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品尝淮安洁白如玉、清香甘甜的特产蒲儿菜时,便会想起宋代的巾帼英雄梁红玉,来到梁红玉祠堂凭吊。
梁红玉,宋楚州北辰坊(今淮安新城村)人,她出身贫寒,以编织为生。北宋后期,金兵南犯,“江淮兵乱”。梁红玉随家人南迁,“流落京口为娼家女”,后嫁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开始了戎马生涯。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韩世忠和梁红玉奉命镇守京口,与金兵大战黄天荡,梁红玉“亲执桴鼓”,指挥作战,“金兵终不得渡”,“几成禽矣”。韩世忠、梁红玉取得了黄天荡大战的胜利。宋赢宗绍兴五年(1135)。韩世忠、梁红玉屯兵楚州,韩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桀红玉亲自“织薄为屋”,挖蒲根,以充军粮。由于将士同心,士气大盛,“在淮十余年,兵仅三万。金人不敢南下。”梁红玉在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功勋卓越,蜚声朝野,先后被封为安国夫人、杨国夫人。(详见《淮安古今人物》第一辑)韩世忠、梁红玉去世后,宋孝宗令树碑建祠以祀之。今苏州市沧浪区枣市街小学即原蕲玉裥。供韩、梁两尊塑像。壁上有“春祭韩王诞——正月二十日,秋祭梁夫人诞——九月初六日”。梁红玉家乡父老为纪念这位女中豪杰,亦在其出生地建祠塑像以祀之。
梁红玉原祠建于何年现已无从查考。据汪继先先生(已故)所收藏资料和当地居民口碑所传,梁红玉祠附设在北辰坊火神庙内,明清时代多次进行了修建。此祠为一四合院,东西长六丈,南北宽五丈四尺,占地五分三厘,南面为临街院墙,有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大殿三间,神台上设置梁红玉泥制塑像,庭院中有一棵古柏。大门面东,在东厢房南面,庭院的东南角,后毁于兵火,解放时已破烂不堪。
一九五九年,淮安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建祠,文革中又被拆除;一九八二年又重新建祠。
新建的梁红玉祠东西长19.56米,南北宽30.53米,占地面积597.17平方米,庭院四面有围墙,大门朝南,门头上为我国已故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所书“梁红玉祠”四个大字。庭院中遍植松柏花木。在庭院北侧为京殿三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7米,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整个建筑仿明代建筑,古色古香。殿中神台上置有高1.7米的梁红玉戎装佩剑塑像,神采飘逸,英姿飒爽。塑像两侧为当代昆明书法家杨修品所书“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的对联。两旁擎柱上挂着一副长达五十四字的泥金对联: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壖。
这副楹联概括了梁红玉这位巾帼英雄的不朽业绩。从下联“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壖”足以看出梁红玉祠很早就有,并经过了多次的整修。但此联究系何时何人所撰,无从查考。
梁红玉祠现为淮阴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附注;
本文参考资料:乾隆《山阳县志》,光绪《淮安府志》,同治《重修山阳县志》,《续纂山阳县志》,《山阳志遗》,卢介清《咏淮纪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