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淮安市河下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淮政复〔2016〕31号)。现将规划成果方案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及保护范围
规划范围:东至广济桥、姜桥巷、城河街,南至里运河,西至中街、城西北路,北各至自然街巷,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26.43公顷。
保护范围:街区保护范围东至广济桥,南至里运河,西、北各至自然街巷,总面积约19.69公顷。
二、规划目标
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街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彰显和传承河下古镇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以及所承载的多元文化,完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促进街区持续发展。
三、规划原则
1、共生融合的保护与发展原则
挖掘与彰显街区文化价值,协调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街区持续发展的共生要求,推进街区与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周边地区的融合发展。
2、协同互动的复兴与统筹原则
以人为本,在保护优先的同时,统筹居民生活的现代化与休闲旅游的不同需求,统筹街区复兴与周边城区发展的协同互动,推进街区的多元发展与社会和谐。
四、规划策略
1、保护传统风貌,整治街区环境;
2、继承历史文化,强化地方特色;
3、融合城市发展,提升发展活力;
4、加强设施配套,改善居住水平。
五、街区价值特色
1、河下古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安历史上重要的漕运关卡和盐业集散地及古运河城镇历史发展的缩影。
2、街区大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元包容的运河文化、商贾文化、仕林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淮安历史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情感意义和文化价值。
3、河下街区毗邻运河和翔宇大道等城市历史文化与空间发展廊道,在城市绿水特色空间和文化旅游格局中,街区凭借自身的历史资源、传统特色和区位优势,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和挖掘价值,也为街区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六、发展定位
1、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定位
本街区是河下千年古镇孕育的历史文化和物质遗存最丰富,以及苏北地区运河沿线繁华商埠风情最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
2、在城市整体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河下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展示、生活居住和旅游服务为主导功能;是淮安建构中的“运河文化国际交流经典空间”之古运河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埠重镇、传统人居”风貌特色展示区与多元历史文化旅游体验区。
七、重点保护内容
1、空间格局的保护;
1.1 空间格局构成
历史街区主要由水系和传统街巷等构成“两河两街多区段”的空间格局。
“两河”——即历史街区北侧的古泗河和南侧的里运河;
“两街”——即以湖嘴大街—花巷和估衣街为主的鱼骨式传统街道骨架;
“多区段”——即由街巷分隔的多片以生活居住、商业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主的传统建筑空间区段。
1.2.空间格局保护要求
(1)进一步保护和彰显湖嘴大街—花巷和估衣街以及与古泗河和里运河南北水系的整体空间格局,梳理街传统街巷与滨水空间网络,优化局部街巷节点;
(2)保持鱼骨式传统街巷网络与空间尺度,控制新建建筑建筑高度和体量,维护低层建筑群落为主的空间肌理和立体空间形态;
(3)延续和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旅游设施布局,体现传统商贸人居环境有机混合的空间和功能组织特征。
2、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
(1)清除违章搭建和严重影响街区风貌的建筑,新建建筑在体量、色彩和风格上与街区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并体现淮安南北兼具的寓意吉祥祺福、财运亨通、青砖灰瓦等传统建筑风格。
(2)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整治估衣街等传统街巷的公共开放空间与场所环境,优化服务设施业态;街面铺装、绿化配置等应与街区环境和风貌相协调。
(3)加强对湖嘴大街—花巷、估衣街等主要街巷景观的保护和整治,梳理和控制滨水等开敞空间视域与环境景观;规范广告店招和建筑与环境小品的设置,使其与历史街区风貌相统一。
3、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序号 |
名称 |
年代 |
位置 |
历史 用途 |
现状用途 |
规划用途 |
1 |
吴承恩故居 |
明代 |
打铜巷 |
居住 |
文化展示 |
文化展示 |
2 |
福星斋清真饭馆旧址 |
清代 |
湖嘴大街122号 |
商业 |
居住 |
居住 |
3 |
文楼 |
清代 |
花巷75-2号 |
商业 |
商业 |
商业 |
4 |
许氏中医宅 |
清代 |
估衣街160号 |
居住 |
居住 |
文化展示 |
5 |
裴荫森故居 |
清代 |
姜桥巷30号 |
居住 |
居住 |
文化展示 |
6 |
江宁会馆 |
清代 |
中街中段 |
会馆 |
居住 |
文化展示 |
7 |
河下三官殿 |
清代 |
估衣街河下小学内 |
道观 |
空置 |
宗教文化展示 |
8 |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