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湖中的韩侯钓台和漂母祠 / 叶占鳌

萧湖中的韩侯钓台和漂母祠 / 叶占鳌

历史的尘埃永远尘封不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两千多年了,能屈能伸、英武多谋、胸怀天下的大将韩信,心如菩提而且施恩不图报的漂母,一直都深刻在故乡人民的心底,并被引以为骄傲,视之为楷模。

萧湖依傍里运河,地处河下古镇东南隅,与勺湖、月湖并称楚州三湖胜景。萧湖分南、北两区,中有莲花街,莲花石板“蜿蜒数里,势若长虹”,中间跨三桥以通舟船。最东边为通城桥,稍西为通惠桥,再往西一里有广济桥,又叫通济桥)。萧湖南区主要为世界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兴汉三杰”大将韩信纪念建筑群,北区主要为盐商私家园林群。

曾几何时,萧湖堪称江淮流域最为富丽风雅的私家园林群。徐珂《清稗类钞·义侠类·马查程拯饥寒》中讲道,在雍乾之际,全国最风雅的富商,“于广陵则为祁门马懈[xiè,音谢]谷、半查昆仲,于天津则为查莲坡、榕巢昆仲,于淮则程水南及其子莼江——皆学人才士所望而归也。”这三大风雅富商家族的寓所分别为扬州小玲珑山馆、天津水西庄及淮安萧湖中的曲江楼、晚甘园、荻庄等。其时,方苞、沈德潜、吴敬梓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淮安边寿民等,经常出入园中,吟咏风月,泼墨言志,谈笑风生。王光伯《淮安河下志·园林》中记载,诗人赵翼曾以“是村仍近郭,有水可无山”形容风光秀丽的萧湖胜景,性灵派诗人袁枚亦以“名花美女有来时,明月清风没逃处”赞叹风流雅致的萧湖风情。

而在萧湖中,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当属韩信纪念建筑群中的韩侯钓台及漂母祠。《淮安河下志·疆域》曰:河下“或以汉有韩枚,唐有赵嘏,标举人杰,夸示地灵”,司马迁《史记》亦记载了大将韩信在淮阴城下钓鱼以及遇到善人漂母的典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英雄落魄城下无人识,惟有慈善的漂母以饭接济。正是漂母美好的情怀,毫无功利的善举,酿制了历史长河里最动人的美酒,让千秋后人品味并为之陶醉。故乡人为纪念英勇的大将韩信及乐善好施的漂母,在萧湖中构建了韩侯钓台及漂母祠,寄托邑人对韩信及漂母的崇敬与怀念。

韩侯钓台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游览河下古镇时,凭吊萧湖中的韩信钓台,曾写下感念英雄往昔的诗句。

依偎里运河畔的萧家湖中韩侯钓台,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其时仅一座木制牌坊及一柸土钓台,坊楼横额“韩侯钓台”四字为嘉靖辛丑状元、邑人沈坤所题。而自韩侯钓台建成之后,“凡雄杰卓荦[1uò,音落,意分明]之士,以及道释骚人、渔父贾客过此者,无不婆娑其下,徘徊指顾,想见侯之遗烈”(河下曲江十子之一的刘培元《韩侯钓台记》)。《淮安河下志》就记载了大量文人雅士凭吊韩侯钓台诗作。韩侯钓台在清同治三年(1863)曾修一次,并于钓台后矗立乾隆御碑一方,碑文题诗为:“洴澼[píngpì,音平辟,意漂洗]絖[kuàng,音矿,同纩,泛指棉絮]人识俊雄,偶然一饭济徒穷。丛祠不断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奚异三千六百轴,输他济北谷城翁。淮阴生死由巾帼,是始须知以是终。”后此碑于文革“破四旧”的狂潮中,被毁并推至湖底。

1979年,淮安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再度重建了韩侯钓台,这组纪念建筑由三部分构成:

1、韩侯钓台石碑。碑墙高约4.5米,宽约2.7米,下确台基,高一丈左右,上有顶盖。碑嵌墙中,高约1.8米,宽约1.1米,正面“韩侯钓台”为拓展的沈坤手迹,背面镌刻钓台简介。

2、千金亭。在韩侯石碑的西面,亭角四面微微上翘,高约5.5米。此为纪念韩信“一饭千金”之诺。

3、钓鱼台牌坊楼。在萧湖堤旁,高近7米,宽约四米,檐顶下横枋有著名书法家胡问遂题写的“钓鱼台”三字。

漂母祠

“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漂母被誉为“中国古代三母”之首,正是基于其可贵的善良品质,故乡人民对于这位光照千古的伟大的女性形象甚为推崇,并建祠堂以兹纪念。

河下古镇的漂母祠建于明成化年间,也就是15世纪60年代后期,镇淮元帅杨茂“令淮安卫指挥丁裕相于郡城外隙堧[ruán,本意水边空地]数武,构堂三楹,中肖母像而专奠焉。后房三楹,命焚修道士沈宗潮居之,灵爽始有依也”(雍时中《重修漂母祠记》)。万历初叶,即16世纪70年代后期,本在淮城东门外的漂母祠,移建于萧湖韩信钓台左侧,并与韩侯钓台共同组成韩信纪念建筑群雏形。漂母祠建成后,一时文人才士,凡过往者皆有吟咏,祝允明、靳应升、张鸿烈、翁照、邱象随、赵翼、程嗣立等皆留下凭吊诗篇。《淮安河下志·祠宇》记载:“国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王命选捐修”~次,“雍正末(1734年前后)知府朱奎扬复葺增置水榭曲舫”,“乾隆中,知府李障属、邑人童维祺大修”,同治九年(1870)复修,新添缭垣及乾隆御碑一块,上刻乾隆壬午(1702)所作《漂母祠》诗:“寄食淮阴未遇时,无端一饭获崇施。至今漂母犹歆报,钟室凄凉欲恨谁?”

可惜,原漂母祠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战火之中,片瓦无存。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

现在漂母祠是淮安县人民政府在恢复韩侯钓台之后,于1982年拨专款复建的。它大门朝南,门宽约1.4米,门额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胡问遂题写的“漂母祠”三个大字。周围是青砖花墙,门内院落东西长约20米,南北长约22.5米。北有享殿三间,东西长约11.3米,南北宽约6米。殿中漂母塑像端坐神台。殿堂东山有韩信向漂母感恩塑像,殿前擎柱上镌刻着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淮安知府刘大文题写的楹联:“一饭感韩信,巾帼丛中,早把黄金轻粪土;千秋拜遗庙,淮流堤畔,有谁青眼识英雄”,表达了人们对善良的漂母的崇敬之情。

此外,在淮安的韩信纪念建筑群,还包括楚州区镇淮楼东路上的“汉韩侯祠”、府市口的淮阴市石碑、兴文街上的“胯下桥”、勺湖中的“漂母井”以及淮阴区的韩侯故里、漂母墓,清浦区的韩城、韩母墓。

“悠悠淮水,迢迢汉风”,众多的纪念形式,都是淮水右岸的故乡人民,对于“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将韩信及救人苦厄的善人漂母最虔诚的膜拜,最诚挚的凭吊。

(叶占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