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勋冠三杰”的韩信 / 华炜

韩信(?-前196),秦末汉初淮阴人(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力、王伯祥等皆称古淮阴治所在原清江市东南,即今淮安境内)。因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佐汉灭楚定天下,“勋冠三杰”①,司马迁称“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淮安府志》均有传记。

身处逆境 大志不衰

韩信自幼丧父由母抚养,家境困顿,但志向高远,行为放纵傲横。“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期望有朝一日功成名遂,令墓地旁置万户村落,为其母守陵。
当时淮阴下乡南昌亭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钓于城下”,但所获不能果腹。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闻之,深感惭愧。
城内一些青年人,见韩信穷困潦倒看不起他。一日,韩信于市上,一屠夫上前拦住说,别看你身材高大,腰挂刀剑,敢来刺我?不然,就从我胯下钻过,韩信真想一剑劈死这无赖,但“杀之无名,故忍”,“俯出胯下”。“市皆笑信,以为怯”。从此,“胯夫”成了韩信的代名词。苏东坡在《淮阴侯庙记》中说:“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故能“受馈于漂母”、“忍耻于胯下”。并说他“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钓变”。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项梁、项羽叔侄在会稽(今苏州)响应,北上抗击秦军主力,驻扎盱眙,韩信仗剑投奔。
不久,项梁战死,韩信又归属项羽。任执戈郎中(相当侍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不被采纳,遂改投刘邦。
初到汉营,刘邦对韩信并不了解,给官“连敖”(管军中粮草),仍未重用。韩信牢骚满腹,一日傍晚,与十三人饮酒渲泄,指责刘邦有眼不识泰山,众人随声附和,被刘邦定为死罪。在法场上,刽子手已腰斩了十三人,最后轮到韩信,他愤怒喊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一听,即令刀下留人。
夏侯婴把此事报告丞相萧何。萧召信交谈,信应对如流,缕析分明,倾泄而出。萧当即承诺向刘邦举荐。可是,一连几月,仍杳无音讯。其时,随刘邦进南郑(今汉中)的大都是关东(太行山以东)人,由于水土不服,思念故乡,纷纷逃亡。韩信想,既然萧何多次举荐,未得重用,留在汉营,有何作为?他异常失望,也只身逃离。萧何得知韩信出走,大惊失色,来不及向刘邦禀告,月夜策马追赶。韩信走了百余里,行至寒溪,因河水夜涨,无法东渡,萧何追上后极力挽留,韩见萧态度诚恳,便同意返回。现在陕西留坝马道镇有清代三块石刻记载此事。

登坛受命 还定三秦

汉高帝元年(前206),刘邦在南郑东门大校场筑坛拜将。樊哙、周勃、灌婴、曹参等身经百战,屡建功勋,都自以为拜大将非己莫属。当刘邦宣读拜治粟都尉韩信为大将时,“一军皆惊”。拜将仪式后,刘邦问信,“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信反问:“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刘稍沉思答:“不如也。”韩信道:“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接着他剖陈,项羽虽膂力过人,不过“匹夫之勇”,虽“恭敬慈爱”,不过行“妇人之仁”,对有战功之人,吝予封赏,又“背义帝约”,“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项羽在关中分封的三王(章邯、董翳、司马欣)原本秦国降将,当年他们部下二十万人被活埋,唯独此三人逃脱,反被封王,关中父老恨之入骨。今大王进关中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废除秦许多苛酷的法律,关中百姓欢欣雀跃。按照当初诸侯盟约,第一个率部进入关中者,即为关中王,现反而封您为汉中王,人心不服,大王如能顺应军心民心出师东征,“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刘邦听了韩信这一席话,“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
两月后,关东地区的诸侯王起兵反楚,项羽忙于平叛,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备,客观上为汉军出师准备了条件。但是,通往三秦的唯一栈道,被谋士张良烧毁,其目的,一是为迷惑项羽,表示没有野心再回关中;二是防止其它诸侯王进攻。栈道是用枕木横在山腰中搭成的通道。现在栈道烧毁,怎样回师东征呢?
韩信又向刘邦提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就是明里修复栈道,迷惑敌人,暗里绕道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出击敌人。
三秦王之一的雍王章邯,受项羽嘱托,把守第一大门户,当他听说汉兵数千人在修复栈道,忍不住大笑道,栈道这么长,一把火即可烧毁,而在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修栈道,谈何容易。他认为汉军出汉中,必经栈道无疑,栈道未修好,纵有千军万马,也毫不足惧。八月中旬,忽有人急报,汉兵已到陈仓,章邯大惊失色。陈仓乃雍地门户,陈仓丢了,自己的雍王也难保,于是他亲自披挂上阵,迎战汉军。汉军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章邯只好撤到第二道防线好畤(今陕西乾县东)。韩信派樊哙、灌婴、周勃三员大将出击,章邯不敌,又退至废邱。
一日夜里,废邱城中大乱,一些房子被水淹,城外却是一片杀声。章邯不得已弃城而走。原来韩信看到废邱两面环水,便令士兵用砂石堵住下游,河水受阻,倒流城中。这时韩信一边下令搬开砂石,退水城中,安抚百姓,一边派兵围追堵截。章邯被迫自尽。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闻讯来降。
韩信从出师到平定三秦,仅用不到一月时间,实现了三秦“指日可定”的诺言,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从汉中出兵进关中的战例。

北伐魏赵 连战皆捷

汉高帝二年(前205),还定三秦后,刘邦留下韩信处理善后,自己亲率汉军,接连攻占魏、韩等地,并趁项羽主力东去伐齐占领彭城。刘邦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每E1“置酒高会,款待功臣”。此时项羽急率三万精兵杀回,汉军大败,被杀十万。刘邦只得带着几十人仓惶逃到荥阳,韩信、萧何率兵从关中及时赶到,击退追兵,保住荥阳。
刘邦惨败后,原降服的诸侯纷纷倒向项羽。魏王豹乘机“绝拒津13,与汉为敌”。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统兵攻打魏王豹。豹在蒲坂置重兵把守。蒲坂在黄河东岸,同西岸临晋相对,是河上重要渡口。汉军到达临晋,韩信一面令安营扎寨,搜罗渡船、赶制“木罂②”,一面沿河察看地形。他得知蒲坂有魏兵严密把守,并占据有利地形,而上游夏阳守兵极少,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韩信派灌婴领几千士兵在临晋,摇旗擂鼓,虚张声势,作出欲强渡黄河的假象,自己与曹参带大军将“木罂”送往夏阳偷渡。魏王豹在平阳知汉军已过黄河,大惊失色,忙把守卫蒲坂的主力调往重镇安邑还击汉军,但为时已晚,于途中曲阳与汉军相接,魏军一战即溃,魏王豹迫于无奈,束手就擒。
韩信击败魏王豹后,向刘邦提出,北攻燕、赵、代,“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战略计划。刘邦大喜遣张耳带兵三万增援韩信。
韩信挥师北上,一举扫平代国,代王夏说被生擒。赵国成安君陈余见代国已破,集结二十万兵于井陉口,欲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成列”的险要关隘,易守难攻。赵国广武君李左车说陈余日:“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挡。”建议陈余给他三万人马从小道绕到汉军背后,袭击其补给运输线,不出十天,汉军将不战而败。
书生气十足的陈余,“常讲义兵不用诈谋奇计”,若不与韩信一战,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拒绝采纳李左车建议。韩信得知如释重负,下令队伍开进。一日深夜,他选派两千轻骑各带一面赤帜,从小道上山,埋伏赵营附近,派一万士兵在绵蔓东岸背水列阵。陈余见汉军把自己放到无路可走的“死地”上,大笑韩信无知。韩信一切准备就绪,即令士兵擂起战鼓,杀向井陉口。陈余见时机已到便指挥赵军迎战,双方激战片刻,韩信掉转马头便走,入背水阵中,赵军以为汉军已败,便倾巢出动,向汉军追击。汉军无路可退,人人拼死力战,赵军虽众,但一时不能取胜,埋伏在赵营附近的轻骑见赵营空虚,便乘虚而入,拔去赵旗插上赤帜。出击的赵军见身后一片赤帜,以为汉军占领了赵营,顿时大乱。韩信主力和埋伏的骑兵趁势夹击,大获全胜,陈余被杀,赵王歇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背水布阵的破赵之战。

降燕击齐 拒楚扶汉

井陉口大战后,诸将向韩信请教,背水布阵乃用兵之大忌,而将军逆兵法而行,取得全胜是何道理。韩信道:“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日‘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佩服其熟谙兵法,灵活运用。
早在井陉口战斗紧张进行时,韩信“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果然,很快有人把李左车押送来,韩信亲自松绑,“东向坐,面向对,师事也”。李深为感动,归顺了汉军。韩信便向李左车虚心请教下一步攻燕讨齐之策。李左车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今将军连战克捷,名扬海内,威震天下,指挥大军征战,是将军的长处,然而汉军长途跋涉,又连续作战已非常疲惫,若现在即去攻打燕军,难以取胜,军需粮饷供应也会出现困难,燕攻不下,强齐就更不必说,善于用兵者不应以己之短去攻敌之长。不如按甲休兵,安定赵国,抚恤百姓,犒赏将士,养精蓄锐,陈兵于燕、赵边境,然后派一能言善辩使者,带一封书信去见燕王,宣扬汉军威武强大,燕国敢不听命?再派使者去齐,齐也会来降。这样就能与项羽争天下了。韩信按计行事,果然“燕望风来降。”
汉高帝三年(前204),刘邦与项羽战于荥阳、成皋,屡屡败北。刘邦与亲信夏侯婴逃出重围,日夜兼程,渡过黄河,来到韩信驻扎的修武(今河南获嘉)“夺其印符”,“令张耳备守赵地,拜信为相,收赵兵未发者击齐”。韩信不得已分兵伐齐,行军途中,忽闻刘邦已派说客郦食其到齐劝降成功,意欲掉头南下,与刘邦会合共同击楚。谋士蒯彻说:不可。将军受命击齐,今汉王未下令让您停止进攻,您怎好带兵南下,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下齐七十余城,您率数万军马,一年多才攻下五十余座城,难道将军还不如一酒徒儒生?韩信觉得言之有理,便继续进军齐国。后世人评说“这一决定军事上是可行的,政治上是欠妥的”,给刘邦、韩信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齐国因和谈成功毫无戒备,突然遭韩信军队进攻,齐军一败涂地。韩信乘胜追击直逼齐国首都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鄙食其欺骗了自己,便立刻烹杀了他,匆忙逃到高密,派人向项羽求援,项羽遂派大将龙且率二十万兵来救齐。
汉军把齐王围困于高密,忽闻龙且率领楚军赶到,韩信深知龙且是一劲敌,现汉军处于齐楚内外夹击中,不可硬拼。龙且十分自负,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有人劝他,汉军远道奔袭,连连取胜,锐不可挡。齐楚联军在自己家乡作战,稍不利,兵士就会逃回老家,不如高堡深沟,步步为营,汉军粮饷不济,则不战自败。龙且不以为然,认为韩信乞食漂母,受辱胯下,有什么能耐?我奉霸王之命救齐,若不战而胜,还有何功劳,若我战而胜之,齐王答应送一半土地给我,岂不名利双收!
两军夹潍河对垒。韩信令士兵在潍河上游狭窄处用沙袋截流,使下游河水变浅,亲自涉过潍河向楚军挑战。龙且领兵迎战,汉军佯装力不能支而败退。当龙且部队一部分过了河,猛听得一阵鼓响,水大至,楚军被河水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汉军三路围击,各个击破,斩了龙且,汉军取得潍水之战胜利,从此楚军在军事上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

垓下灭楚 终成伟业

刘邦早在彭城败退时,曾许下诺言,把关东之地拿出来分给能够打败项羽的人。但刘邦的诺言丝毫未兑现,而韩信此时不过是赵国丞相的空名,心中颇为不快。不久,韩信派人送信给刘邦,“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方楚地荒疏,愿立“假王”以填之。当时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见信十分恼火,忍不住大骂;“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谋臣张良和陈平“蹑汉王足”,示意不可。刘邦立即改口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遂遣张良立信为齐王。
韩信攻占赵、燕、齐以后,在楚、汉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项羽失龙且二十万大军后,派武涉游说韩信:“……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E1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韩信道;“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划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信,与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蒯彻亦劝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亦被韩信婉言拒绝了。蒯彻又云,“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韩信置之不理。
汉高帝五年(前202),历时三年的楚汉战争进入尾声。项羽不得已与刘邦划鸿沟③为界,订立和约,罢战休兵。刘邦乘项羽东撤之机,突然背信弃义发起追击,并听从张良计谋,宣布陈(今河南淮阳)以东直至东海地区全部划归韩信。韩信得了封地,果然发兵赶往固陵(今河南淮阳北)与刘邦大军会合。刘邦任韩信为大将军,统一调度几十万兵马,与楚军进行最后的决战。韩信素知项羽骁勇,无人敢挡,现困兽犹斗,更需认真提防。他便将全部人马分为十路,分别埋伏在垓下阵地周围。伏兵轮番出击,直把项羽杀得精疲力竭无法突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面埋伏”。这时张良又让士兵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地乡音。楚军将士听后更惶惑不安,知前途渺茫,纷纷逃散。项羽知大势已去,匆忙带领剩下的几百人马向南突围,韩信派骑将灌婴率五千兵马穷追不舍。项羽一直退到乌江边(今安徽和县)只剩下十余人,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刘邦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兔死狗烹 喋血钟室

决战结束后,刘邦“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韩信明白这是刘邦在削弱他的兵权,但转念一想,楚地是自己的故乡,衣锦还乡,也算遂了心愿。
韩信到了下邳,第一件事便找有赐一饭之恩的漂母,可是漂母已去世,于是他拿出千金给漂母修墓,“赐百钱”予下乡南昌亭长,又找来当年污辱过他的屠夫少年,告诸将相道:“此壮士也!”留在军中“以为楚中尉”。众将无不赞赏韩信的胸襟。
项羽亡将钟离昧过去与韩信有生死之交,项羽自刎后,钟离昧无处藏身,便来投奔韩信。韩信收留了他。刘邦得知这一消息非常气愤,下令捉拿钟离昧。韩信顾念旧情,不忍交出。汉高祖六年(前201),“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刘邦意欲发兵讨伐韩信,陈平以为不可,遂“以陈平计,发使告诸侯会陈,将游云梦④”。韩信接到圣旨意识到刘邦此次出游可能针对自己,犹豫不决。有人出主意,如果杀了钟离昧,提着他的人头去见刘邦,就可以免去这场灾难。韩信无计可施,便找钟离昧商量。钟离昧说,刘邦所以不发兵攻你,是因我在这里,怕我协助你反对他,若你杀了我向刘邦献媚,那么,我今日一死,明日你也将被杀。钟离昧为了成全韩信,最后还是自杀了。韩信便带着钟离昧的头去陈地面见刘邦。不料一到陈地,刘邦就派人将他绑起来,韩信感叹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韩信被押解到了洛阳,关押多日,刘邦找不到韩信任何谋反证据。恐人心不服,众将自危,于是,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软禁洛阳。
韩信深知刘邦妒贤忌能,心中郁悒,经常闷闷不乐,称病不朝,也不与大臣往来。一天,刘邦有意要韩信陪他聊天,问道:“吾能统帅多少人马?”韩信略加思索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反问:“如公如何?”日:“如臣多多益善。”刘邦大笑道,“多多益善,何为我擒?”韩信坦然回答:“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刘邦知道他不服,无话可说。汉高帝十一年(前196),阳夏侯陈豨造反,自称代王。刘邦亲自带兵前去讨伐。出征前约韩信同往,韩信借病推辞。
时隔不久,传来叛军已败,陈豨被杀。令在京城列侯和群臣都去宫中庆贺。萧何亲自登门对韩信讲,公虽有病,这样的事也应去庆贺。韩信对萧何一直感恩戴德,不知是计谋,就与萧何进入长乐宫,一入宫门,萧何不知去向,韩信被吕后事先埋伏好的武士捆绑起来,才知自己中了圈套。罪名是,韩信曾同陈豨密谋,假传圣旨,释放京城关押的全部奴隶和犯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妄图夺权。韩信临死前,悔恨交加,仰天长叹:“吾不用蒯通之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一代名将喋血钟室,酿成千古悲剧。汉史家司马迁不便明写韩信冤枉,只能用曲笔在《史记·韩信(指韩王信)卢绾列传》所附的陈豨传中,借卢绾之口:“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感慨地写道:“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对韩信悲壮下场,寄以无限同情。
今淮安韩侯祠内,明人撰写的一副楹联对韩信的业绩作了恰如其份的概括:
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
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注释:
①三杰:指萧何、张良、曹参。
②木罂:《汉书》服虔曰,以木押缚罂以渡也,即简易渡水工具。
③鸿沟:古运河名。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北,东流中牟、开封北,折南经通许东,太康西,在淮阳东南入颖水。
④云梦: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洞庭湖一带,春秋建(战?)国时是楚王的游猎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