建。邱度中进士。度乃吴承恩去孙,吴承恩作品均由他捐资刊印。邱官至光禄寺卿,逝世后,皇帝赠其为户部右侍郎。
万历初年(1573-1585年) 黄河尾段改道,由清江浦开草湾河向东北经涟水王港入海。后草湾河溃决,其段故道日益淤塞,遂移至本邑北陲。
万历十年(1582年) 建立淮安卫和大河卫两武学。淮安卫驻旧城,大河卫驻新城。岳钟秀中举,后两登会试副榜。岳任新野知县时,被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终官甘肃参政,卒祀乡贤。
万历十九年(1591年) 夏,五月恒雨。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初三日,暴雨。淮、湖涨,山阳决堤,平地水深丈余。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淮安府推官曹于汴创立鹰扬会,罗致武林健儿,学习兵书,练习射击,使这里尚武风气大盛。九月,水灾。
万历三十年(1602年) 秋,河、淮各水俱涨,田庐禾畜漂没,岁大饥。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夏五月,霪雨昼夜三旬不止,水滥,米贵,人多疫死。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旱,多火灾。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淮安知府宋祖舜创建大立文会,成员为当地生员,一月两会,每会作文三四篇,策论间出,成绩优良者,以养廉银作奖金。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蝗虫,水灾。淮安府署印同知刘复初剿除“天罡”帮会,使百姓安居。
万历四十年(1612年) 漕督陈荐奏准,设东、西河船政厅。东河厅佐淮安府辖南京36卫、天津、徐州、山东19卫;西河厅佐扬州府辖江北28卫。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山阳进行人口核查,全县为12.6l万口。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淮安知府詹士龙在旧城东门设春亭,为教民稼穑之所,内墙四壁绘四时之作,以示民不违农时。春夏大旱,麦尽枯。秋大水。
万历三十年至四十六年(1602-1618年) 马二豪聚众千人起义,被山阳知县卢洪硅密捕斩杀。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山阳知县练国事擒获在此活动的白莲教首领王元。
天启三年(1623年) 淮安知府宋祖舜修筑护城石堤,使人心安定。
天启六年(1626年) 《天启淮安府志》竣梓。春、夏旱。
崇桢四年(1631年) 夏曰瑚中进土一甲第三名,钦赐探花及第,曾出任会试主考官,后归里养疴,著有《礼记提纲》。其遗物探花公朝笏和两幅诰封皆珍藏于淮安市博物馆。六月,河决淮安建义港及新沟,苏家嘴村落尽没。
崇祯九年(1636年) 漕督朱大典修建龙光阁朋壮淮安城容。

顺治元年(1644年) 四月,李闯王义军南下,遣使招抚漕督路振、巡按御史王燮、镇淮总兵朱国弼,王燮斩使焚檄。八月,南明兵部尚书、督师史可法微服至淮安处理军政事务。音乐家杨正经怀抱祟桢皇帝赐予的汉、唐古琴,从北京辗转到淮安定居,刨制《西方思》和《风木思》工琴曲,表达怀念亡明相亲人的感情,一时广为流传。
顺治二年(1645年) 学使奉诏至山阳,一批诸生拒绝应试,因此被削去诸生籍的有16人。山阳秀才徐嘉曾撰写《落藉诸生事略》记述之。核查户口,山阳全县有14.73万口。
顺治三年(1646年) 琉球国贡使路过淮安,游览韩侯钓台,敬挂百钱而去。望社成立。这是淮安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文学社团,成员有山阳籍30多人,邻县10余人,浙江名士亦慕名参加。其诗作有《淮安诗城》、《同社唱和录》等。淮安附贡生李元庚曾编著《望社姓氏考》。
顺治四年(1647年) 淮安张华山奉明隆武年号,聚众干人抗清,被漕督杨声远镇压。
顺治十四年(1657年) 江南丁酉科场案发,淮安府推官卢祷鼎、山阳县令李祥光被处绞死。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十二月二日,仲云鸾(女)逝世。云鸾工于书法,尤精书法诗赋。“有诗数卷,藏于家”。刻印问世的为《保世楼集》,时人给予很高的评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李时谦、李时震兄弟双双中进士,时谦仕至河南、湖广道御史,卒于仕所;时震亦官中书舍人,乞终归养。
康熙八年(1669年) 大西洋国正贡使玛讷撤尔达聂道经山阳病故,清廷命江宁布政使致祭。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康熙帝南巡莅淮,于行宫书激引清风横额、临米芾清秋赋和董其昌龙虎台赋,并召试张帽和张飞熊等,飞熊获第一等。后数次南巡,亦莅准,曾赐山阳知县武柱国扇诗等。
康熙十八年(1679年) 清廷举行博学鸣辞科考试,山阳县被召试者有马骏、阎若璩、李皑、邱象随及张新标、张鸿烈父子,计6人,皆入选。
康熙二十年(1681年) 从五月二十七日起,大雨5昼夜不停,黄河决口数处,淮城浸入水中。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淮安府志》付梓刻成。
康熙四十年(1701年) 山阳进行户口核查,全县有16万口。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六月八日,考据学家阎若璩逝世。其著作很多,主要有《古文尚书疏证》、《四书释地》、《潜邱札诏》等,为乾嘉学派的先驱。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杨开沅应康熙皇帝咨询,就里下河河道情形疏章仁奏,大获赞许,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官授编修,直武英殿,注解《御选唐诗》等。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翰林院检讨张鸿烈应邀纂成《山阳县志》,末印,已佚。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夏、霪雨无麦,大疫。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江南辛卯科场案发,山阳县令方名等被斩于市。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雨淮大旱。
雍正八年(1730年) 阮学浩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两典领乡试,一提督学政,并刊印《教学遗规》,《四礼翼注》及《学约》,训导士子,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职思堂诗文集》和《娱萱堂诗稿》等。其弟学俊亦进士,翰林院编修,着有《姜村诗文集》。夏六月,河淮溢。
雍正九年(1731年) 析山阳、盐城2县置阜宁县,隶属淮安府。
雍正十年(1732年) 围棋国手梁魏今南下传经授艺。梁精于琴棋书画,以围棋为最。郑板桥曾蹭诗赞颂其对弈风光,时有“棋圣”之美誉。
乾隆七年(1742年) 河、淮涨溢,山阳大水。知县金秉祚捐俸钱建栖流所4幢和简易席棚若干座,收容灾民。山旧知县金秉柞上《纺织议》,劝告邑人种棉养蚕,纺纱织布,并聘苏州织工,购买织机,设局传授纺织技艺。凡织出的布帛由官府收买,发市售卖。惜响应者寥寥。
乾隆十四年(1749年) 《山阳县志》付梓。
乾隆十六年(1751年) 乾隆皇帝南巡驻跸淮安,题钓鱼台岸。后数次莅临,亦屑字赐诗。
乾隆十七年(1752年) 边寿民逝世。边寿民工画,以芦雁最著,人称边芦雁,还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亦长诗,著有《苇间老人题画集》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大风吹落淮安察院大门,将周桥城隍庙屋脊鸱吻吹落到数百步以外。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淮安大雨8昼夜,水与城平。山阳县清江浦镇划归清河县,作为清河县治。吴玉搢撰成《山阳志遗》,后被乾隆皇帝征召参加编修《四库全书》。吴学识渊博,尤精干六书假借之学,著有《别雅》、《六书引经考》、《六书述部叙考证》、《金石考》,《正字通义》等。其弟玉楫为天文地理学家,重要成果为《里差说》和《通轨说》,二品封典,奉政大夫丁晏特为其立传。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核查山阳人口,全县为10.48万口。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漕督杨锡绂兴建丽正书院。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黄河老坝门溢水,淮安三城及板闸、湖嘴一带水深丈余。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翁仁指头创作《白头图》,被尊崇为指头名画。后《群燕飞舞图》亦著名指头画。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陈云贞致蒙冤发配伊犁的丈夫范秋塘一封2400余言的长信,文士缙绅给予了高度评价:“盖满腔抑郁尽泄于此,即龙门报,卿书不能过也。”在嘉庆八年(1803年)至民国18年(1929年)的100多年时间内,有《文章游戏初编》、《山阳诗证》、《国朝闺秀正始集》等10种书收编其《寄外书》和《寄外诗》。新中国建立后,《光明日报》曾载文讨论研究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吴炳虎逝世,官至广西巡抚。其夫人潘氏有诗集《绮云轩诗苹》,被《山阳诗征续编》辑录43首。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大饥荒、大瘟疫,道路上死者相枕。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大旱。自去年八月至是年六月无雨,树木枯死,运河几乎干涸。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汪廷珍中进士一甲第二名,钦赐榜眼及第。汪官至协办大学士,曾充会试总裁两次,乡试主考官两次,提督学政3次,以文章品谊高天下、门生故吏遍朝野著称。汪逝世后,遭光皇帝伏诏赐恤,赠太子太师,谥文端,井亲制祭文和碑文。淮邑亦建墓筑亭纪念他。阮葵生逝世,官至刑部右侍郎,被朝野上下誉为司寇公;屡被乾隆皇帝召见,受命和诗数十首;复校立津阁四库全书;并邀集淮安同乡捐资修建北京淮安会馆。著有笔记小说《茶余客话》、《七录斋集》和《七录斋诗词集》等。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七月,大闹一昼夜,城内行船。
嘉庆七年(1801年) 李宗肪中进士一甲第二名,翌年饮赐榜眼及第,官至礼部尚书。曾主乡试5次、典会试2次,任学政3次,浔士称盛,著有《闻妙香室文集》等。李逝世后,淮郡建墓立碑纪念他。
嘉庆十三年(1808年) 新科进士李毓昌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补,奉命莅淮查赈。山阳知县王伸汉贪鄙,被调查发觉,遂设计毒死李,并买通淮安知府王毂进行包庇。查证属实后,王伸汉、王毂等被处绞斩,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亦被革职流放,与此案有牵连的其他官员皆被惩处。嘉庆皇帝还追赠李毓昌知府衔,并亲制《悯忠诗》30韵。李毓昌家乡山东即墨为其建墓立碑,淮邑亦修建李公祠纪念他。
嘉庆十八年(1013年) 吴瑭着《温病条辨》刊行间世,标志着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被尊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道光四年(1824)年 冬十一月,湖水决十三堡,运河西大水,漂没人庐舍。
道光八年(1828年) 潘德舆中江南乡试第一名。潘一生不仕,清修笃学,著有《养一斋诗文集》、《养一斋诗话》等。其诗论崇尚实质,注重教化,力洗乾嘉诗坛恶浊习气。
道光九年(1829年) 核查人口,山阳县有54.05万口。
道光十一年(1831年) 《淮城信今录》梓版问世。此实为山阳县志补,补记乾隆十二年(1747年)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事。
道光二十年(1840年) 查吉人设牛痘局于河下镇,宣传并接种牛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二月初六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虎门战斗中壮烈牺牲,道光皇帝授予他骑都尉世职,赐祭葬谥忠节,并亲制祭文和碑文。淮邑亦建墓立碑修祠纪念他。孙汝鹏在浙江镇晦战役中被英国侵略军擒获肢解。其官至广西南宁城守营都司,道光皇帝赐优抚恤,二品封典,通奉大夫丁晏特为其立传。数学家骆腾风逝世。其代去作为《开方释例》,被推崇为“学开方者之金钥匙”。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黄钧宰为拔贡,著剧本《比玉楼传奇》4种和笔记小说《金壶七墨》18卷。
咸丰元年(1851年) 法国传教士到淮安小高皮巷建天主教堂。
咸丰五年(1855年) 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向东北改遭从山东利津八海。从此,淮安北陲此段黄河遂成为废黄河。
咸丰七年(1857年) 女作家邱心如长篇弹词《笔生花》问世,此乃清代三部弹词巨著之一。
咸丰九年(1859年) 刘金方《临症经应录》医案完稿,继承井弘扬了吴瑭温病学理论,被赞誉为淮扬九仙之一。
咸丰十年(1860年) 范以煦逝世。代表作为《淮儒小记》和《淮流一勺》等。
咸丰十一年(1861年) 金石学家蒋敬臣从山西得西魏《张始孙造象记》石碑,藏于淮安寓所。从此,这里始有魏碑。
同治元年(1862年) 山阳蟋蟀为灾,横空遥队,飞鸣唧唧,原野新稻尽为咬坏。赵铺一幼儿被咬断手指,咬光头发。
同治二年(1863年) 鲁一同逝世。鲁初补博士弟子,旋举为贡生,后中举,一生不仕,清修笃学,政论和诗、文、画甚多。鲁所纂修的《邳州志》被推崇为名志,有“志家法程”的美誉。
同治七年(1868年) 杨鼎来会试第一。
同治十年(1871年) 山西盐商在淮安设立“蔚盛长淮安分号”钱庄。这是淮安第一家钱庄。山阳进行田亩丈量,全县有6606顷多。
同治十二年(1873年) 《重修山阳县志》刻印问世。
光绪元年(1875年) 考据学家丁晏逝世。丁乡试中举,一生不仕,潜心著书立说,以考释诗、书、礼、易为最富,凡47种;并关注乡梓水利文化事业,曾总纂《重修山阳县志》,分纂《淮安艺文志》,清廷赏加二品封典、通奉大夫衔。从丁晏到丁志安祖孙五代,被赞誉为方志世家。
光绪二年(1876年) 夏大旱。
光绪三年(1877年) 李厚坤运用韵语,将吴瑭《温病条辨》演绎成《温病赋》,发扬光大。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抄》出版问世。此书为清代地理著作汇抄,费时21年,抄录清代地理著作1400余种。
光绪九年(1883年) 东乡十字形河网竣工,便利了农田灌溉,时有“黄金荡”、“银蛇蜂”之佳话,该十字形河网乃本邑水利学家殷自芳提议并主持修筑,黄荡河边建立“殷自芳长生禄位碑”纪念之。殷代表作有《筹运事略六篇》等。
光绪十年(1884年) 《淮安府志》刊刻面世。该志政40卷,首1卷。由淮安知府孙云锦主修,吴昆田、高延弟主纂。
光绪十一年(1885年) 山阳黑热病流行。
光绪十七年(1891年) 四川羹州知府谈静山解职归里,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延聘日籍教员2人,开淮安学习日浯之先河。秦焕逝世,其官至广西按察吏,曾为同治皇帝恭办大婚典礼,诏加三品顶戴;还协助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光绪皇帝赏加二品衔。着有《剑虹居文集》、《剑虹居诗集》等。夫人杨氏贞淑亦著有《眉影楼诗稿》传世。夏旱。
光绪十九年(1893年) 韩达哉应太医局考试,名列榜首,授花翎同知衔,任太医院医士。所编著《医学摘瑜》,继承并发扬了“山阳医派”温病学思想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和风格。
光绪二十年(1894年) 九月十五日,奉军提督总兵左宝贵在干壤战役中壮烈牺牲,光绪皇帝诏谕照提督阵亡例从忧议恤,入杞昭忠祠,并赐祭葬,赠太子太保,隘忠壮;淮郡建墓立碑修祠纪念他。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淮安府奉旨于淮城东郊观音寺设招兵局,实行征兵制。山阳仅有20人报名应征。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夏,霪雨伤稼。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二月十三日,周恩来诞生于淮安城内驸马巷。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九月十八日,于淮安城内东长街设立山阳邮政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五月二十七日,山阳县署前出现义和团布告。李福星从上海购进一台本质织布机,开办织布厂,以生产14支白粗布为主。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山阳知县孙兆熊于奎文书院旧址建立山阳县高等小学堂,这是淮安第一所官办高等小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淮城商户聚众数百捣毁房捐经办人陆景澄、范春圃家宅,罢市4日,反对苛敛房捐。后淮扬道修改房捐章程,拘惩陆、范及其恶差。邑绅丁宝铨与周钧等领衔集贤建造藏书楼,这是淮安最早的图书馆。山阳县成立巡警总局。
光绪三十年(1904年) 淮安知府汪树堂于丽正书院旧址建立淮安府中学堂,这是淮安第一所官办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江北提督刘永庆在淮安城建立江北陆军学堂。美国传教士林亨理和林嘉美于淮安城西门大街设福音堂,旋于西长街设医院,后迁至淮安府清河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五月十五日,山阳民众反对米价猛涨,捣毁4家米铺。丁宝铨创办私立敬恭中学堂,这是淮安第一所私立中学堂。初夏,霪雨累月,运河水溢,城内积水盈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山阳公民投票,得票最多者周虎臣当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
宣统元年(1909年) 杨士骧逝世。杨仕至直隶总督,宣统皇帝追赠其为太子少保,谥文敬,从北京移棺淮郡安葬。十月初八日,刘鹗逝世。光绪皇帝曾降旨封赏他为郑州治黄大臣,官至候补知府。刘鹗学识渊博,注重实业,并主张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是中国最先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之一。代表作有《铁云藏龟》等。其《老残游记》乃清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后蒙冤发配流放迪化,遗体运回淮安安葬。
宣统二年(1910年) 淮城沈步宿组建平剧研究社,占存甫创立楚城国剧研究社。
宣统三年(1911年) 九月二十四日,山阳民众5000多人举行光复大会,革命党人周实、阮式在大会上发表讲演。3日后,旧县令姚荣泽诱杀并残害周、阮二烈士,酿成了民国初第一起特别重大刑事案。成立淮安电报局。核查人口,府治山阳县全县为69万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