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博里乡出土古钱初考 / 王锡民

淮安博里乡出土古钱初考 / 王锡民

1987年5月,淮安县博里乡三元村村民颜士楼同志在挖鱼塘时,距地表150厘米处发现一只装满古铜钱的陶坛。陶坛呈唇口、束颈、鼓腹,表面施黄褐色釉,胎呈灰色,由于坛内铜钱锈蚀膨胀,坛体已全破裂。铜钱外廓锈蚀严重,胶结叠压在一起,大部用麻绳穿结成串,存放混杂,每串的穿孔中残留着腐朽的麻绳。经清理,字迹绝大部分淸晰可辨,全部钱净重170.5公斤,现将清理情况简述如下:

1.汉、隋钱币。有西汉文帝时期八铢“半两”与四铢“半两”,武帝时期的“五铢”,东汉光武帝时期“五铢”,新莽时期“货泉”,以及隋代“五铢”。

2.唐代钱币。“开元天宝”,其中包括背面铸有月纹、星月纹的开元钱,和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所铸带有“京”、“洛”、“润”、“鄂”等背文的开元钱。此外,还有部分唐肃宗所铸“乾元重宝’

3.五代十国的钱币。有后汉的“汉元通宝”,后周的“周元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阔边隶、篆二体的“开元通宝”,真、篆二体的“唐国通宝”等。

4.北宋钱币。有宋太袓时期的“宋元通宝”,太宗时期的“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真宗时期的“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仁宗时期的“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庆历重宝”、“皇祐通宝”、“至和元宝”、“嘉祐通宝”。英宗时期的“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神宗时期的“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哲宗时期的“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徽宗时期的“崇宁重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其中“崇宁”、“大观”以小平钱为主,没有发现大钱,以称“楷通”的大观钱较多。此种瘦金体钱文巳变形,接近楷书,但铸工精美,日本钱界称为“遒劲”。

在所发现的北宋铜钱中,背面均无文字或纹饰,钱文多见楷、隶、篆、行四种书体,唯“大观通宝”、“崇宁通宝”为瘦金体,其中“嘉祐通宝”、“治平元宝”有数枚形制特别,其内穿边廓呈八角形。

5.南宋钱币,有高宗时期的“建炎通宝”(篆隶体),还发现背面铸有星月纹的“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孝宗时期的“隆兴元宝”、“乾道元宝”。

博里出土的钱币拓片(图)

这次出土的钱币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特点:(1)数量多、比重不一。其中“半两”、“五铢、“货泉”、“靖康”、“宋元”、“淳化”钱较少,而“咸平、皇宋”、“至和”、“熙宁”、“元丰”钱较多。(2)多宋钱,种类丰富。所出土的古钱,上自西汉,下至南宋乾道年间,历时1300多年。宋代钱币的种类、版别之多,居历朝之首。而此次出土的古钱,几乎囊括两宋(至南宋乾道以前)的全部年号钱。

古钱的出土点三元村在淮安城东南八十余华里,古名左乡。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时山阳郡领盐城、东城、左乡、山阳(现淮安)四县,与南边的高邮同属南兖州,而“郡无实土”。古钱的出土点居于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北涧河(古河道)之阳。同时,在古钱的出土点,还发现一些陶瓷的残片及多块条石,经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张浦生老师鉴定,此系金元时期的遗存。大量内涵丰富的古钱币出土充分表明,历史上的左乡曾经繁华一时,水陆交通运输发达,随着历史沿革及几经战乱,加上北宋年间黄河多次冲决堤防,夺泗水、淮水之道。特别是宋王朝南迁后,黄河无人治理,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光禄村决堤后,分成两支,北支入北清河(古济水)入渤海,南支侵夺泗水、淮水河道入海。黄河夺淮,造成了大片土地荒芜,原先繁华的左乡可能是从此日益衰败,荒废。

另外,出土的古钱币均盛放在一大陶坛中,应认为这是当时的人们有意识的埋藏地下的,而全部古钱没有发现晚于南宋“乾道元宝”,据此分析判断,这批古钱应是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以后埋藏,很有可能是在1194年的黄河全流夺淮时,人们躲避水灾或因战乱而仓猝埋入地下的。

大批的古铜币窖藏出土在我县还是首次,古钱的出土为揭示宋代古镇——左乡这一遗址提供了实物佐证,为研究淮安境内古代社会的沿革变迁、商业经济及货币流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