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义 丧于“仁” / 叶元
——纪念周实阮式殉难八十周年
今年是1991年,山阳(今淮安)周实、阮式二烈士殉难至今,已整整八十个年头了。
经过这八十年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烈士们的遗愿早已全部实现了,这是我们后一代人可以告慰于烈士们在天之灵的。
周、阮二烈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在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中,最最不平凡的是最后的十二天——从1911年11月6日(旧历辛亥年9月16日)周烈士决意归淮,到同年11月17日(旧历9月27日)二烈士慷慨就义。这十二天,是际会风云、天马行空的十二天,也是可歌可泣、蕴含着无限血泪教训的十二天。烈士们用他们英勇的生和壮烈的死,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辛亥革命中的壮丽悲歌,也为历史留下了深刻而沉痛的教训。
这最最不平凡的十二天,是这样过来,又这样过去的: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给烈士们带来了胜利的喜悦。这时,周烈士就读于南京两江师范。
11月3日,周烈士应上海柳亚子、朱少屏之召,弃学离宁,奔赴革命。
6日,周烈士决意返回山阳,为光复故乡效力。
当时,“清河兵溃,秩序大乱。山阳距清河仅三十里,无一兵一卒,举城惶恐,朝不保夕,啼泣叫号之声昼夜不绝。会烈士自南归,众心稍定。”——这是“淮上三杰”之一的周人菊在《周烈士就义始末》一文中的描述,足见周烈士决策南归一举之意义与作用。
7日至11日,周烈士与阮烈士梦桃共商保淮方策,于是而筹组学生队,进而又扩建为巡逻部。周、阮两烈士分任正副部长,率领部众,持械巡逻,栉风沐雨,日夜不辍,是以乱兵虽近在咫尺,而淮城独能安然无恙。
与此同时,清吏山阳令姚荣泽与城中劣绅,亦在窥测方向,伺机而动。
12日,清河乱兵溃散,江北军政分府成立,都督蒋雁行檄令姚荣泽反正。当时,周烈士应邀赴清河议事,阮烈士坐镇山阳。姚荣泽首鼠两端,终以巡逻部戒备森严,未敢躁动,而城中周烈士杀官劫绅之谣则蜂拥而起,两相对抗之势,已露端倪。
14日,假旧漕署召开山阳光复大会,到会数千人,独姚荣泽抗命不到。大会先由周烈士致词,说明光复理由,伸张革命大义;继由阮烈士演说,指斥姚荣泽之叛逆行径,痛诋劣绅之嚣横无状。义正词严,足寒敌胆。而姚等对周阮二烈士的杀机从此产生。
15日,姚荣泽率卫队三四十人持械到部,欲有所图。适逢江北蒋都督应烈士之请,派兵一队到淮弹压,阮烈士遂面责姚某昨日逃会之非,并严诘其漕银数目及存放地点。姚动既不敢,答又不能,只得唯唯谢过,恨恨而去。
是时,烈士杀官劫绅之谣大盛,姚乘机与劣绅勾结,谋杀之局遂定。
16日,二烈士料定姚贼此去,必怀不测,遂共商对策:一面与巡逻部员商讨武力解决方案,一面派人晋见蒋都督,请军政分府印。
二烈士虽有所警惕,但万万没有料到——
17日,二烈士竟先后被诱捕,壮烈殉难!请看,他们是怎样被诱捕的:
上午,劣绅何钵山邀周烈士午宴,周烈士竟然去了。
宴毕归来,道经府学宫前,有人手持姚荣泽名片,邀请周烈士赴学宫议事,周烈士竟然也答应了。
这时,学宫内外,兵警林立。周烈士竟胸怀坦白,欣然而入。
刚进学宫,姚党周域邠手持快枪,扣机发弹……
周烈士刚要发问,第二弹巳至……
周烈士倒地后,又连中五弹,终以七弹毕命。
姚贼杀周烈士得手,当天下午四时,发兵围捕阮烈士——烈士家宴甫毕,家人报:杨建廷至。
这时,阮宅四周已为执械士兵包围,而烈士竟一无所知。姚党淮安民团督队官杨建廷排闼直入厅房,招烈士曰:“周君实丹约先生学宫议事,请即行。”烈士竟信以为真,坦然起身,刚出门,即被执。
烈士急问何故,不答。
烈士情知不妙,但尚不意彼等竟欲置之死地,遂在人丛中高声嘱咐家人:“此去无恙,切勿惊恐老夫人!……”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烈士一进学宫,即遭剖腹挖心之屠戮。其死难之惨烈,为徐锡麟烈士之后的第二人。二烈士之死,实为革命而死,实死于革命。先父楚伧公在《阮烈士遗稿·序》中,评二烈士之死为“死于义”。这确是的评。
但,二烈士本来是可以不死的。他们本来是可以把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姚令贼党一鼓擒获,明正典刑的。却不幸反为姚贼所乘,于是而有柳亚子先生“所痛者,二烈士不死于光复之前,而死于光复之后;不死于沙场,而死于东市;不死于祈战死,而死于莫须有;不死于青天白日,而死于漫漫长夜”之叹。
其症结何在呢?
一言以蔽之,曰:丧于“仁”。
仁,本来是一种美德,但一旦加上了引号,就沦为革命之大敌。因为它足以为敌人提供可乘之机,从而败坏革命。这可以说已成为一条规律。
这条规律之所以形成,是由于革命者往往“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结果难免不吃亏上当,甚至竟以身殉。这样的志士仁人,岂仅周、阮二烈士而已?王金发之捉放章介眉便是一例。在这一公案中,为章介眉求情说项的还有黄兴、陈英士等革命领袖人物,可见这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通病。就是孙中山先生之让位于袁世凯,又何尝不是出于对袁世凯的过份信任,总以为他还不致于那么坏。而实际上,袁之坏,远胜于孙先生所能想像的十倍!终于不得不在辛亥之后仅二年,便发动“癸丑之役”,进行二次革命。
加引号的——“仁”,是革命和革命者之大敌!这是无数革命先烈,其中也包括周、阮二烈士,用血泪换来的沉痛教训。在今天我们纪念周、阮二烈士“死于义”八十周年之际,牢牢记住“丧于‘仁’”这一历史教训,以确保革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再出现反复,看来不能不是我们后死者义不容辞的庄严职责。
1991年2月2日于上海
编者附注:
作者叶元,上海教育学院教授,著名电影剧作家。现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系国民党元老、南社成员叶楚伧先生之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