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学开创初期体育活动片断 靳全生

抗战时期名闻全国、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上写下壮丽篇章的新安旅行团,诞生在淮安河下的新安小学。
1929年6月。担任南京晓庄师范校长的陶行知先生,应淮安县徽州同乡会和莲花街群众的要求,从晓庄师范派出三名学生,利用莲花街的古灵王庙,办起了新安小学。
新安小学决心与旧教育决裂,全力实践陶行知先生“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和“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和能够从事生产的新劳动者。为此目的,新安小学在开创初期,就十分强调和重视体育活动.
1931年暑假,新安小学编制了一个十年计划。计划规定,训练学生要达到五个目标,首先就是“康健的体魄”。学校规定:每天上午八时半至九时半,晚上七时至七时半为体育活动时间。由于体育活动有了固定时间,因此开展得比较正常,十分活跃。
开创初期的新安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灵王庙分三进。入校门,过前楼,是一个大院,1932年被辟为运动场。学校在这里安放了篮球架、秋千、跷跷板、滑梯等等。这些器具大多自制,其中滑梯就是用古庙里原有的大镜架改造而成。古庙南、北是萧湖。学校专门清理一块湖面,让师生游泳、撑船。
新安小学师生每天都坚持一种“内体运动”。所谓内体运动,就是静坐。一般选择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场所,目不斜视,心不乱思,用呼吸推动横隔膜的活动和血液的流行。内体运动的倡导者是学校的校长汪达之。他认为,平时呼吸短浅,空气不能达到肺部每个小气管,而每个小气管的二氧化碳气也不能完全呼出。内体运动的呼吸深长,可以促进身体各部份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进而达到健身效果。
新安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和知识教育、生产劳动一样,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都带头做到。师生一起游泳、打球。汪达之倡导开展内体运动之前,首先自己身体力行,并亲自指导。有些学生腰酸背痛,吃不消,坐不住。汪达之常常按住他们的肩膀鼓劲说:“吃不消了,正说明已经发生作用了,坚持下去定会收效”。开展体育活动,必须恃之以恒。遇到紧张的生产劳动,许多时间都占用了,可每天半小时的内体运动,却一直坚持。
由于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师生体质大大增强。有一位老师患肺病多年未愈,却被内体运动“治”好了。汪达之来校时,刚生过一场大病,脸黄肌瘦,体力很差。经过半年内体运动的锻炼,满面红润,以至于后来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能够独自一人,在校坚持。体育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适应大自然的本领。l935年lQ月,由汪达之和14个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长途跋涉.走遍全国18个省市,战胜了旅途劳累和饥寒,行程四万五千里,完成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任务,这应该说和在学校时坚持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
(根据新旅老团员回忆和《古庙活菩萨》一书改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