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 / 李志军
挺身岂是过人量,
出胯宁殊进履时。
——清·乾隆《钓鱼台》
提起秦末汉初——一个风云际会、豪杰竞起的大时代,你首先想到的风云人物,或许会是“力拔山兮气盖世”,27岁破釜沉舟、击败强秦,却终落得垓(gāi,地名,在今安徽)下别姬、乌江自刎凄惨下场的盖世枭雄楚霸王项羽;或许会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或许会是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萧何、张良。其实,汉初英雄第一人,当数被后世称为大汉第一名将的淮阴侯韩信。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韩信为淮阴人。韩信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所以常常陷入三餐不继的困境。后来,他不愿寄人篱下,远走他乡。有一回,他好几餐都没有吃到东西,走到一条河边时已经精疲力竭了。这时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看见了,把他带回家,做饭给他吃。韩信非常感激,他对婆婆说:“今日您款待我吃了这顿饭,等于救我一命,使我万分感激。他日我一定用千两黄金作为报答。”婆婆笑道:“堂堂七尺男儿不能养活自己,我已经是快要入土的人了,可怜你这个年轻人,喂你一餐饭,是理所应当的,还求什么报答呢?”她哪里想得到,这个年轻人后来竟然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被皇帝封王。
韩信虽然穷困潦倒,却见识过人、胸怀壮志,有大将之才。秦始皇驾崩后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反抗暴秦的统治。一时之间,天下纷起响应,刘邦起兵于沛,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亦起兵于江东,韩信即前往投奔。项梁兵败之后,韩信即归于项羽属下,项羽任命他为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进言献计,项羽刚愎自用,心里非常瞧不起韩信。韩信心知在项羽手下将无施才之日,转而投奔刘邦。后得滕公推荐,被刘邦任命为治粟都尉,管理粮草,而韩信杰出的军事才华还是得不到展现的机会。韩信多次与萧何闲聊,萧何深为韩信的才华所折服,认为汉王刘邦如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萧何多次劝刘邦重用韩信,均为刘邦拒绝。后刘邦在南郑打了败仗,韩信也趁机离开了。萧何听到韩信离开的消息十分焦急,来不及禀告刘邦就向韩信逃走的方向追去,在月夜里终于追回韩信。带韩信拜见刘邦,刘邦埋怨他,然而萧何说道:“韩信是个千金难买的人才。如果您打算永久地在汉中称王,就不需要任用韩信。但假如您欲东向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则非用此人不可。”刘邦起初不以为然,但在萧何的建议下,还是隆重地设台拜韩信为大将。此后,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帝国,韩信居功甚高,远在众将之上。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认为,项羽虽然得到天下,但百姓不拥护他,所以其强易弱;相反,刘邦入关后纪律严明,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秦民拥护。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领了关中。刘邦兵败彭城后,韩信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他在击魏时,先令士兵假装向晋国靠近,主力却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俘虏魏王豹,平定河东郡,随即又进击代、赵。汉三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下井陉击赵。当时赵王聚兵井陉口,号称20万,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一面以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以主力万人背水为阵,诱使赵兵倾巢(cháo,窝的意思)出击。随后汉军两面夹攻,获得全胜,赵王歇被虏获。同时,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高祖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20万楚军。刘邦为稳定人心,只好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韩信南下与刘邦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改封为楚王。因经常带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高祖六年,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伪游云梦,伺机逮捕韩信,带至洛阳,赦为淮阴侯。高祖十年,代相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吕后以韩信与陈豨(xī)密谋造反为由,同相国萧何合谋,伪称高祖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也有后人评说,是韩信勇略震主、功盖天下的威望,使刘邦感到威胁,终于动了诛杀之念。
刘邦与项羽作战,屡战屡败,但是他得到韩信的支持,最终也就得到了天下。刘邦与项羽正面为敌,韩信则北上消灭了魏、赵、代等国诸侯,士气大振,最终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刘邦得天下,韩信也居功自傲,虽有大将之才但不知为臣之道,就此埋下了祸根。然而韩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经典战例,得到了后世的广泛推崇。至今,“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围魏救赵”、“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兔死狗烹”等成语,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李志军)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