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文史第四辑 第3页

《温病赋》及其作者李厚坤 / 马济中 许春扬

当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著作的《温病条辨》问世六十五年之后,即清光绪三年丁丑(1877),淮安河下名中医李厚坤,远追古圣,近绍前贤,又著《温病赋》九篇及《温病汤头歌诀》等,前后辉映,真是无独...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1月29日 13:04
025870

淮东乡恶霸地主刘鼎来 / 侍问樵

(—) 出淮城东门三十里,便是过去所说的刘家号。土地改革以前,这里曾有着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大的青砖瓦舍,被包围在浓密的丛林里。环绕在它的四周的,是望之莫测的深沟高墙。高墙砌有城垛,...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8:36
023310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 / 陈阳

著名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搏,后更名鹗,字铁云,别号老残,又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幼年随父母迁来淮安,住城内地藏寺巷。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1月29日 13:03
023210

题韩侯祠

钓渚还邻漂母坟,行营高敞竟无闻。 离间从请三齐地,水上先张下赵军。 才重萧滕方遇主,功成绛灌孰如君。 故乡俎豆千年在,楚水荒祠伴暮云。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8:26
09090

新闻战士的摇篮——记华中新专在板闸 沈光祖

一九四八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的炮声震撼着苏皖大地。十二月上旬,两淮再度回到人民的怀抱,中共华中工委由合德镇进驻与两淮成鼎足之势的徐场庄,工委的喉舌《新华日报》(华中版)社和华中新闻专科...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9:59
016810

石塘区农民的抗租斗争 / 茀君

怒砸石碑 淮安县石塘区,全区佃农人数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业主多为淮城大地主。他们为“严禁恶佃抗命敲诈霸田抗租”,于清道光七年(1827)五月,建立了一种公开有力的精神武器——石碑...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8:16
014780

苏皖教育学院 张健

张  健  整理抗战胜利后,苏皖边区政府曾在淮安板闸创办过一所苏皖教育学院.但因时间短暂,鲜为人知,现在根据韩克秋、许秉文、张波等同志回忆和有关资料,特将筹建经过,教学情况等...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9:56
023240

文渠浅说 / 毛鼎来

文渠是贯通淮安三城(旧城、夹城、新城)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它孕育着淮安多少风流人物,蛤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周总理生前接见淮安县委领导,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时说:“文渠呢,还有...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1月29日 13:01
023330

新旅儿童工作队

一九四一年七月,新安旅行团派了儿童工作队到涟水、阜东两县开展工作,不畏艰苦,不怕炎热,日夜不停地工作,成绩显著。仅一个月时间,组织儿童一万余名,打开了盐阜区儿童工作的新局面。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9:45
013250

淮城寺庙概述 / 陈风竹 丁乃霁

一九八五年春,有关部门对淮城镇辖区内的庵、观、寺、院作了初步的调查,除了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划入淮阴的寺庙以外,解放前淮城境内庵、观、寺、院约有一百二十四座,房屋一千九百二十六间。...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1月29日 13:05
036460

文通塔建年新考 / 孟宝林

塔,是中国具有古老文化的象征,是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高度建筑艺术的表现,塔与寺庙有紧密的联系,是佛教兴起的产物。它点缀着江山,美化着自然,是历史的见证人。中国历史上的古塔(...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1月29日 13:00
012990

淮安老区教育情况片断回忆 黎民

抗战期间,淮安地处敌、伪、顽包围之中,西边淮安城内为日寇和伪军大本营.南边(渔滨河以南)为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所盘踞,北边涟水城内亦驻有闩寇和伪军.周围土匪多如牛毛,仅东边与我盐阜根据...
wrin的头像-老淮安wrin8月20日 09:44
01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