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庚《梓里待征录》二卷

清抄《淮安掌故五种稿》本,1册,南图GJ/2008457

清李元庚辑,李鸿年编次。李鸿年,元庚孙。上卷录漂母祠、古枚里坊、养蒙书院、桂香义塾等条目,多为古迹、学堂、公共设备、新学等内容。下卷则多录科举、祥瑞、灾异等内容。元庚世居河下镇,录中所记均河下之事,故曰“梓里”。

昔日河下极尽繁华。《梓里待征录·奇闻记·淮北商人同姓十三家》记载,“程氏,徽之旺族也,也由歙迁。凡数支,名功、亘、大、仁、武、鹤是也。国初时业禺策者十三家,皆程姓。”“皆极豪富”。当时有“诸程争以盐策富”(王觐宸《淮安河下志》卷一三《流寓》)的说法。其私家园亭荻庄柳衣园,盐务极盛时,“招南北知名之士宴集其中,文酒竹歌,殆无虚日”。然而到了清道光年间,纲盐改票,“凡富民挟赀赴所司领票,不论何省之人,亦不限数之多寡,皆得由场灶计引授盐,仍按引地销行”(黄钧宰《金壶七墨》)。人人交税就可得票,有票即可贩盐,没有了垄断权的大小盐总们逐渐走向衰败。改票后不及十年,河下但见“高台倾,曲池平,(盐商)子孙流落,有不忍言者,旧日繁华,剩有寒菜一畦,垂杨几树而已”(清·黄钧宰)。自改票后,程氏异族逐渐衰落,售拆此园,夷为平地,转眼之间,只剩老屋三椽,紫藤一树,令人叹息不已。“自程氏败而诸商无一存者,城北井里萧条矣”。“里之华堂广厦,不转瞬间化为瓦砾之场;巷陌重经,溪径几不可辨”。盐商衰落,城市没落,旧日繁华一去不复返。“河下自盐务改票,贫民失业,生无以养,死无以葬”(王觐宸《淮安河下志》卷三《义举》)。“游手骄民逃亡殆尽,……即不事盐策耕且读者,亦强半支绌,苟且图存。求如襄日繁富之一,邈然不可”(王觐宸《淮安河下志》卷一《疆域》)。

《梓里待征录》又载,河下茶巷有天兴观。该观建于唐贞观年间,梁栋均系楠木。后殿祀三官,丈六金身,手执碧玉圭。中悬温石琉璃灯,有丈余长,为明嘉靖年间置。中殿祀雷神,前殿祀真武,前门祀灵官。此观基址古称七泉山,相传地面有七口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