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首任山阳知县罗传道

关于罗传道,历代淮安方志只有寥寥几字,说他明洪武三年(1370)任山阳知县,是年,以察院西旧蒙古学堂草创山阳县学。

其实罗传道本名罗宣明,字传道,号易庵,以字行。安徽歙县人,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卒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一)

罗传道的家乡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这个偏隅徽州一角的小山村,竟然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十足的“国宝之乡”。

罗传道八世祖罗汝楫(1089-1154),字彦济,号湛室老人。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由郴州教授,累官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卒封新安开国侯,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著有《东山稿》40卷。尽管罗汝楫名垂宋史,安徽、歙县方志都有记载,朱熹说的“呈坎双贤”,他也是其中之一,但他有段不太光彩的历史。绍兴中,他任殿中侍御史,阿附秦桧,与中丞何铸交章论岳飞罪,又劾黜岳飞旧幕及大理寺欲轻判岳飞者数人。正因此,后来罗家每每回避提他。

罗传道七世祖罗愿、罗颂同样出名。罗愿(1136-1184年),字端良,号存斋。汝楫子。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授鄱阳县令,旋任赣州通判及鄂州太守。卒于官,后世尊称“罗鄂州”。所撰《新安志》10卷,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鄂州小集》等。罗颂,字端规。以父汝楫荫授郢州知州。狱无冤滞,号罗佛子。卒于官。著有《狷庵集》。“呈坎双贤”,一说即此二人。

罗愿平生为文甚多,简重谨严,议论纯粹,绝无文人迂冗酸腐之气。朱熹称其文字细密,有经纬可爱。罗颂生有抱负,诗文笔力高古,时出奇诡跌宕,识者以为有西汉风,一时名士所推许。至正二十五年(1365),罗传道任江西靖安县丞,惜其先辈著作传之不多,四处求访于丧乱之余,终在元末明初将罗愿《罗鄂州小集》五卷、罗颂《罗郢州遗文》一卷刻梓传世。赵纁序云:“鄂州七世诸孙传道来为丞于江右之靖安,则子常之姻友也。予以流寓南昌,因得会语。询及鄂州集,则兵后刻本亡矣,传道早夜兢兢焉,唯先世遗书泯坠是俱,求访抄写,得所为辞赋、古律诗、杂著、记序、行录、志铭、碑箴、祭文、题跋、奏 札、表笺、书启等凡九十三篇,厘为五卷,乃出其囊中写本以见示,且俾予为之校雠,将再刻于梓”。

罗家后代还有位“扬州八怪”之一罗聘名重一时。聘(1733-1799年)字遁夫,号两峰,又号金牛山人、花之寺僧、衣云道人、蓼洲泛父等。后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终生布衣。生平好游历,足迹遍及越、楚、齐、豫、燕、赵等地。人物、佛像、山水、花卉、蔬果、梅竹无不能画。所作佛像奇而不诡,尤工画鬼。笔调奇特,风格自创。所画《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药根和尚像》、《丁敬像》,有“描来影欲飞”之誉。

(二)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自蕲州起义,兵指徽州五邑,一時“室家凛凛,朝不谋夕”。其时,徽州罗传道、许伯升,休宁程均佐、金振祖,婺源汪睿、汪同,各倡议凭借武艺抵御抗争。罗传道散家财,募义勇,捍卫乡里,不遗余力。经过多次惨烈的拉锯战,徽州古城一再失而复得,传道居功至伟。至正十三年(1353)四月,元帅沙不丁守卫徽城。罗传道慷慨仗义,出资出力,修复邑城130丈。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为抵御浮梁“巨盗”,罗传道前往浙江请兵,而妻子蒋氏和长子却在战乱中丧生。对于这段史实,明代主修《元史》的翰林学士宋濂在《蒋贞妇传》中有详细记述:

蒋贞妇德新,世居歙之黄山,自幼庄静,父忠甫为之择配鲜有当意者。年二十有八,始归同郡罗宣明。宣明,鄂州刺史诸孙,家法素谨,贞妇奉尊章处先后,咸底礼度,中外称之弗置。至正壬辰,蕲黄妖寇起,破州郡,屠刘人如刈草菅。蔓延将至歙,宣明散家赀,募兵保障乡井。已而兵大集,歙城陷,官军复者再三,宣明功为多。癸已夏四月,元帅沙不丁治歙城,以宣明慷慨仗义,俾分筑一百三十尺。宣明之家索于用兵,其计无所从。贞妇尽售奁中物相之,宣明忘其忧。
乙未冬十二月,祁门黜县恶少年,构浮梁剧盗来犯歙。宣明谓贞妇曰:“我素负杀贼名,贼必不贷我,汝宜相从军中,如何?”贞妇曰:“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子独不闻之乎?妾有兄弟在香山,寨栅颇可守,妾往依之,君努力自爱,勿以妾为念也。”遂洒泣而别。丙申春正月,歙城复陷,宣明请兵江浙行中书。贼闻宣明妻孥在香山,攻之益力。二月,天雨雪,寨破,贼大肆焚掠。初,贞妇以宣明从征,不忍茹酒肉,至是炮灸行觞,命左右醉饱,以二子驴儿、马儿属苍头奴詹寄、詹胜宝曰:“事势至此,我誓不受辱,一死决矣。然不可使罗氏无后,汝宜护二儿还主翁也。”言讫,胜宝负驴儿出,媵人挟马儿继之,贞妇又继之。遇贼石崖上,贼遂褫其衣,贞妇力拒,贼攫贞妇发,贞妇啮其臂,爪其面出血,骂曰:“死狗奴,汝何不杀我!”贼怒,斫其臂,以刀舂之,坠崖而死。驴儿见母死,哭骂曰:“贼,贼争忍杀吾母!”他寇曰:“何等小物敢尔邪!”横槊刺其背死。胜宝遁,寄不胜怒,执木戟,击伤数寇,与媵人皆遇害。日将夕,寇退。贞妇从侄蒋志道,从积尸中缘崖下,见贞妇尸如生,傍有衣箧类,有物窣窣然动,启视之,马儿在焉,亟抱以归宣明云。
太史公曰:丧乱之余,女妇以节著者有矣。若歙之蒋氏,何其烈哉!夫以柔脆之身,竟欲抗如虎之盗,自非义激于中,视死如归,其气不如是之明也。大抵故家遗俗,诗书之泽弗替,宣明又能奋扬而饬导之,使一门之内妇死于夫,子死于母,而一苍头之微亦能为其主捐躯,此殆难以声音笑貌为也。然则宣明亦贤矣哉!贤者宜有后,箧中之儿所以能获全于今也。

后来,罗传道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讨伐陈友谅,屡建战功,被授义兵万户,赐四品服,有“新安推公为武功第一”之谓。

(三)

元末,罗传道改从文阶,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任靖安县丞。明朝朱元璋登基后,起用了一批抗击农民起义的乡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元至正间,蕲黄寇乱……时同邑起兵捍乡里者,有罗宣明……等,其后或死或不出,亦有入明授官者。”《弘治徽州府志》、《乾隆歙县志》等皆载罗宣明“洪武元年授山阳令”。

与宋濂同为《元史》总裁、被明太祖并称为“江南二儒”的王袆,在《王忠文公集》卷五里写有《送罗传道序》:

新安罗君传道之宰山阳也,三年于兹矣。公卿大夫士与凡将命南来者,余辄问之曰:今江淮间守令之可称者为谁?皆曰山阳令罗君其人,无异辞者。传道以考满,用例入觐。余解其装,得诗文百十篇,悉鸿生畯人之所作,歌颂美徳以赠传道者也。于是益信。向之称传道者,其言出于人心之公。又知传道之得此于人人者,皆其所自致,非偶然也。盖传道之先仕宋,累世为名卿,而鄂州之名尤著。传道生于文献之家,好学有文,材优器宏,足以为时用。余辱与传道定交久,故知传道者如此。以余之知传道,岂竢他人之言而始信哉。特以信夫是非议论之公,有不可掩焉耳。传道既陛见,复以例还山阳。余窃以谓传道为令,既有循良名,则宜举而陟之,使之充其操而大,其施而顾,复局之于一邑使不得展焉?何耶?以余论之,百里之任,亦难矣。考之前史,其以县令获登名简册者,比比而有。若夫冒尊官都,显位碌碌无侣而声名泯没者,不可胜数。以彼较此,其得其失,孰为多乎!余忝职太史氏,有善必録,有如传道政绩之可采,固将因其实而具书之矣。虽然传道之才,非止百里者也。由是加勉,而益思以自致。夫苟是非论议之,公终不可掩,则传道之显融,余又得计日而竢矣。传道之行,国子先生李君克正率凡干友赋诗为赠,余固得序之于篇端。

文中不乏溢美之辞,但罗传道也的确能当此殊荣。元末乱世,兵荒马乱,人民涂炭,淮安一片萧条,甚至“城中饿者倒地即被人食之,草木螺蛤鱼蛙燕鸟及靴皮鞍鞯革箱败弓皆吃尽,父子夫妇老幼更相食,撤屋为薪,人多露处。”朱元璋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淮安府,领山阳等8县3州。《正德淮安府志》卷七记载,山阳县学在元至正年间毁于兵。洪武三年,知县罗传道以察院西蒙古学旧址草创今学。《成化中都志》记载,李景昭早卒,妻王氏从二十七岁起,携子避兵淮安三十余年,纺绩守节。山阳知县罗传道以事奏闻,旌表门闾。《民国歙县志》等记载,罗传道任山阳知县,兴教育、交通、水利、农业,有“山阳之政冠南北”之誉。从这些点点滴滴中可以看出,罗传道于百废待举中革故鼎新,休养生息,终在“江淮间守令”中独树一帜,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罗传道在山阳任满回乡后,兴教劝农,修祖坟,续族谱,居家二十余年。卒后入罗氏“文献坊”。由嘉仪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同修国典经筵讲官兼修玉牒国典总裁,时任徽州知府的程敏政题写的“钦授”“经文纬武”牌匾,至今依然高悬堂上。

图片[1]-明代首任山阳知县罗传道-老淮安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徽州方志说罗传道洪武元年任山阳知县,淮安方志则言洪武三年任。wrin倾向于前者。理由一是《万历南昌府志》载,乙巳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罗任靖安县丞,且有赵纁《罗鄂州小集》序为证。则罗不是后来有些方志说的洪武元年任靖安县丞。《小集》五卷和《遗文》一卷于洪武二年刊刻,与罗任山阳知县也并不矛盾。二是明代官制县令一任三年,三任为满。王袆《送罗传道序》提到“传道之宰山阳也,三年于兹矣。”“传道以考满,用例入觐。”“传道既陛见,复以例还山阳。”或许罗是一任再任,从洪武元年任山阳知县,直到六年凌泽接任。以上这些还留待方家指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 分享
评论 共2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 头像石见0
      •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等级-LV2-老淮安作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