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宾馆 / 胡大元

楚州宾馆即淮安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它是一个近五十年的老企业,其前身是我市最早成立的县属招待所。

招待所一九五三年底正式成立时有员工十三名,定名为淮安县干部招待所,地址在现南门大街62号院内,即清朝前期的国子监晚清的察院所在地。直至一九八二年以前,院内仍有一方一米五左右的青石置于二号楼前道路上,据说,清代凡平民百姓进入此院,均得跪候听谕,方得入内。

一九五四年招待所迁至现镇淮楼西路北侧的淮安大酒店,淮安淮剧团院内,时称“北招”,现在的招待所,当时淮安市民习惯称其为“南招”,主要接待外地领导及社(区)、村干部。

一九六四年,县政府部分机关搬迁到“南招”院内,即现三区(老房已拆除)和职工宿舍内,招待所与机关食堂合并,改为淮安县人委招待所。文化大革命中,南招先后设“县文革领导小组,文革接待站”。至一九六九年,机关撤离,招待所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招”被撒销,招待所更名为“淮安县委员会招待所”。县委招待所成立后即将“南招”的南、北院改为一个院落,即将察院街西头封堵。拆除原南北院大门,在南门大街西侧原察院街东段建大门一座,同时,兴建餐厅一座。一九八一年开始,招待所由县政府主管,名称一直沿用“淮安县(市)人民政府招待所”。

随着招待所的不断发展,该所先后于一九七四年兴建了一号楼,一九七七年兴建了三号楼,一九八二年兴建了二号楼,招待所开始初具规模,并于一九八四年增挂“楚州宾馆”牌子。招待所从成立开始,作为淮安县的接待窗口,为淮安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九十年代,招待所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一九九。年,淮安市围绕周恩来纪念馆即将开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该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自筹资金150万元,对餐厅、三号楼进行装璜改造,此后每年均以100至150万元的资金投入,对客房、餐厅、浴室及后勤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使招待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该所注册资金18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原值)达2000万元,年营业收入达600万元。现在职工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60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客房100多间,大小餐厅12个,可供600人一次就餐。该所设施齐全,服务人员素质较高,服务质量规范化,管理严密,连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窗口单位。该所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新秀丽,绿树红花,亭台水榭,相映成趣。晚间彩灯勾划出飞檐翘角的古朴楼宇五彩缤纷,吸引无数佳宾贵客。

一九九七年,是招待所发展的一个百年契机,全市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周恩来百年诞辰。招待所领导请来专家对全所设施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决定分两期对客房设施大面积改造,第一期改造工程为拆除一号楼危房,建一座立体三层局部四层的仿古结构建筑。建成后此处拥有客房50余间;第二期拟在二号楼西侧建三幢小别墅,并建一座与二号楼客房相配套的餐厅。同时还建一幢接待大厅,两期工程总投资为1300万元。目前,工程已开始实施,招待所的发展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