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旅行团首批团员张早 / 叶玉坤

张早,原名张俊鑫,1921年生于淮安河下镇。当时,张早家中有父母、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父亲张吉之在河下镇开一木材行。大哥在淮安城内开理发店,二哥也帮助理发。一家生活尚过得去。1932年,张早继他的三哥张宜天(张俊卿)之后,进入河下莲花街的新安小学读书。兄弟俩在新安接受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蒙。当时除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之外,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生产劳动,同周围的菜农、渔民交朋友,在家里则帮父亲记账,因之从小就培养、锻炼了动脑、动手的能力。

1935年10月,张早参加了新安旅行团,抱着“就是讨饭也要出去宣传抗日”的决心,和其他十二名团员一起,在汪达之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宣传抗13救亡的征途。

新安旅行团从淮安出发后,经镇江、南京、安徽等地,于1936年7月底到达上海。11月下旬,应著名进步电影工作者蔡楚生先生之邀,新旅派张早和曹维东、左林三人参加由蔡楚生导演的《联华交响曲》中的一个短故事片《小王义》(宣传团结抗日)的拍摄演出工作。该片于年底摄制完成,成为新旅后来在各地放映的主要故事片。

1936年冬,傅作义将军率领抗日将士在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百灵庙地区打败了由日本侵略军武装和指挥的王英、李守信伪蒙军,收复了百灵庙。中共中央发出援助绥远前线英勇斗争将士的号召。根据中共上海教联支部的决定,新旅派在上海参加《小王义》拍摄的张早等三名团员作儿童代表,参加由陈波儿为团长的“上海妇女儿童前线慰劳团”,赴绥远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在百灵庙前线,张早等小团员们为抗日将士们演唱抗日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广场剧。还向指战员们分发了慰问品。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张早等团员们还见了傅作义将军。这次慰问活动把全国人民对抗日的激情和支持带到了前线,给前线的将士们以很大的鼓舞。

赴绥慰问后,张早和慰劳团一起回到了北平(今北京),与以吕骥为团长,汪达之为副团长,由新旅团员组成的“上海文化界绥远前线慰劳团”会合,发表儿童参加救亡工作的演说,教唱抗日歌曲,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张早还和崔嵬、张瑞芳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合演了《放下你的鞭子》广场剧。同时,他们还赴南苑对抗日的二十九军进行慰问活动。

1937年3月中旬,新旅离开北平赴绥远,对抗日军民进行慰问活动。因左林有病,组织上决定张早留在北平照顾他。在此期间,张早和左林参加了北平地下党组织交给他们的地下联络工作。他们利用自己年龄小、机智灵活的优势,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送信任务。一次张早受地下党派遣送一封信给北大的外国人,后来才知道,收信人是斯诺。这封信是告诉他,邓颖超大姐病了,请他设法把邓大姐接到北平治病。

1937年3月底,援绥活动结束,遵照党的指示,新旅沿黄河一线深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向广大蒙、回、汉族农牧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总干事徐志贯从归绥到北平接张早、左林归队。7月初,张早、左林和徐志贯离开北平,一路风餐露宿,终于赶上团队,与分别了几个月的小伙伴们会合。

进入蒙古草原后,新旅沿途为牧民们放映抗日电影,教小朋友们唱抗日歌曲,讲抗日故事。还为马鸿逵的骑兵放了电影,与战士们联欢,这样,既宣传了抗日道理,又解决了交通问题,骑兵部队给新旅派了牛车,护送他们到了银川。

1937年10月,新旅离开银川。这时天气已渐渐冷了,走在路上寒风吹得大家直打颤。小团员靖秉铎病了,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发冷。到了吴忠堡,他病得更厉害了,整天说胡话,不省人事。医生诊断说是得了伤寒病,他的病情日见严重。为了不耽搁大家的时间,大队继续前进,留下汪达之先生和张早看护他,虽经半个月的精心照料,但终因缺医少药,加之环境恶劣,小秉铎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病逝使汪达之和张早悲痛万分,他们擦干了眼泪,安葬了秉铎的遗体,带着巨大的悲痛,离开了吴忠堡,又去追赶大队了。

新旅一行经兰州、西安于1938年6月底到达武汉。张早和新旅团员们一道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各项宣传工作。武汉失守以后,新旅又经长沙于11月到达桂林。在桂林,新旅积极组织发动中小学师生开展反对日寇轰炸的宣传活动,并配合桂林“生活教育社”的同志在七星岩洞开展“岩洞教育”。1939年5月初,周恩来同志从皖南和浙东视察结束路过桂林时,亲自到新旅驻地东江镇小学看望新旅全体同志,张早见到了家乡的亲人——敬爱的周伯伯,激动得好几夜都睡不着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旅在桂林已无法开展活动。遵照党的指示,新旅分期分批向苏北抗日根据地转移。张早和其他团员们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苏北老家。在根据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新旅同志们又鼓起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学习,团结一致,采用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投入到争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中去。在苏北根据地,新旅开展了大规模的儿童工作。他们派出许多工作队,到阜东、盐城、淮安、建阳、涟东、射阳等县组织儿童团,开办儿童干部训练班。张早和海明、李斌还在阜东县开办了“儿童戏剧训练班”,短短的二十天,小学员们学习了表演、化妆、布景等戏剧常识,认识了简谱,学唱了抗日歌曲,排演了《长大打日本》、《敌后的孩子》等儿童剧和《反扫荡舞》、《儿童舞》等舞蹈,培养了文艺骨干,也发展了儿童团组织。

1943年8月,为培养儿童团骨干,新旅在涟东县长蒲河村恢复了新安学校,张早被调去当教员,主要讲授戏剧课,并被邀请去阜宁中学、八旅文工队讲授戏剧常识,指导排戏。

1946年7月,张早与同是新旅团员的徐莎结婚,又重新调回新旅任艺委主任。47年5月团长左林去东北并出访苏联,张早代理团长之职。

1947年10月底,张早随刘邓大军南下到河北故城,任区委书记。48年调华东军区筹建文工队,并排演了《血泪仇》、《白毛女》、《兄妹开荒》等戏剧。

1949年4月部队改编,张早调华东工矿部任文工团团长,排演了《王贵与李香香》、《保尔柯察金》等剧。

1952年张早调任山东省话剧团任副团长,排演了《曙光照耀莫斯科》等剧。

1953年10月张早调北京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艺术片科科长,1959年到上海电影编导班学习。1960年初调珠江制片厂任副导演。61年2月任演员剧团团长,后兼任艺术处主任。

1984年10月,张早同志离休。离休后,他仍不忘哺育他成长的母校。他多次回淮安新安小学参加有关活动,向母校的师生们讲述当年“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难忘故事,宣传新旅的爱国主义精神。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