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的伟大一生 / 秦九凤

周恩来,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1898年3月5日),祖父周攀龙,后改名殿魁,据周恩来和周家亲属说,他曾做到山阳县知事,原籍浙江绍兴,大约在清咸丰年间迁居清江浦(今淮阴市区),1853年避战乱迁居淮安。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后改名周劭纲,曾师从绍兴鲁小和学师爷,未果,后娶清河县知事万青选之女十二姑为妻。周恩来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驸马巷内。幼名大鸾,字翔宇,曾用过飞飞、伍豪、少山、冠生、胡公、胡必成等笔名或化名。早年读家塾。他有两个胞弟,二弟周恩溥,字溥宇,幼名小和尚,抗日战争时被日本人所杀;三弟周恩寿,字同宇,幼名小黑子,曾为革命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后为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病逝。1910年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先后就读于铁岭银冈书院、沈阳东关模范学校。1913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校四年,曾参与组织学生团体“敬业乐群会”,先后任副会长、会长,并担任校刊《校风》的总经理、浙江同学会会长等职;曾获“国文最佳奖”金质奖章。1917年9月,在同学李福景等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神田区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主要补习日文。留日期间,他阅读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和日本河上肇主编的《社会问题研究》等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9年4月,周恩来因不满北洋军阀政府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签订共同防俄条约(时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他愤而回到天津。5月,在天津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是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9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大学部文科。9月16日,和邓颖超、马骏、郭隆真、张若茗等二十人发起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并主编机关刊物《觉悟》。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和郭隆真、于兰渚、张若茗等在领导天津学生界示威请愿时,遭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周恩来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编写了《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两书,记叙狱中斗争。7月17日,反动当局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周恩来等胜利出狱。8月,周恩来和邓颖超等率“觉悟社”部分成员到北京,在陶然亭与“少年中国学会”代表李大钊等商谈对旧中国的“联合改造问题”,号召青年在“改造”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到民间去”,“切切实实做点事”。11月,与郭隆真、傅钟、张若茗等从上海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英国和德国勤工俭学期间,周恩来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研究比较,最终抛弃了佛教的无生主义,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等,最后选定共产主义作为他终身奋斗目标。1921年3月,经张申府、刘清扬夫妇介绍,周恩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因为是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中的成员,所以成了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发出了坚定的誓言:“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3月至1o月,他为天津《益世报》撰写了《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中法借款之又一黑幕》、《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等文章,详细介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1921年开展的“二·二八”运动、拒款运动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斗争等三大学生运动的情况。1922年6月,周恩来和赵世炎、李维汉等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一种早期共青团的组织),正式在西欧的勤工俭学学生中建立统一的共产主义组织,赵世炎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同年秋冬,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周恩来是领导人之一。是年11月,周恩来与张申府一道介绍朱德和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还先后主编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后改名《赤光》)。1923年7月,参加领导旅法华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共管中国铁路的斗争。11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周恩来奉孙中山之命,与另一国民党员王京岐在法国里昂组织中国国民党支部,王任执行部主任,周任执行部总务科主任,李富春任宣传科主任。

1924年9月,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广州,任中共广东区(包括广东、广西、香港和厦门)委员会委员长,后改任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陈延年任区委书记)。10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努力建立和健全政治部的组织机构,以及全新的政治工作制度,加强对学生、官长和士兵的政治教育,并健全和加强黄埔军校的中共党组织,使军校政治部成为真正的政治工作机关,为国民革命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政领导干部。

1925年2月,周恩来和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一起,领导军校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6月,参加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7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8月,在广州与邓颖超结为终身伴侣。9月,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授少将军衔。10月,他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兼任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和广东东江各届行政委员,为消灭陈炯明反革命势力,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5年11月,在中共广东区婺领导下,周恩来让叶挺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周恩来曾一度被扣押,被关禁闭一天,随即解除了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职务。5月,由于陈独秀的退让,共产党员和政治工作人员被迫退出第一军,周恩来组织这些同志在广州大佛寺举办高级政治训练班,并任班主任;。还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兼任教员,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12月,奉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亦称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中央组织部秘书,后又兼任中共江浙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周恩来和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消灭驻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夺取上海,并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在中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周恩来一度被蒋介石的国民党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师长斯烈拘禁,经二十六军国民党党代表赵舒援救获释。4月16日,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中共中央上海特务委员会,由李立三、陈延年、维金斯基、赵世炎、周恩来等组成,负责处理“四·一二”政变的善后事宜。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周恩来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书记和中共中央秘书长。5月下旬,周恩来由上海到达武汉,主持中央军委工作。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陈独秀停职,中央政治局改组,成立由周恩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等五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遂告失败。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并任命周恩来为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南昌组织起义。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下举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在南昌起义中,周恩来除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外,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和革命委员会参谋团委员等职。在“八·七”会议上,周恩来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8月11日,党中央决定成立南方局,张国焘任书记,周恩来任南方局委员兼军委主任。10月,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后,周恩来身患重病,一度昏迷不醒,在叶挺、聂荣臻等掩护下转移到香港。11月,到上海参加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错误地给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集体警告处分。但在这次会上,周恩来仍被补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1928年6月,周恩来在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途中,于青岛被日本特务跟踪,险遭不测。在“六大”会上他作了关于“军事运动”和“组织问题”的两个报告。在六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长。10月,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8月,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等因叛徒出卖牺牲后,幸免于难的周恩来又兼任军事部长。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周恩来缺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毛泽东)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朱德)。在上海从事党中央工作期间,周恩来为支持创建革命根据地,为建立党的情报、通讯、锄奸保卫工作,为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革命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重要贡献。从1928年到193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共产国际指派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不仅水平不高,而且革命意志也不坚定,所以周恩来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1931年12月,周恩来离开上海秘密经汕头、大埔、永定、长汀到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1932年10月,由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怀发布通令,由周恩来接替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但他在以一方面军司令部名义发布的文电中,仍署“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代总政委周恩来。”表现了他的谦虚美德和对毛泽东的支持。

1933年春,周恩来和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四次“围剿”。5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并仍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主席毛泽东),并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席朱德)。在中央苏区时期,周恩来是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对红一方面军的发展壮大,对中央苏区反“围剿”,特别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0月,由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和中共中央代总书记博古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八万多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周恩来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红军总政委,是长征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5年1月,周恩来在遵义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批评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红军继续长征。周恩来是受党内委托在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周恩来处处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基本上把自己置于辅助毛泽东的位置上。结果,红军一路所向披靡: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走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7月,为团结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周恩来主动辞去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张国焘担任。8月,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委。周恩来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同时,成立了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统一领导前、后方的供给、运输、医院、学校和地方部队,周恩来又兼任后方办事处主任,还协助毛泽东指挥了直罗镇战役,红军的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o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2月,新的统一的中央军委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党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前往西安,同被张学良、杨虎城拘禁的蒋介石进行谈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坚持党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与张学良、杨虎城~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从而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避免了内战的进一步扩大,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使全国出现了团结抗战的新局面。

1937年8月,党中央在洛JI1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央军委,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朱德任副主席。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一直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12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王明任书记,周恩来任长江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和军事部长。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任部长,经我党中央同意,周恩来出任中将副部长。11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南方局,周恩来任党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长期驻在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武汉和重庆,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关于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广泛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努力制止反共逆流,揭露顽固派的投降阴谋,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7月,在延安因坠马摔伤右臂。9月,蒋介石以自己座机送周恩来赴苏联治疗。1940年3月,返回延安。5月,前往重庆,继续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3年7月,他返回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3年11月,周恩来和董必武被国民政府指定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宪政实施协会委员。1944年11月和1945年1月,周恩来两度飞往重庆,就成立联合政府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4月,国民政府又公布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邓颖超等八名共产党人为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7月,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在延安成立,周恩来任主任委员。

1945年4月至6月,周恩来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8月,党中央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周恩来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周恩来和王若飞于1945年8月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10月,国共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周恩来和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在《双十协定》上签字。10月11日,毛泽东和王若飞返回延安,周恩来在重庆继续提任中共首席代表并主持南方局工作。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协议》。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同月,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政府代表张群(后来是张治中)和美国政府特使马歇尔组成军事三人小组,就停止内战、恢复交通及其它有关问题继续进行谈判,并先后到北平、张家口、济南、徐州、太原、武汉等地视察停战、整军和恢复交通情况。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和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等机构,由重庆迁至南京,住长江路的梅园新村30号,继续提任刚成立的中共南京局书记兼南京局外委书记。其间,在上海设立了中共驻沪办事处(对外称周公馆)。11月,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召开伪“国大”,国共谈判完全破裂,周恩来在梅园新村17号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后,即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回延安后,周恩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1947年3月,党中央成立城市工作部0948年秋改称中央统战部),周恩来兼任部长,负责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人们称之为“第二战场”。3月18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二十多万大军“闪击”延安,妄图将我中央首脑机关逼出陕北。周恩来随同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并继续留在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8月,党中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代理总参谋长,负责战略决策和战役计划的制定,直接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他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彻底摧毁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主力。1949年3月,周恩来随同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河北省建屏县(解放后划归平山县)西柏坡迁到北平。4月,率中共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并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但因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协定未能实现。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举行,毛泽东被选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等五人为副主任。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0月9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1959年4月、1964年12月和1975年1月,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从1949年10月至1976年1月逝世,周恩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历时二十六年零三个月。1954年12月、1959年4月和1964年12月,周恩来被选为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历时达二十一年。1956年9月,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8月和1969年4月,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九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1973年8月,在十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此外,周恩来还兼任过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为把我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人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以及方针、政策,并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艰巨的组织实施工作。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前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反对盲目冒进,这种主张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后来经济调整工作的迅速见效,起了重要作用。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技文化工作。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和指导,使之取得了重大成绩。我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文艺、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等等,无不浸透了周恩来的大量心血。

在国际事务中,周恩来参与制定和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1月,他同毛泽东先后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行谈判,讨论中苏双方有关的政治、经济问题,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接着,又和毛泽东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了伟大胜利。1954年4月,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得到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倡导在国与国’之间遵循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为亚非国家的团结反帝事业作出了贡献,并首次提出了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求同存异”的方略。万隆会议上通过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基本是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翻版。1961年10月,率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2年2月,同访问我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会谈,与毛泽东一起打开了中断二十多年的中美两国友好往来的大门,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同年9月,同访问我国的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进行会谈,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周恩来还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处境维艰,但他抱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忍辱负重,殚精竭虑,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71年9月,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智慧,同毛泽东一起,迅速果断地处理了林彪叛国出逃的“九·一三”事件。在整个“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年月里,周恩来顾全大局,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委曲求全,任劳任怨,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为改变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的国民经济状况,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本世纪内在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设想。这是他生前第四次提出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这既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他留给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遗嘱。1972年,周恩来身患重病后,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把有限的生命完全献给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几十年来,周恩来一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在白区工作和根据地工作,在统一战线和外交工作,在经济工作和文化、体育工作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我们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地奉献了他的一切,走完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道路,在北京与世长辞。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周恩来是一位向人民付出爱最多的人,也是一位接受人民对他的爱最多的人。他逝世的消息传到纽约后,正在开会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全体代表起立,为他默哀;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提议在联合国总部前为他下半旗致哀七天,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仅有的两次最高礼遇,另一位是美国前总统、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的罗斯福。连与他在政治上对立了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台湾当局的台北发言人也就他的去世发表谈话说,“我们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的是政治制度而不是个人。”这可以说是对他的最大限度的赞扬。也足以“显得周氏人格感人之深”。现在,我们国内有三十多处与他有关的纪念地,日本还为他树立了“岚山诗碑”,朝鲜为他建立了铜像,法国在他当年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住地安装了铜牌。他被世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的著作有《周恩来选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周恩来书信选集》、《周恩来诗选》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