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情深说孝道 / 刘怀玉

骨肉情深说孝道 / 刘怀玉

正德《淮安府志》云,淮安风俗“挟节负气,重然诺,履信义。……人尚廉耻,士崇学问,节义功名之臣,先后辈出,衣冠礼乐之美,甲於东南,”河下人文辈出,尤其如此。古人云:百善孝为首。河下人自古重视骨肉情深,讲究孝顺父母。而方式方法则多种多样,值得传者多人。

拚死为母报仇的孔金

明朝河下有个叫孔金的人,其父死时。他还是三个月的遗腹子。出生后,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有一大商人叫杜言的,要强娶其母为妻,其母谢氏不从,投河自杀而亡。孔金告到官府,由于杜言贿赂当官的,未能解决问题。于是,他讨饭乞食步行到京城,想敲登闻鼓喊冤。亦未能如愿,只好又步行回家。回到河下后,吃住都在母亲的墓地上,昼夜痛哭不绝声。后又到淮安府去告状,不但没有得到申冤,反而被打得体无完肤。然而,他不畏强暴,仍坚持告下去。终于使官府判决杜言斩首。后来杜言死于狱中。

不肯以父名作诗博取功名的黄日堪

道光、咸丰年间,河下竹巷街魁星楼东有个叫黄日堪的人。此人字子胜、芷升,号小村,膀臂有点微微向后拖,所以人们又送给他一个雅号叫“黄膀子”。

咸丰元年(1875),黄膀子与车桥邵承纪、西长街丁寿祺等人,一同去南京参加乡试,三场下来,邵、丁二人顺顺当当地考中了举人,而这位黄兄却名落孙山。论文才,黄膀子不比他们差,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这里面有一段佳活哩:

原来三场考完,还必须做一首诗,此科的诗题是《赋得“家在江南黄叶村”,得“秋”字,五言八韵》。“家在江南黄叶村”是苏东坡诗里的一句,要求应考者按苏东坡此诗押“秋”字做一首五言八韵诗。按理说,叫秀才做一首五言律诗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黄膀子却一字未做交了白卷。事后,考官阅了他的前三场考卷,认为文章很好,此科必中,再看他的诗未做,便大惑不解。即把黄膀子找去查问原因。原来黄膀子父亲名叫黄灿,字叶村,他是不肯以父讳“黄叶村”作诗。考官大为赞叹,便说:“你真是个孝子啊!此科只好委屈你了,下一科你一定会考中的。”又说了些勉励的话。第二年,黄膀子果然考中了举人。

黄氏本安徽人,明代由歙县迁淮为盐商。黄灿弟兄三人,皆善画,惟黄灿最工。他少从吴子野学画,又得程蔼人家藏名人书画,深思力学,遂成名家。他的画室名“只古阁”,所以他又名只古山人。他的居室名为“退一步轩”,他的笔名还有叫破瓢山人等。晚年盐业萧条,益肆力于丹青,愈臻妙境。尤工山水画。为人高雅简淡,不苟言笑。绘画之余还研究绘画理论,著有《叶村画论》一卷、《谈画随录》二卷。其子黄日堪亦读书、藏书,读书处名为“吟清楼”,楼额为著名书法家包世臣所题,藏书甚富。

为母不应乡试的程钟

黄日堪不肯以父讳做诗博取功名,而程钟则为了不离寡母,干脆连参加乡试都不去。他平时不肯在外住宿,甚至在学馆里过夜也不行,时刻不离母亲身边。程钟字袖峰,诸生以课徒为生。家奇贫,然审义利之辨极严。卒年74岁。里人私谥曰贞介先生,光绪中以孝旌其门。

为母倒洗溺器的黄振远

还有一个孝子黄振远,字小洲,廪生,家贫而事母至孝。其母素来孱弱,长期卧床,不能做家务事,振远白天课读,夜晚措置米盐,举凡家中的汲爨浣濯等事,均亲自去做,包括为母亲自倒大小便和洗刷尿盆便桶。其母病重时,陪侍左右,目不交睫两个月。母亲死后,整天痛哭长号,邻里皆为之泣下。

孝敬老人和睦家庭的马沅

杨绂[fú,音服]来妻马沅,字湘畇[yún,音云,平整],文学亦“精绝过人”。21岁嫁杨,当时杨的祖父病重,马沅虽然是新妇,但侍汤药,晨夕躬亲无间。杨父教授苏州,马沅侍奉婆婆、娣姒来往于苏淮间,极为孝爱,致全家雍睦。后来丈夫病卒,斋心礼佛。或以笔墨写兰蕙,裁小诗,课诸孙,读载籍以自娱。平时好施予,惠及他人。卒时,邻里皆为之流涕。

古人讲求骨肉亲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也有一些做法不讲科学,事近愚昧,如割股疗亲等,则不值得提倡和宣传,但仅是枝节而已。我们要将这一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亲友,和睦家庭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继承下去。

(刘怀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