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衙 / 刘怀玉

淮安府衙 / 刘怀玉

明朝开国以后,便将宋代淮安州改设为淮安府,下辖山阳(今楚州区)、清河(今清河区)、安东(今涟水)、盐城、桃源(今泗阳)、沭阳、海州(今连云港市)、赣(gàn)榆、邳(pī)州(今邳州市)、宿迁、睢宁等11州县,治所设在山阳县。洪武元年(1368年),知府范中以元代淮安路屯田打捕总管府为府衙(今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后来,淮安卫指挥使淮安侯华云龙,他看中了这块宝地,因这里它雄踞一城之中,有类皇城大内格局。淮安府当然拧不过这位侯爷,只好扫地出门,板凳还没焐热了就搬家大吉了。

洪武三年(1370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为府衙另外选址,结果选中了上坂街北边的五通庙和元代沂郯万户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为淮安府的新府衙,并一直沿用到清末。

据史料记载,淮安府署进行过多次维修。正德五年(1510年),正堂及经历司毁于火,照磨所倒塌,只好用“布席”围起来临时使用。这次维修时,邑人潘埙曾作《重修淮安府堂记》。据碑记载,知府华琏决定修复而未果,继任知府刘祥、罗循均因荒年饥饿兵乱亦未能修建。正德八年(1513年),薛继后任,继续筹办,于正德十年(1515年)正月开工,四月落成。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大堂又毁于火,署理淮安府事的陶金诒(yí),于当年修复。

淮安府衙占地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300余间房屋。这些房屋历代毁坏与重建,以及用途多有变化,现根据清末情况简述如下:大门面南临街,前有7丈长的照壁,东西有牌楼,极为壮丽。西牌楼在府市口,东牌楼在今电影院前,毁于清末。整个建筑群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正房,除大门、二门外,有大堂、二堂两进。再往内为官宅之门,入门为上房,为知府等人住宅。上房后有楼,亦曰镇淮楼。大堂为知府处理公务之处,东西7间长26米,南北五间宽长18.5米,脊高10米,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堂前大院,东西为六科办公用房:东为吏科、礼科、户科,西为兵科、刑科、工科。二堂后为上房官宅,即知府等人生活起居之处。西路为军捕厅署,亦有大门、二门、大堂、二堂、上房。东路为迎宾、宴客之所。从官厅门进入,就可见到藤花厅。厅东有一四合大院,为寅宾馆。北边正堂名“宝翰堂”,堂之西壁,嵌有明代摹勒的《娑(suō)罗树碑》一通。《娑罗树碑》为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书,后已亡佚。明隆庆年间,淮安知府陈文烛从文学家吴承恩家中得到旧拓一本,陈文烛为之作跋,并筑宝翰堂储之。民国初年,《娑罗树碑》移置府学,今不知下落。藤花厅后为厨房,厨房东为四桂堂,也就是饭堂。

府衙内后部,过去有一园,原名“偷乐园”。知府陈文烛《淮上诗》中有《三月三日饮偷乐园》,其序云:“园在公衙后,有亭池、菜畦、修禊之辰,命儿子均圭约其师费以方饮焉。”因读丽水张公壁间碑:“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张公名敦仁,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任淮安知府。他作过一篇《偷乐园记》,记中说:“堂之北有署,署之内有亭,亭有池,池之上有桥,亭之左右有桧、有槐。”“偷乐”之名即他所取,并立匾额于其中,并将《偷乐园记》刻成石碑置于其间。天启年间,淮安知府宋祖舜(shùn)认为“偷”字不雅,改为“余乐园”。现在此园和碑记均不复存在了。

淮安府衙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府衙之一,大堂、二堂已修复。2006年6月1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怀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