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桥”来历 / 王习耕

“季桥”来历 / 王习耕

现在的季桥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集镇,由于水陆交通方便,商人来往不断,非常热闹,有“小南京”之称。解放后,由于苏北灌溉总渠的开挖,逐步成为幽静的地方。

为什么叫季桥?这里还有一段传说。

早在太平天国时期,江南一带战事频繁,人们为逃避战乱,纷纷逃往江北。当时苏州阊门有一位姓季的夫妇,也渡江北行,来到了现在叫季桥的这个地方,当时这里并无人家,只是一片荒凉的草地。姓季的本是商人出身,游历甚广,很受风水学说影响。当他发现市河从城里流到这里,突然折转向西流了一百多步时,他便断定这块地方是风水宝地,今后必出贵人。于是夫妻俩便搭了两间草房住了下来。男的“驼脚”(旧时用驴驼粮食贩卖叫驼脚),女的开荒、种地,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大约传到第三代,出了一位杜氏夫人,此人聪明机灵能言善辩,尤其在治家方面很有妙法。这时,季家已聚资数万,在远近很有点名气。一年秋天,就在现在季桥街北面的地方,动工兴建36间瓦房,分6个大门。正当上梁时,不料他家的狗叼来一个伢子头(死小孩人头)到屋心里。大家感到意外,都认为不吉利,又不好说,只好面面相觑。杜氏夫人知道后,立即赶来,她用大红布将死伢头包起来,放在桌上,烧香磕头,然后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我季家是淮安东乡头一家!”她利用这个“头”把大家认为不吉利的事,说成吉利的事。马上人们又欢笑起来。这件事至今季桥一带的群众还经常谈起。到第四代时,季家出生一位排行第六的人爱武术,后来中了武举,任过六县团董,这时正是季家的鼎盛时期。于是便开沟筑围,兴建围门,在市河上架起一座拱形桥,成了典型的地主庄园。由于市河上的桥建造的非常别致优美,又为季家一家独造。故人们都叫它为“季家桥”。时间一长,季家桥便成了地方的名称,为了方便,现在的人便把中间的“家”也省了,干脆称为“季桥”。

(王习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