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倭山 / 秦九凤

埋倭山.座落在淮安县城东北六十多华里的姚家荡(现属顺河乡)。埋倭山实际上是人工堆积起来的大土墩,说它是山,是为了纪念明代辛丑年状元沈坤在这里大胜倭寇的丰功伟绩。

据《淮安府志》和《山阳县志》记载,沈坤字伯生,号十洲,与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同为淮安河下人。他“少负奇才,任气违俗”,决心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明嘉靖二十年(公元一五四一年),沈坤成了淮安科举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嘉靖三十五年,他擢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

沈坤在家守孝期间,正值倭寇猖獗之时,淮安当时地处漕运咽喉,又值海防前线,所以不断遭受倭兵侵扰,百姓终日不宁,苦不堪言。而当时的一些官兵偏偏又御倭不力,连战皆败。沈坤不忍看着祖国河山遭人践踏和无辜百姓遭受欺凌,便挺身而出,聚众抗倭。他变卖了大部分家产,召募了一千多名乡兵,亲自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还把淮安原来的新、旧两城联结起来,在中间造了一座夹城,使三座城沟高垒,固若金汤,为杀敌抗倭做好了充分准备。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一五五九年)农历四月初六那天,千余倭寇从海边登陆北犯淮安,一路烧杀抢掠,形势十分紧张。沈坤早已摸透了倭兵的进退规律,他只用部分精兵守城,把大队乡兵集中到离淮安城六十多华里的姚家荡一带掘壕埋伏。一清早,倭寇就已侵犯到淮安东门外的樱桃园,大肆纵火抢劫,浓烟一直刮到淮安东门城楼。正在倭兵得意忘形的时候,忽然一声号炮,一队精兵从城中猛冲出来,沈坤一马当先,一箭射中倭寇首领,乡兵们乘势掩杀过去。倭寇群龙无首,慌忙往东北方向的沿海地区逃遁。这时,在淮安城楼上观战的乡绅民众乘势燃放鞭炮,齐声高呼:“状元兵打胜仗了!”“状元兵打胜仗了!”倭寇一见那怒潮般的气势,人人魂不附体,个个胆颤心惊,纷纷夺路奔逃。沈坤又率众追赶,倭兵就象羊群一样被赶进了埋伏圈,许多倭兵还跌进了暗壕。这时,又是一声号炮,埋伏的乡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来,与追兵前后夹攻,双方展开激战,大挫倭兵。打扫战场时,得胜的军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把倭寇留下的八百多具尸体集中掩埋在一起,堆成一个又高又大的土墩,并在这个大土墩前庆祝抗倭的胜利。后来,保国安民、抗倭有功的沈坤竟遭人诬陷,捏造他犯有“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和“擅杀人”等恶名,被昏愦的明王朝治罪下狱,不久即屈死于狱中。这种“人妖颠倒”的做法激起故乡人民的一腔义愤,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为民除害的抗倭英雄,就把姚家荡埋葬倭尸的大土墩称做“埋倭山”,并在山脚下竖起一块刻有“埋倭山”三个字的石碑,山旁还建了一座“报功祠”,作为对沈坤的永久纪念.抗日战争期间,淮安的一些爱国人士还为他编写了《沈祭酒年谱》,并把他的抗倭事迹编写故事在淮安当时的小报《明报》上连载。借以激励人们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现在,报功祠因年深日久,早已圮毁,但位于今天淮安县顺河乡丁姚村第九村民组的埋倭山还有遗址可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