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士的摇篮——记华中新专在板闸 沈光祖

一九四八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的炮声震撼着苏皖大地。
十二月上旬,两淮再度回到人民的怀抱,中共华中工委由合德镇进驻与两淮成鼎足之势的徐场庄,工委的喉舌《新华日报》(华中版)社和华中新闻专科学校随之迁到淮安的板闸镇。
华中新专是一所革命的专业学校,孕育着新型记者的摇篮。它是由新闻界的耆宿范长江、恽逸群亲手创办的,他们曾先后担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社长,和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随着解放战争的风云变幻,华中新专曾一度停办,此时是复校后的第二期。工委宣传部长俞铭璜兼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副社长徐进兼副校长,罗列同志担任教育长,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汪克之、孙葵君两同志襄助罗列同志工作。校址设在板闸镇西街两侧,暂以华中大学新闻系的名义对外招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革命向知识青年敞开了大门,在淮海战役的凯歌声中,南京、上海、武汉等地革命青年纷纷越过封锁线,来到解放区,与苏北新解放的青年一道进华中新专学习。考试的科目为政治与写作,随到随考。此外,有相当数量学员自华中大学和华中党校转学到新专。入学者都具有高中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不少是大专院校肄业或毕业生,党员约占四分之一。
新专的办学方针是:以无产阶级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既懂得党报性质和任务,又熟悉一般办报业务的新闻干部。教员由报社的各级负责同志兼任,徐进同志亲自主讲“辩证唯物主义”,秦加林问志讲授“报纸的大众化”,凌建华同志讲授“时事与报道”,高斯同志讲授“采访工作与通联工作”,  俞学成和方玉书等同志也曾上过专业课。
学员由原有的七十多人陆续增加到一百一、二十人,划分为九个小组,每组设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各一人。教学采取集体上大课、分组议论、大组讨论,然后总结的形式,由孙葵君、陈方、周正良、朱明、金星等同志分工负责各组的学习辅导。
学习材料主要是报纸、文件,校部逐口发给每人一份《新华日报》,另外分发《新民主主义沦》、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列宁是党报的编辑者和组织者》、《加里宁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  《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小册子和活页文选,其它靠听课记笔记。学员可以看到发至县团级的《内部通讯》,上面刊载了中央社、美联社、法新社、共同社等资产阶级通讯社的电讯,在当时这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
新专的教学秩序是井井有条、严肃活泼的。其中最能体现学习高潮和智能角逐的,便是大组讨沦。这是围绕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心课题,针对小组讨论中意见分歧的焦点,经校部归纳研究后进行的,每月一至两次,由罗列同志亲自主持,会议开始后,发言是踊跃的,争论是激烈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言者大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据理力争,以理服人,充满着民主、团结的气氛。罗列同志善于归纳大家的意见,指出其中共同之点,  也明确提出尚待争议的焦点,及时地将争论引向深入。有一次,他曾风趣地指出王冶新夫妇(这是仅有的两位已婚学员)的观点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小小的插曲顿使大家轻松了一下,而不致于争沦得面红耳赤。通过大组讨论,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能力,立场、观点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转变。
学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少人是带着小资产阶级的罗曼蒂克走进革命队伍的,思想情况比较复杂。然而,新专的党组织是了解这批知识分子的,并对他们做了大量细腻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当时政治思想工作的特点是:平等待人,以诚感人,以行导人。辅导员和学员经常开展淡心活动,彼此开诚相见,一次谈不通,下次再谈,允许保留意见。同学之间也曾有过矛盾和纠葛,校领导一再强调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实事求是;反对小圈子,提倡出以公心,一视同仁。并且对党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当时党组织处于半公开状态)。
当然,党的倡导不是每个人一下子都能理解,思想认识有个渐变到飞跃的过程,还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每当夕阳西下,公路上,清溪边,石桥头,运河畔,映着三三两两的身影,这是人们在作心灵的交流,感情的渗透和真理的探讨。
起初,学员对政工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很注意,其用意在于学习,也在于监督,有时提起意见相当尖锐。而政工人员表现出豁达大度,凡是基本正确的都诚恳接受,对稍有出入的也不计较,即使与事实不符的,只作简要说明而泰然处之。这种革命的民主风度给予学员的影响很大。在以后的相处中,教职员的言行一致和言传身教,使大家懂得如何正确运用批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并定期作出思想小结。这样,新专就形成了充满革命活力的、团结战斗的集体。
俱乐部是个群众性的文娱组织。学员中不乏学运骨干和歌舞能手。他们除了出墙报、教歌教舞、组织球赛以外,上课之前,那位来自上海剧专的俱乐部主任,都要常领大家引吭高歌,学员多次举行文娱晚会,也曾为印刷厂工人和驻地群众演出,节目多为当时蒋统区流行的进步歌曲,如《茶馆小调》、《干到底》等,以及新疆舞、采茶舞。这年“三八”妇女节前,女同学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决定谱写一首“三八妇女”歌,当时推选四名同学执笔写歌词,  由作曲家费克同志谱曲。在三月八日这天,全体女同学与地方妇女组织联欢,请费克同志教唱这支歌,不久,两淮地区妇女都会唱:“同志们,大家携手向前进,争取全国妇女大翻身,谁说我们不如男子汉,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建国后,这首歌收入《革命歌曲选》在全国发行,注明“华中新专女同学集体词”。
转眼间,已是莺飞草长的季节。清扬公路上车轮滚滾,解放大军的铁流日夜奔腾,百万雄师南下“饮马长江”。一日,罗列同志的侄儿,某部营教导员罗璜同志随军路过板闸,这位屡经沙场的年青指挥员和我们见面了。他要大家写纸条提问题,然后他将问题归类,排列了顺序,从部队的政治工作到军事工作,从战略到战术,从陆战到防空作了系统的解答,给我们上了十分生动的一课。
紧接着,工委指示华中新专南进。这时,必修的课程尚未完成,只有加班加点,徐进同志白天忙于报社工作,晚上给我们讲授唯物辩证法,每次都讲到深夜十二点,只见他不断地抽着飞马牌香烟,自始至终精神饱满,谈笑风生,真是诲人不倦啊!
四月上旬,全体师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板闸镇的父老兄弟,正是他们给新专的教学工作热情的支持。我们踏着古运河的波涛,冒着敌机的空袭,身披和熙春风,一路歌L声,豪情满怀地向泰州进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