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征集文史资料的 / 杭金荣

我们是如何征集文史资料的 / 杭金荣

史料征集是文史工作的基础。在史料的特点上:我们坚持以征集“三亲”资料为主。它的特点在于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更直观、更真实、更具体地反映历史的全过程和历史人物的全貌,起到“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的作用。民主革命先烈李公朴先生的出生地问题,根据武进县志办提供的线索,我们两次派人出访知情人,得到寄寓上海年届九秩的沈京似老人的证实:沈家原居镇江,后迁淮安,当时李父是他家的管家,随沈家一起来淮,后娶妻生李。李公朴在淮安度过13年童年生活,于1915年随其父迁居镇江。这则史料的发表,引起了史学界极大的兴趣。

在征集内容上,既抓重大事件,又抓各行各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史料,做到轻重并举,全面反映地方持色。既征名人史料,又征各界史料,做到二者兼顾。鉴于文史资料工作不是编史,只是为编史提供资料,征集资料不一定非要全面系统,片断、点滴的史料也应该征集。可以不受人物籍贯、区域境界的限制,既收本地人在本地活动的史料,又收外地人在本地活动以及本地人在外地活动的史料。

在征集时间上,鉴于一个县(市)的地方史料有限,且散失严重的情况,在征集上,应从反映地方特色出发,必要时可以突破近代史时限,征编一些系统的史料专辑。淮安是全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荟萃,文史委决定今年编辑出版《淮安古今人物史料》专辑,集中、系统地介绍淮安古今人物的生平事迹。

在征集空间上,采取多种形式,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向各地区、各领域广泛征集,还要注意向海外和港澳台地区扩大征集。

在征集方法上,可以通过党史办、县(市)志办、档案馆、博物馆等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志编写组,排出当地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然后因人找事,因事找人,通过登门、发函等多种形式约稿。我们的做法是:在约稿前,定征稿题目、定稿件的主要内容、定撰稿人、定约稿方法、定征稿联系人、定稿件完成时间。同时征集外地资料以函征为主,以走访为辅;征集对象以当事人的“活”资料为主,以文献、实物“死”资料为辅;征集重点以抢救性资料为主,以其它资料为辅;征集地区以本地为主,以外地为辅;史料稿件以约请人撰写为主,以自己整理为辅。1992年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开馆,市政协文史委按照上述要求,约请纪念馆资料科撰写《周恩来纪念馆筹建纪实》,在《淮安文史》第10辑刊用,读者反映较好。

(原载《江苏政协》1992.2期。题:《文史征集工作刍议》。转载时个别字句作了改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