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镇古天兴观 / 马济中 许春阳

淮安河下镇古天兴观是一座有名的道院,在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据清曹镳所著《淮城信今录》记载:“古天兴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据本地父老相传,在明朝中叶修理一次。清末赖文光捻军进驻两淮时,曾被焚烧,后在光绪年间重修,规模始具。全部建筑共占地约十亩余,座北朝南,在古镇河下偏北。观后为估衣街(东西向),西侧为茶巷(南北向),俱为河下主要通道。其建筑群以中心轴线为主,由南到北,次第为山门、头殿、二殿和三殿。东侧有不少楼、殿,西侧亦有少数建筑,作两翼形。山门前有广场,约一亩余,东西各有辕门。南面有大型照壁一堵,周身系用大罗底砖斜嵌拼成,上刻约有一丈见方的“妙道通玄”四字,颇为壮观。山门外有石狮子一对,分列左右,连底座高有八尺余,雕工线条有力,状颇雄伟。其第一层有山门二,正中山门为宫殿形,门头有“古天兴观”四字,系在白矾石上凿成阴文,大约一尺见方,笔力遒劲,填以蓝色,颇为醒目。屋正中神台上面南而立者系赤发灵官,手举钢鞭过顶,状甚狞恶。与其靠背而立面向北者,则为护法韦驮,两手握降魔杵,拄于地下,俱金甲彩袍。两旁为哼、哈二将(即所谓“郑伦”与“陈奇”),俱身高丈余,几乎头触屋梁,虽系泥塑,但外施五彩,周身披挂齐全,颇觉威严。北面有玻璃格子八扇,常年关锁,因此对头道院落情况,只可望而不可及,要进去必须走东边另一山门。东山门外,有朝西门房两间,一明一暗,一律旧式木质玻璃格扇。与正中山门平行,设有水龙局,中有旧式水龙一架,扁担、水桶和铜水节若干,以备消防之用。再西则为土地庙,嘻嘻二老,鬓发如银,或云:这不是老俩口儿,乃福、德二位尊神。从东边山门经过道即进入头层院落,正中为头层大殿,殿外有走廊,殿中间神台上供有真武大帝,俗传其主持北方玄武,故周身袍服均黑色,披发仗剑,脚踏龟蛇两将。神台前有高四尺余之铜制方香炉一座,左右把手作二龙抢珠形,两旁有一人多高之方形签筒,亦系铜制,色彩斑斓,古色古香。大殿东西两壁前侧,有巨型铜钟和皮鼓,俱以木架支撑。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地方实行“团董制”,由县府委派一位在地方上素孚众望之人充当团董,处理地方事务,名为大局,内有局丁八、九人,还有几支老套筒武器,借以维持地方治安。局址即设在真武殿内。

真武殿(即中轴线)之西,有朝东大殿三间,曰“豆神殿”,神台中间供碧霞元君男像和卫房圣母元君女像,两旁神台上又塑有东、西、南、北、中五方主痘正神。各神像面前挂有红布甚多,俱系民间小儿因患天花、痘疹,愈后用以酬谢神灵的标志。殿中抱柱上悬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我已将一片婆心,付诸庇荫”;下联是:“汝需积几份阴骘,留于儿孙”。此联旨在劝人行善积福,尚有一定意义。今天科学昌明,解放后大力注意防疫,天花在我国已告绝迹,痘神亦随之“失业”,谈不上什么“阴骘”,应当特别强调精神文明了。在头层院落东部,有朝西两间锣鼓亭,系举行庙会及各神诞辰时奏乐之用。

由真武殿东首进二道门,则为第二道院落。朝南有雷祖殿三大间,为古天兴观重点建设之一,画栋雕梁,重檐飞角,十分壮丽。当中神台上供有雷祖,丈六金身,面有三眼,一只竖眼在脑正中。前有牌位,上书“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之神位”十三字。神像左右两侧,各有一侍者,东侧者手牵一黑色有角有鳞的坐骑,西侧者手捧一对金鞭。神台下面分东西两行,各两人,高约八尺余,俱手执圭璋,文官装束,状甚肃穆,恐系雷祖驾下侍从之臣。这三间大殿最可贵的是,即在东西两壁上,从屋顶到神台,以浮雕形式,满塑雷部二十四位正神。据笔者会过面的主持丁道士说:以前在某一代主持人手里,从苏州、宁波等地请来若干能工巧匠,先在两面壁上安装大小不等、高低各别和正斜异位的各种形式的木架作为基础,然后再用经过筛选的细油泥,中杂麻丝(当时尚未通行水泥和塑料),在木架上塑成各种神像的初步模型后,冉施以五彩油漆,最后达到每朵云头或每座山巅,姿势不同地站着一位种像,手中都拿着雷屑和各种古代武器,真是形态各殊,栩栩如生。记得儿时前往参观,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位女像,一个手持双镜,闪闪生光;一个手执敞开而又膨胀的朝空口袋,形象逼真,颇俱生活和神秘气息。这大约就是所谓“闪电神”和“助风神”吧!据故老传说:古天兴观雷祖殿两面壁上的雷神雷将,可与河下古镇竹巷街的玉皇殿(解放前已被拆毁)东西两壁的天神天将互相媲美,洵为艺术珍品。东西后壁,又各有小神台,塑有太岁像,东面的青面獠牙,三头六臂,手中各执法器,状甚狰狞;西面的神像面貌虽较丈静,但两眼眶中各生一手,手掌里又各生一眼,亦属奇特。据道士云:东首为值年太君太岁,西首为甲子太岁。妄言妄信,亦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殿内亦有巨型的铜香炉、铜签筒和铜钟、皮鼓等法器。正中大梁上悬有匾额一方,上题“威灵显赫”四字,上款清光绪初年,下款系里中信士某某敬献。在大殿中间抱柱上悬有一联,上联是:“天威可畏,霹雷一声惊贼胆”;下联是;“神目难逃,电光三闪照人心”。虽寓劝善之心,终多迷信色彩。雷祖殿当中有暗井一口,上盖槟榔石。

雷祖殿的西斜对面,则为朝北的火星殿,连正面神台(上面一位)和东西两神台上共六位火神,其余在两边神台上还塑有许多火龙、火马、火鸦及火箭等。最有趣者,为正神座位两旁,各雕一尺多高的小人像一个,系古代平民装束,均呈胁肩谄笑之态,一名掇掇老爷,一名拨拨老爷。民间传说:火神面恶而心善,不大愿意使人惨遭回禄之灾,但耳朵根子很软,经不住两位“小老爷”的不断窜唆,竟把某些家庭烧得家破人亡。此事本不见于经传,虽神话小说和私家笔记亦未见著录,大约旧社会广大群众,对于某些摇唇鼓舌之徒、挑拨是非之辈,于心伤目击之余,创此两个反面小人物,加以谴责,以发泄胸中的积愤,这也算是民间的一个创作吧!火星殿之前,有一棵两人合抱不过来的银杏树,高约四、五丈,虬枝插天,浓荫匝地,干上并生有不少乳形木瘤,显已有数百年之久,为这座有名古刹平添几许神秘意味。可惜在日伪时期,被“二黄”砍伐,否则与城里东岳庙的银杏树可以媲美。

二道院子东侧,有一间朝西的财喜殿,当中神台上,有两个神像,一男一女,俱三十左右年龄,男的花帽彩袍,女的凤冠霞披,颇似一对新婚夫妇。尤其可异者,即周身全系木雕,其颈、肩、臂,肘、腕、指、胯、膝、踝,趾等,俱有活榫,可以转动自如,外加衣冠,颇肖生人。而殿名“财喜”,亦有进财增喜之意。旧社会有些人当儿女婚嫁时,恒来此处香烛祈祷,俾使得他们婚后幸福,故此殿堂虽小,而香烟颇盛。

再进三门,为第三道院落,向东一拐,有墙隔着,中开一门,里面另成一院(在中轴线之东),朝南三间名财神殿,共有神像五座,俗称五路财神。其正中黄色帷幔中,为黑虎玄坛赵公明,跨虎执鞭,像极威猛。东西神台有神像二,为招宝天尊和纳珍天尊,西边为招财使者和利市天官。因为财神,香火自然鼎盛。五位神像上被信神者挂满纸叠的、木雕的一串串金银元宝。这倒从另一面产生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一种幽默的讽刺:百姓尚在穷困,“官人”已先发财了。

对面朝北为三间大(读“代”)王殿,系祀水神之所,即所谓金龙四大王、杨泗将军和河口太爷等名称,并在各神像身旁塑有各种水族,如龟、鳖、蛇、蟹、虾、蚌、螺、蟾等。想系当年天兴观处在淮水之阴,故有这些神话。

两殿之闻,有一西向小楼,计上下两大间,楼下为道士宿舍,楼上有一座三尺高的铜制关帝像,绿袍金甲,赤面长髯,形象威武,因年深月久,铜绿斑驳,弥足珍贵。

再从第三道中间院子折向西,有墙为界,中开一门,内为又一大院落(在中轴线上),有三间朝南大殿,为古天兴观最后一幢主要建筑。三间俱系敞檐(以前中轴线上三座大殿,包括山门在内,俱系一明两暗),殿前面有卷,卷后有二十扇木格(东西各六,中间八扇),每扇格上,俱有浮雕,内容都选自《红楼梦》故事,精雕细琢,玲珑剔透,颇具立体感,实乃艺术珍品。可惜主持道士不善管理,到民国廿年(1931)左右,只剩十余扇,上面还有不少部分残缺。如此珍贵文物,竟遭践踏,殊堪惋惜。殿中间黄绸帷幔中,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三座神像,俱系金装。查“三官”,系道教祀奉的神祗,相传始自汉代,可谓由来已久。据故老相传,古天兴观的最后一层三官殿神像,自被捻军焚毁后,已不存在,后来的三官像系自古镇河下西南角的三坂桥畔的三元宫中移来,已较原来神像小得多了(按“三元官”和“三官殿”俱系奉祀天地水三官,名虽不同,实系一回事)。东首后壁神台上,有几个不知名的小神像。西首神台上,则有一兽,体形似犬,身有龙鳞,而只有三足,传三足为蟾,但体形则又不类,人们名之曰“水怪”。盖黄河未夺淮之先,观北面本系淮水,现观后地名尚有殷家码头、相家湾等,则三官与所谓水怪,谅与淮河及夺淮后之黄河有关。后黄河又北徒,但遗留下来的堤坝,俱较古镇河下的别处地段为高,亦属可证。此殿正中神台前,存八尺余高一只香炉和同等高的一对签筒,俱铜制。殿正中粱上悬有多角形大玻璃灯一盏。东西两壁,一钟一鼓,俱巨型,悬在木架上。三官神台前,亦有四座文官装束、手执圭璋的四神像,约八尺多高,想亦系三官侍从之官。中间抱柱上,悬有对联一副,上联为“天地而外惟有水”;下联为:“佛仙之道在通神”。其意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带有几分神密意味。此殿另一特点:即当中神台三官座下,各有一井,神台前供人们跪拜用之长方形(长约六尺宽约四尺)槟榔石下亦有一井,殿东西壁下各又一井。以上六井均暗井,东壁在卷殿之间有一明井,系石制井栏。据民间传说;当年(光绪年间)修天兴观的所需木料,俱从井内升出,后忽有一匠人云:“木料够用了。”故有段木头,虽露出水面,而未出井栏,仅直立其中,摇之可动,拔之不起。笔者幼时到三官殿内玩时,从井上用手电筒下照,在井底浅水面上尚有一黑褐色直形物竖立其中,是否为木质不可确定。此种神话,只可付诸妄言妄听之列。是否道士伪造,故神其说,用以惑人,亦未可知。以上共为七井,因此古天兴观既名三官殿,又号七泉山。

由第三道院子再进一门,则为第四道院子(在中轴线之东,即三官殿之东侧)。靠三官殿东墙下,有一巨型烧纸库,形似一塔,高约丈余,顶有透气棚,上中段四面有窗。旧社会向有珍惜字纸之习惯(当然亦带有迷信),凡有废纸,咸拿到此库焚烧,故其来源广泛,终日青烟袅袅,弥漫半空,颇为古道院增加不少神秘气氛。

南四道院子向北再进一门,向东一拐,另有一层院落,通过两间走道,则有三间文昌宫大段,神像有二,一为文官装束的坐像乃文昌帝君,一为魁星,其像为一腿独立,一腿屈膝高跷,右手执笔,左手持斗,颇似跳滑稽舞。文昌宫东面有门通另一小院,则为“天医院”,正中神台上塑有陶(宏景)、许(逊)二位真君神象,左右有12个牌位,即所谓十二天医,其名号次第是:歧伯(三代前人),雷公(三代前人)、淳于义(汉人)、张仲景(东汉人)、华陀(汉末人)、抱朴子(即葛洪,晋人)、王叔和(晋人)、孙思邈(唐人)、刘河间(金人)、李东垣(金人)朱丹溪(元人),上述刘、张、李、朱被医界称为“金元四大家”。在十二牌位旁,另塑一尺多高的小神像,古衣古冠,被人称为乐神,不知究指何人。天医院前有铁香炉一座,专供烧香用,俗称天炉。院中有对联二,其一上联:“早晚一炉香,香头上结成喜字;”下联:“晨昏三叩首,首先要抱有仁心。”其二上联:“病重病轻,只在吾神料理;”下联:“或夭或寿,全凭自己安排。”虽有迷信色彩,颇含劝勉之意。

古天兴观内因有多种神像,故前往烧香许愿的人很多,每逢各神生日(均以农历计算).则更为热闹。如三官为正月十五,雷祖为六月二十三,火星为正月廿四,财、喜二神俱为四月十八,大王为六月十七,痘神为正月初七,财神为正月初五(旧社会向有初五“接财神”的风俗)。天医虽共有十四位,但总的生日为三月初八,是日城内外全体医生集会烧香,然后聚餐。土地翁姥生日为二月初二,有时附近商家亦集资做土地会。其中最有趣者,为天医院中乐神的三月初三生日,该日城内外卖唱的瞎子都前往做会,一时长箫短笛,二胡琵琶,南腔北调,杂以诙谐,颇足令人解颐。若问这些神的生日有何根据,其来源不外两道:一是故老遗留,人们口传心受,尤其道姑巫婆等,俱能言之凿凿;二是道士手中握有上代遗留的册子,上面均有记载,他们当然信以为真,大肆宣传了。再从经济观点上来说,道士每年如不多做几次神会,收入就减少,生活也就成问题了。

上面说的都是古天兴观的建筑规模和日常活动情况。一到农历春节,则别有一番热闹气象。从初一起,在观前广场上,堪称百物竞陈,万头攒动,熙来攘往,热闹非凡。有拉画片的,有玩木偶戏的,有摇碗的,还有卖各种杂耍的:如儿童玩具、各式彩灯、泥捏的人像或者飞禽走兽、各种响器、烟火;还有卖年画的、掷花蛋的、摸彩的、套圈子的、捏面人的、卖冰糖球儿以及卖各种小吃和水果的。真是应有尽有。

以上是春节期间,古天兴观山门外广场上的情况,而观内测字算命的比比皆是。他们高喊什么“一字值千金,测了放放心。”“新年算算命,可以转转运”。在旧社会,一般群众大多相信命运,并尽量寻找如何趋吉避凶、消灾降福的途径,因此,算命测字的人凭借他们如簧之舌,自然获得利市三倍。天兴观财神殿内,还设有敲诗社,这是一般无聊文人借以炫耀自己才华又兼赌博的一种文字游戏。也是天天其门如市。

综上所述,古天兴观在古镇河下各界人士心目中,不仅可以与城内院门口相比,而且有如玄妙观之在苏州,夫子庙之在南京,城隍庙之在上海,真可以说是具体而微。

作者附记:本文承过去古天兴观紧邻李宪章先生提供不少材料,附此致谢。

注:河下镇古天兴观(即三官殿)原址即现在的河下小学,房屋都已经过改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