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学旧址 / 许慎忻

新安小学旧址位于淮安城北莲花街通济桥侧萧湖之畔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校舍原来是一座古庙。

提起这座古庙,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相传这里本有一座矮小破败的茅庵,叫“灵王庙”。有一年,有个被撤职的盐运使,由扬州乘船沿古运河北上,途经河下镇,在湖嘴码头停船休息,登岸散步。经过灵王庙时,曾在灵王像前祷告,并许下私愿:倘若灵王能保佑他官复原职,一定重建这座庙宇。二年以后,他得到了机遇,又恢复了盐运使官职。上任后,当即委派在河下镇经营盐业的富商,替他把这座茅庵改建成大庙。

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灵王庙确实是富商筹资兴建的。这些富商中十有八九是安徽徽州人,因此,实际上是徽州旅淮商人所建。明末清初,旅淮经商的徽州人目益增多,成立了同乡会,需要一个聚会和活动场所以及接待过往同乡的地方,而灵王庙正是他们的公产,于是就在庙里设立了会馆。由于徽州又名新安,所以称。新安会馆”。同时,他们又筹资增购田产,用田租收入作为会馆的经费,并推选人员,管理会馆事务。

二十年代后期,为争夺会馆财产的管理权,同乡会里的朱耀华、吴季贤和会馆最后一任管事人吴俊卿发生了争执。吴俊卿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以徽州同乡的身份到南京去找陶行知,要他派人到淮安来办学,想以办学为名战胜对手,继续控制会馆财产。陶行知当时任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校长,正致力于普及乡村教育,对吴俊卿的办学愿望,颇为赞赏。当即决定派晓师学生李友梅(中共地下党员)、吴廷荣、黄九盛三人到淮安来办学。当然,这时陶行知并不知道吴俊卿的真意,待李友梅等到达淮安后才真相大白。这三位青年,胸怀普及乡村教育的宏伟志向,凭借陶行知的威望,和吴俊卿反复较量,在徽州旅宁和旅淮同乡会的支持下,终于把吴俊卿的骗局弄假成真。一九二九年六月六日,他们在灵王庙里办起了新安小学,把一所古庙变成了学校。校长由陶行知兼任。

学校周围环境优美。萧湖里蒲草丛生,碧波荡漾。莲花古道的石埂上莲花朵朵,两旁垂柳成行。面对学校大门的荷花池里长满荷花,大门前广场上绿草如茵,花圃垦鲜花盛开。校舍两侧,师生们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的园地四季长青,充满诗情画意。

校舍是一色青砖小瓦典型的庙宇式建筑,古色古香。房屋布局为前后三进,左右两厢之外又有两厢。校舍占地四亩左右,房屋三十余间,但因年久失修,已显得有些破败。1930年春,汪达之继任校长后,带领师生在木、瓦工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把校舍修缮一新。学校大门位于前毁中间,是原来的庙门。大门两旁有两个圆形的石鼓。进入大门迎面神台上放着韦陀像,两旁是四大金刚。这里移去神像后,变成了师生陈放农具的储藏室。楼上朝北的戏台成了师生表演话剧、歌舞的舞台。中间一进是正殿,本来供的是灵王像,后来改为学校礼堂,晚上作为农友们夜校上课的教室。1935年10月,薪安旅行团出发前的合影就是在礼堂门前拍摄的。第三进为后楼,又称观音楼。后楼和正殿两侧的东西小楼先后改作教师和基本学生(供给食宿的学生)的宿舍。特别是东小楼,先后有八九位老师住过,同时这里又是李友梅组织进步青年教师和基本学生秘密学习马列著作,阅读进步书刊,讲解革命真理的地方。后楼东西两侧的平房,则为工读室(即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标本陈列室等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

校园环境既幽静雅致,又生机勃勃。两棵大梧桐树象两把巨大的绿伞覆盖前庭。后楼前两棵古柏,苍劲挺拔。东院的紫藤架和东厢屋顶上铺满了紫藤,夏季开花,芳香四溢。背倚花墙的双层花台上,春天勺药盛开,继而牡丹、海棠齐放,姹紫嫣红,为校园带来无限生机。冬天,天竹挂着串串红果,披着瑞雪,红装素裹,又是一番景象。西院有竹林和桂花园,每到秋天,金桂银桂,花蕊满枝,学校内外,飘散着令人陶醉韵芳香。清静、整洁、美丽的校园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这里,新安小学度过了成立以后的十个春秋。

1938年冬,日本侵略军逼近两淮,形势紧张,学校停办。在八年抗战中,校舍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淮城解放,新安小学复校时仍在原址维持一年时间。1948年淮城第二次解放时,校舍已全部毁坏,只好另选河下湖嘴街新址复校。

新安小学当年的校舍早已荡然无存,仅存遗址而已。但它是值得人们凭吊和怀念的地方。当年,新安小学在这里不仅普及乡村教育,使农民子女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宣传进步思想,培养革命幼苗。提高劳苦大众的觉悟,还掩护党的干部子女,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国著名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正是在这里孕育、诞生的,被誉为“一群小好汉”的新旅团员们正是从这里踏上抗日救亡的征途,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新安小学的光荣革命历史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的新安学生和新旅团员只要到淮安来,都要到旧址访问,在旧址周围静默、沉思、徘徊,由此可见,他们的感触之多,怀念之深。新安小学首届学生、新旅首批团员、原辽宁电影公司经理白晞同志1985年重返故里,参加新旅建团50周年纪念活动,在访母校旧址后还留下感人的诗篇:

母校颂

莲花火种忆英魂,古庙荒庭主义真;
舍生忘死传真理,茹苦合辛育新人。
风高月黑指方向,浪恶涛狂举明灯;
地转天旋五十载,满园桃李自芳芬。

偕老同学访母校旧址

绿水碧波济桥边,依稀当年故校园;
锄头舞歌盈四野,古淮荒刹换新天。
东楼春风聆教诲,程门立雪诵新篇;
征鞍末卸古稀近,华发并肩说少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