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河桥”和“上河口” 刘永亮

“平河桥”和“上河口”位于淮安城南10余公里。京杭古运河在这里先东南行,又马上弯向西南去。古“平河桥”和“上河口”,就是今天的平桥镇和上河镇。千百年来,历史给这里留下的是几经沧桑和几番盛衰的印迹:低矮破旧的茅屋,狭长泥泞的小道,使得她显出几分衰老;如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座座清雅别致的小洋楼,一处处装潢各异的商场、旅店和犹如春潮涌动的人流,粗略地勾画出了当今社会的“平河桥”和“上河口”欣欣向荣、清新亮丽的时代风情和景观。据传,平桥古称“柳川”,远在洪武年间改为“平河桥”,后又叫着“平桥”。隋朝时,炀帝杨广命手下一麻姓首领率部开掘一条从北京至杭州途经这里的古运河水道。当开掘到平河桥和上河口一带时,正当六月酷暑,天气闷热,人马懒得行动。此时,这里却浓荫遮日,绿柳千顷,非常清幽。于是,麻姓首领传令开去,留下这片浓荫,改河道西南而去。后来,隋炀帝南下扬州经过这里时,见运河两岸浓荫如黛,数点桃花显现其间,喜得他指着桃花绿柳高兴地对众人说:“你们看,植桃花绿柳河道之上,呈万千气象,此乃柳川物候之佳境也!”后来,此处便被指定地名为“柳川”。再至洪武年间,朱元璋在鄱阳湖战胜最后一个敌手后沿运河古道挥师北上。一日,宿地柳川,身边一大将名叫常遇春突然猝死。细究其中原因,听信占卜人说,大将忌地名,此乃“柳川(穿)常遇(长鱼)也”,并说上河口一带地气正旺兼有犯主之凶。于是,朱元璋即命左右人众尽数夭折遍野老杆弱柳,夷平河道。随之又在古运河上架设木桥,喝令三军调头西行,行前改地名为“平河桥”,取“平天下,易河川,九州升平和美”之意。当然,这些传说难得见于正史,但却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平河桥一带的历史境况、地缘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后来,由于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道教佛儒又多在这里设庙建庵,历史上成为名人学士的涉足之地。明朝文学家、大诗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著书间隙,游览平河桥时给后人留下了“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集商船”的不朽之笔。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平河桥富户林百万用鱼脑烩豆腐,金床玉踏板供皇上受用,使这位风流帝王感慨万千唱出了“夕泊平河渡,夜宿桑家林”的著名诗句。


“上河口”与“平河桥”之间,相距不足2公里。历史上平河桥的繁荣和发展得益于上河口“海运未开之前,东西往来船只出入内陆必经于此”分不开。据传说,历史早期,上河口一带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水东退,大陆向东延伸,出现了大片绿洲。但是河沟纵横,其中有两条东西走向的海沟相互交错,婉蜒迂回。其后,又几经人工疏浚变成了海上通往内陆地区的重要航运水道。当时由于康熙年间开凿的第五道涵洞河和第七道涵洞河,在运河堤边有一互通水道,于是这里便成为当时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货物转运口岸,盛极一时,被人们称为“上河口”,登高处两道河流逶迤东去,河道里千帆竞发、波影水动、鳞光闪闪恰似两条游龙。由此,一些官宦豪富视这里为“双龙戏水”的风水宝地,争相抢购这里的田产或占地营造“安乐窝”。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这里多是地主庄园。最典型的是,曾有一国民党大员花巨资买下了五洞河和七洞河之间一高墩处,奉为“双龙戏珠”宝地,在这里埋下祖坟,又派专人守候,1985年其后人曾专程从香港来这里祭祀。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老残游记》作者、曾任五省巡抚大人的刘鹗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前都曾在这里拥有大片田产,仙逝后分别归葬于五洞河和七洞河北岸,以期“庇荫后人、登科显贵”。


解放后,这里的人们早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上河口一带改造成万顷良田。历史上曾为海上和内陆地区航运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两道河流早已不复存在,留给人们的只是一茬茬人口碑中传说下来的儿时记忆和生活中生发出的些许感慨和思古之幽情。今天的上河口,已是1995年7月撤乡建镇时恢复地名的“上河镇”。1999年,国家在上河镇投入数十亿元起建重大工程——500KV输变电所,一期工程结束后,已投人运行。步入上河镇,抬头望去,一条条凌空架设的输变电杆线,似一条条腾空飞越的“巨龙”,它们以自己特殊的“语言”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送来“光明、吉祥和美好”,又从这里起飞,把“欢乐和喜庆”传播大江南北。


国家沿东海岸线,由黑龙江同江起至海南省三亚市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同三国道,从上河镇横穿而过,并在上河镇东端建高速公路中心服务区,集服务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恰与500KV输变电所遥相呼应,它们犹如两块熠熠闪光的明珠美玉,镶嵌在上河镇这块不足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自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里的人们,也正在以步入新世纪的姿态和稳健的步伐,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劳的汗水,谱写新时代的“平河桥”和“上河口”的奏鸣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