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周恩来 / 秦九凤

伟人周恩来 / 秦九凤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二月十三(公历1898年3月5日),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于我们楚州淮城镇驸马巷7号周家大院。

周家是个书香门第。遵照祖训,周恩来五岁就入家塾馆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博闻强记,所以功课一直很好。然而,当时周家主要靠祖父当知县的收入维持家计,他的祖父一死,家道便急剧败落,以至难以保障家庭正常生活,常靠借贷、典当度日。在万般无奈之下,其生母万氏不得不在1906年秋携带周恩来兄弟和他的小婶母陈氏一起去清江浦外公家生活了两年多。谁知祸不单行,周恩来的生母、小婶母双双染上肺结核病,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均在清江浦去世。那时小叔父周贻淦(yígàn)早已过世,生父周贻能(后又改名劭纲)又常年谋生在外,十岁的周恩来只好带回两个弟弟重返驸马巷周家老宅,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家庭重担。

1910年春,远在东北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委托三伯周贻谦将侄儿周恩来接去东北,周恩来才得以继续读书。

家庭的败落,人情的悲凉和到东北所受到的一些新思想的教育,使周恩来头脑里的爱国思想逐步抬头。在1911年春的一次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身响亮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表现出少年周恩来胸怀大志的爱国情怀。

1913年,周恩来考取了天津私立南开学校。他学习认真,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各门功课都比较好,其中数学、作文等曾多次获全校第一名。在学校学习期间,他还和同学们一起,组织敬业乐群会,参与“文明戏”(即现代话剧)的演出,他在体育方面也是一名活跃分子,跳高成绩达到1.6米。是个深受老师器重、同学佩服的优秀学生。

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决定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诗的内容表达了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真理不惜赴汤蹈火的坚强意志。

在日本,周恩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就回国投身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他在天津组织了革命青年的进步团体——觉悟社,带领青年学生向反动当局示威请愿,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号角。由于他的突出革命表现,遭反动当局逮捕,使他更加认清了旧社会的黑暗。经天津各界人士营救出狱后,周恩来义无反顾地西旅欧洲,192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欧洲,周恩来和赵世炎等组织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奉孙中山之命参与领导了早期的国共合作。1924年,周恩来奉调回国,投身火热的大革命运动。

回到广州后的周恩来先后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的委员长和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与了国民政府的两次东征和平定广州的商团暴乱。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周恩来对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的官兵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大家英勇作战,“饮马长江”。

1927年春,周恩来成功地领导了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创造了我国工运史上的奇迹,然而,野心家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把屠刀杀向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使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周恩来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义无反顾地前往南昌,成功领导了著名的“八一”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因众寡悬殊和我们党初期的稚嫩等原因,起义最终失败了。后来,周恩来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核心成员之一,长期负责地下斗争。

1931年底,周恩来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他与朱德等一起,成功地指挥了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代表李德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全力制止党的错误意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也挽救了中国革命。红军胜利长征到陕北后,周恩来除了担当繁重的党、政、军的领导职务之外,还兼任中共中央东北军的工委书记,从事对张学良及其部属的统战工作。在日本侵略、国破家亡的危险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周恩来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奔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极其杰出的贡献。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周恩来以他高超的谈判技巧、恳诚的民族团结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冲突,也赢得了国际、国内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本性不改,再一次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周恩来毅然从南京返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率领小米加步枪的100余万人民子弟兵打垮了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美式装备的800多万国民党反动军队,从而和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一起于1949年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初名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谦虚、谨慎、务实、创新,并最早提出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周恩来“富国强民”的理想受到了挫折。

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力挽狂澜,忍辱负重,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不仅护卫着中华精英,而且也使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他那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在“文革”中袒露无遗。

周恩来的晚年虽然重病缠身,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打破了中外关系的坚冰,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终因为国为民操劳过度而离开人世。但他留下的光辉业绩,永存于中国人民心中。

(秦九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