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劲健风致翩翩

图片[1]-筋骨劲健风致翩翩-老淮安

刘统勋(1698-1773年),字延清,号尔纯,清朝政治人物,山东诸城(今属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国史馆正总裁,四库全书正总裁等要职,曾拜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尚书房总师傅,为清廷少有的汉人一品大员。他为人持正,缜密通敏,有决疑定计之大能,是乾隆帝的亲信辅弼,说他“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他为官正直,在左都御史任上,曾上书直陈当时权势极大的大学士张廷玉和吏部尚书讷亲拉帮结派,结成朋党,朝野人士为之赞许,也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视。他清正廉洁,秉公无私,在贪黩好货,渔色无厌的官场之中可谓清风独标。虽曾主会试及顺天乡试多次,但门下宾友从无一人夤缘得利。经他之手所取之士,虽已列仕版,却多不识面,这在当时各擢私人,党同伐异的情势下,尤称难得。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如乾隆帝让他举荐《四库全书》总纂官,他当即推荐因触怒皇帝而发配西北的门人纪晓岚。他虽贵为百官首辅,但从不谋求私利,《诸城县志》记载他“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处,服官五十余年,未增尺寸”。由于清正廉洁,故倍受倚重,对于一些重大问题,乾隆帝都派他处理。他办事认真,关心民间疾苦。当时黄河水患频繁,严重影响漕运,沿岸人民也深受其灾。在乾隆前期,他是治黄和保运工程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之一,每次黄河、运河泛滥,他都前去治理,为治黄保运,安定民生做出了贡献。对此,电视剧《天下粮仓》作了生动而形象地描述,是乾隆时期的干练大臣,亦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京城,享年76岁。乾隆帝临丧,见其俭素,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议者谓百余年名臣第一。”著有《刘文正公集》,《清史稿》有传。

刘统勋不仅是清代重臣,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出身于山东诸城的一个官宦之家。有清一代,诸城刘氏以清正廉洁、人才辈出而著称,一共出了十一位进士,七位二品以上的高官,特别是刘统勋和其子刘墉(刘罗锅),都是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其孙刘镮之是嘉庆年间的尚书。故有“父子同宰,一门三公“之称,乾隆帝曾亲赐“海岱高门第”匾额。史载刘统勋工诗词,好书法,然其书名多为政绩所掩,故其作品鲜为人知。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所藏的《行书诗卷》,就是他的力作,从中可欣赏其书法作品。

《行书诗卷》,纵37厘米,横172厘米,纸本,上书苏轼《涵虚亭》、《蓼屿》、《锦被亭》绝句三首。这三首绝句都是东坡先生有感而发,歌颂了锦绣中华的美好景色。虽说是不同时期的诗作,所咏也不是一景一物,但在刘氏的排列下,剪裁得当,押韵合撤,一点没有拼接的影子,活像一人所作的七言长诗,充分反映了他对苏诗的修养和造诣,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及诗文功力。其诗曰:“水轩花榭两争研,秋月春风各自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秋归南浦蟪咕鸣,霜落横湖沙水清,卧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烟红露绿晓风寒,燕语莺啼锦铺堂,莫道使君贫且老,凤箫云管咽笙簧。”从书法上讲,此书章法自然和谐,结体安稳紧密,行笔流畅,顿挫分明,一气贯注,前后呼应,其中既有“二王”飘逸潇洒之风韵,又有唐贤雄健遒劲之骨骼,亦不乏赵子昂董其昌之婉丽清润之淑影,构成了一种高雅、沉静、安祥、含蓄和内向的美。刘统勋是进士出身,是时科考不仅要看文章,还要看其书法,书法欠缺者难以仕进。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论清人书曰:“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故刘氏初时为科举考试,作书多以朝廷风尚为准则,书法则受唐楷及董书之影响,对其下功较深。中进士特别是进入乾隆年间后,又受朝廷书风的转变而学赵,其知赵书多得于唐李邕,又对北海书法大加涉猎,久而成为爱好。平日酷爱王羲之、李北海之书法,虽政务繁忙,仍坚持不懈,每日临池不辍。故其笔力苍劲沉稳、结构端庄隽秀;笔法清劲秀润,结构跌宕生动,字体缜密严谨,富含唐人之韵。这幅行书诗卷,用笔清劲有力使转流畅,结体纵横开合随心所欲,行字贯气如珍珠相缀,用墨湿燥相间韵律大显,章法变化颇为丰富,笔画连属增多,灵活潇洒而风致翩翩,显然是其得意之作,给人以筋骨劲健之美感。史载刘统勋以性情刚正耿直而著称,与其书用笔劲健清丽相符合,而与其子刘墉的浓墨丰腴的书风明显不同,所谓“字如其人”是也。书的落款曰:“右宋人绝句诗三首,戊午清明后三日,书於祈雨山房,为肈京亲家正字,刘统勋。”下钤“延清”朱文印。此“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年),此时刘统勋已四十一岁,故笔力苍劲,潇洒流畅,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http://blog.sina.com.cn/u/236778189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