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拈花寺 / 雁鸣

古拈花寺 / 雁鸣

在淮城莲花巷中街,有一组古建筑群,这就是曾经又名“莲花庵”的古拈花寺。大门横额刻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金光闪灼、浑厚有力的“古拈花寺”四个大字;殿柱上悬有“如能转念无须我大慈大悲,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的楹联。关于拈花寺,有一段有关祖师佳慧“尼扮僧装金山寺,佳慧书法露破绽”的趣闻佳话……

这个古寺开山祖师名叫佳慧,字如如,江都甘泉人氏,自幼颖聪过人,长得俊俏秀丽,精通诗文,擅长书法。她生于清初,社会的黑暗,人世的炎凉,使她看透红尘,父母劝她出嫁不从,遂于20岁出家到淮安湖心寺,后又女扮男装,悄悄南下镇江金山寺。该寺主持大师见“他”颇有才智,便分她做“维那”(专管众僧事务的僧名),一做便是三年。清初年间,一日有一贵官来访金山寺。这位身穿高级官服的客官游兴盎然,浏览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七蜂亭、观音阁等多处后,又进入凌空而起的江天一览亭,在穿过回廊时,只见素墙上写着一副娟美清秀、内含妙趣的对联:“天镜照长空,谪仙去后来坡老;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贵官观罢,引起几多深思,只觉点划之间透着秀灵之光,似出于女性之手,顿生疑窦,遂向知客僧求见其人。知客僧当即回答:“壁上之对联,乃出于我寺维那之手,并非女子所书。”客宫不信,继欲求见。知客僧无奈而允,立即前往禅堂请维那见客。维那佳慧随口而说:“岂有此理,哪有此等之事?你可先去回复,待我处理好手中杂事,很快就到……”贵官左等右盼,却不见维那到来,即不耐烦地催促知客僧再度去寻,可是找遍全寺,也未见维那的踪影……原来,维那佳慧支走了知客僧,略作收拾,头戴笠帽,悄悄下山,渡江北上,一去不返。后来,金山寺众僧才了解维那原是尼姑,竟冒充僧人隐于金山寺多年无人识破,众僧惊叹不已。

却说,佳慧头戴笠帽,又悄悄来到淮安,在莲花巷建起了拈花社。经她苦心经营,拈花社规模渐大,如丛林古刹,蔚然壮观——这就是古拈花寺的由来,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

开山祖师于此开讲佛法多年,弘扬禅法,驱恶扬善,做了不少益事。后由继承人一导禅师加以整理,编进了《原山正灯录》。法卷上有前始祖佳慧头戴笠帽,腰系黄丝銮带,背插方便铲的肖像。可惜,这些经书、法器等物,均于“文革”中焚毁殆尽……

古寺原有殿房数十间,多半毁于战乱,后仅存17间。1989年,政府批准其为佛教活动场所后,数年来已修复、重建了20余间殿堂、10间西楼和数间厨房便屋。了僧大师继承了祖师佳慧“不畏艰险、苦心经营”的优良传统,还办起了香烛小卖部,服务于社会。古拈花寺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是面貌巨变,旧迹难寻;祖师佳慧那“尼扮僧装”的秘史也随之在民间传为佳话。如今,这里已成为海内外佛教界人士来淮观光的圣地。

(雁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