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幼聪颖敏慧,“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明天启《淮安府志》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及蜚声中外的文学名著《西游记》。

参见:吴承恩生平家世 刘怀玉

吴氏在诗词赋曲上堪称“制作大家”。《长兴县志》称他:“性耽风雅,作为诗,缘情体物,习气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辞微而显,张文潜后殆无其伦。”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也与他们相近,“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吴射阳先生存稿叙》)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八谓其诗“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吴承恩诗作浪漫主义气息浓郁,故被明代淮安知府陈文烛称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在诗文创作中,“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致促弦而窘逼,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李维桢《吴射阳先生集选叙》)。

《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凡诗一卷、散文三卷,卷末附小诗三十八首。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亡佚。据现存二百四十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二郎搜山图歌》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横行的黑暗现实,期望“胸中磨损斩邪刀”,“救月有夭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最能表现他个性的则当数《送我入门来》、《赠沙星士》、《答西玄公启》,“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并自称“淮海竖儒”,“蓬门浪士”。陈文烛在《吴射阳先生存稿叙》中评道:“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明堂》一赋,铿然金石。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盖准自陆贾、枚乘、匡衡、陈琳、鲍照、赵壹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遗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之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

《射阳先生存稿》现存四卷。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主持刊刻,由李维桢校并为之序。民国十九年(1930)发现于故宫博物院并据以排印行世,故宫博物院所藏原本今存台湾。刘修业1958年以1930年排印本为底本点校,改名《吴承恩诗文集》,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版。其后,咱们淮安刘怀玉先生又在刘修业校本的基础上再成《吴承恩诗文集笺校》,是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可惜他们点校时,囿于当时条件,都未能见到存稿原版。

射阳先生存稿 1_12459646.zip
射阳先生存稿 2_12459647.zip
吴承恩诗文集_10996545.zip
吴承恩诗文集_12555324.zip
吴承恩诗文集笺校_11107650.zip
吴承恩集_13696522.zip
吴承恩年谱_10119522.zip

图片[1]-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2]-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3]-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4]-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3]-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6]-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7]-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8]-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9]-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0]-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1]-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2]-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3]-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4]-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5]-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6]-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7]-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8]-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图片[19]-吴承恩与《射阳先生存稿》-老淮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