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淮安县参议会 / 陈阳

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寇侵占淮安后,人民备受痛苦,爱国同胞不愿做亡国奴,纷纷揭竿而起,走向抗日救亡前线。先是由赵心权等组织“抗日同盟会”,宣传抗日,拉起抗日武装,同日寇进行游击战,以保卫家乡。这一爱国举动深受敌后父老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在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敌后游击战的有利形势下,一九四○年秋天,淮安东北乡大片土地解放了,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一部份地方爱国人士,组成了以赵心权同志为首任县长的淮安县民主政府。

新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初期,人心还未十分稳定,县委很据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把一些开明士绅、知识分子、教师、学生、工农群众和妇女都组织到抗日旗帜下,共同对敌,提出了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的口号。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抗日力量日益壮大。

为了进一步扩大民族统一战线,把抗战进行到底,中共淮安县委和淮安县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和研究,组成了由赵心权、汪国璜、谷文柱等九人为委员的县参议会筹备委员会,赵心权任主任委员,汪国璜、谷文柱为委员往会办公,设秘书一人由管云楼担任。一九四二年七月八日召开第一次筹委会议,着重讨论如何发动各群众团体、机关、个人开展宣传活动并在推选和聘请的基础上,依“三三制”的原则确定淮安县参议员产生的条件和方法,积极开展筹备工作。

一、召开县参议会成立大会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八日,在顺河区的李庄耶稣堂内召开淮安县参议会成立大会。到会的参议员计有四十五人,工农占三分之一,开明士绅占三分之一,教师、学生、妇女、自由职业者、商人、部队占三分之一,以投票的方式,选举了原十二区青莲岗知识分子汪育才为参议长,县委书记李风同志和开明士绅管云楼为副参议长,颜逸尘为秘书;并在参议员中选出常务委员××人,成立常委会,确定每二月召开一次常委会议正副参议长和秘书均驻会办公。

参议会的常委有李育之(中共党员、农民代表)、田修华(部队)、谷文柱(工教会、钦工后谷人)、陈钺襄(士绅)、李立人(教师)等;县参议员有董鹏飞(大董庄人,清末秀才)、杨亮侯(小茭陵士绅)、张祖武(茭陵商人)、章翠云(女,大赵人)、谷文柱(后谷人,钦工工救会干部)、王伯槐(钦工人)、帅传书(部队)、李兰石(顺河士绅)、庞乐农(庞墩人)、吴天民(教师)、李荣先(谢荡教师)、章巧云(女)等。这些参议员,在根据地都有一定影响和声望,是各阶层的代表性人物,是进步人士。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日,盐阜区首届临时参议员大会胜利召开(二十八日,大会选举了参议会驻委会及行政委员会),淮安推选汪渭珍、陈钺襄、李育之、谷文柱、帅传书、李兰石、陈秀峰七人为代表,出席了大会。

二、争取一切力量壮大抗日阵营

淮安县参议会成立以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运用广泛的社会联系,积极协助民主政府开展统战工作,化阻力为助力,增强抗日力量。

一九四一年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把夹滩土匪刘大呆子(刘仰文)和其弟刘小呆子(刘秀文)所拥有的土匪武装争取过来。这兄弟两人无条件的率部投诚起义,夹滩这块地区成了我新四军过黄河、盐河封锁线的安全地带。

为了团结和扩大一切抗日力量,县参议会配合县长赵心权动员龚营的开明士绅李硕典将私有枪支全部献出,并带动本地青年积极投入民族革命的洪流。后来淮安县成立淮涟阜边区办事处,李硕典担任了副主任,积极从事抗战活动。

三、动员地富阶层慷慨借粮济荒

一九四二年春天,根据地由于农业歉收发生饥荒,参议会首先召集地方开明士绅、参议员汪育才、陈钺襄、汪渭珍、董鹏飞等人商讨解决饥荒办法,然后通过他们说服地主富农借出粮食七十五万三千九百四十石,法币三百元,山芋干一千八百斤,其中陈钺襄借出玉米二十石,杨亮侯借出玉米十六石。这批粮钱,及时救济了困难户,使他们安然度过春荒。特别是古驿乡乡长颜景运、和平乡乡长孙毓俊在借粮济荒工作中成绩显著,群众纷纷称赞他们是“抗日功臣”,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威力。

四、参议员带头减租减息

广大农民长期受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生活极度贫困,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抗日力量,参议会响应民主政府的号召,积极宣传、执行减租减息。参议员李兰石不等政府和农救会上门动员,便自动按减租减息条例实行减租减息,并积极宣传抗战建国的重大意义,动员地主士绅迅速执行减租减息。此外还经常帮助农会做工作,壮大农会力量。他的进步行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民主政府的赞扬,被誉为根据地内的模范开明士绅。

五、汪议长带头送子参军

一九四三年秋季,在参军运动中,汪育才参议长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参军抗日保家乡,并带头将其爱子汪梅村送到县政府要求参军;县长赵心权因他年龄太小,仅十五岁,就把他介绍到县府医务室担任看护员。当时《盐阜报》特地发表了《淮安汪议长送子参军》的新闻报道,赞扬地的抗日爱国精神。这篇报道经复制后现仍陈列在盐城新四军军部陈列馆。

在参军热潮的影响下,好多开明士绅也积极鼓励子弟、亲友和农民群众参加到抗日部队里去。

汪育才参议长还动员泾口区地主张仲武在参军高潮中献出小市河西岸的旱田五十亩,给本地参军的贫雇农,当时《盐阜报》既表扬张仲武,也表扬汪参议长。

六、募捐慰劳伤员

一九四三年春,日寇对我淮安根据地发动为期两个月的残酷的大“扫荡”。敌人的奸淫掳掠,给群众带来深重灾难。我军干部战士坚决反击,英勇作战,不少人受伤。县参议会及时召开常委会讨论募捐慰劳伤员一事,决定麦收后开展募捐慰劳伤员的活动。参议长汪育才不辞劳苦,亲自到群众家去宣传,在钦工、苏嘴、泾口等地,共募捐到小麦三十石,碗豆三石。这些粮食变卖后,买了布和棉花,替伤员每人做了一套棉衣。那时拿到棉衣的伤员中,有县委秘书王力先同志和保安科的于武同志。

真是一套棉衣温暖了负伤战士们的心,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抗日斗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