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及其《续编》、《再续编》

《山阳河下园亭记》一卷

版本有:稿本,2册,南图GJ/117196;清末抄本,1册,国图地756。22/894;《小方壶斋丛书》本,合1册,南图GJ/14168;《中国园林名胜志丛刊》本(第24册);《淮安文献丛刻》本。

清李元庚撰,王锡祺重编。李元庚,号莘樵,又号苏翁,山阳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于咸丰十年(1860年)撰成此稿。其同里程钟袖峰氏为之校刊、订正,并于咸丰十一年为之作序,但未付梓。迨光绪初年,李元庚逝世,由其子遹夫将全稿整理,并请徐嘉校勘,并增纂两则,但仍未付梓。今所存者,多乃当日之原稿抄本。

是书所记之山阳县河下镇,在淮安府城北,地处黄河故道之滨。当往昔盐运全盛时,甲第蝉联,市塵阗溢,土木之工,冠裳之会,“烜赫宇内”(王锡祺《山阳河下园亭记跋》)。而诗人于此结社唱和,尤为称盛。其园亭,多为名人古迹,如隰西草堂为徐州万寿祺所居,恢台园为夏曰瑚别业,绾秀园为杜首昌之宅。然自道光年纲盐改票,而后黄河改道、漕运不通,利源中洞,“里之华堂广厦不转瞬化为瓦砾之场”,又遭战乱,“房屋十存二三”、此时李元庚“宦游武林”归来,与友人话及“桑梓旧事”,叹世事变迁,繁华不再,文物凋零,世风猥鄙。

李元庚有感于此,于是遍访河下老人。广辑资料,仿《洛阳名园记》之体例写成本书,记述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的河下园亭67处之事。每处撰一题跋,记园主生平,园亭来由、方位、规模,园中景致,历史变迁以及文人题咏之作。“精考核而慎编摩”,足以补史乘之不足,里人程钟序曰:“此书以存昔贤流风余韵,使后人动追慕之思,岂徒侈高亭大榭也。”

今《淮安文献丛刻》本合此书及李鸿年《续编》、汪贤《补编》三种为一书。

《山阳河下园亭记续编》一卷

版本有:1912年抄本,1册,淮安区图157;1959年抄本,与《山阳河下园亭记再续编》合1册,淮安区图229;《淮安文献丛刻》本。

清李鸿年撰。李鸿年(1852-?),江苏山阳人,字伯言、伯延,光绪四年诸生,补廪生。元庚孙。父名钟骏,字遹夫、笠夫,咸丰四年(1854)附贡生。祖父去世后,鸿年继承其志,再访当时世居河下的老人,于宣统三年(1911)完成此《续编》,记载了《园亭记》缺漏的园亭29处。所记是:听秋馆、有堂借竹宦、玩易窝、敬一书屋、芝兰室、伴竹居、岑山草堂、味腴斋、师竹斋、十笏园、丰乐园、倚桐馆、半村草堂、惺惺书屋、风雨对床之舍、宝津斋、松竹草堂、可园、持白复斋、旧梅花庵、息影草庐、求福宦、补拙轩、人鉴斋、三益居、坐春草堂衧衧草堂、研诒斋、小自在天、餐花吟馆,附录载且住楼、学圃二处。

宣统三年李鸿年于暨阳鹾馆所作自序,云:“《山阳河下园亭记》编自先大父莘樵公。备志河下鼎盛之际如曲江楼、柳衣园诸名胜,综数十处,各系以说溯其时,上下二百余年。至陶文毅公盐纲更章,鞠为茂草者过半。厥后咸丰庚申。皖寇扰河下,庐舍且殆尽,更何论乎园亭。而园亭之名,散见于著作家。地以人传者多,《记》成,则开编一览,历历在目,俾后之人想见流风余韵,诚称善矣。同治中兴,复有凿池筑室,以为休息之所者。寄兴书画,逸情歌咏,行其庭,如见其人。虽不若全盛时之画栋飞甍,崇林茂竹,而结构经营,一拳石、一勺水,具有可观,亦一河下之幸与。曾几何时,而变为瓦砾场者,比比然矣。即不然,杨家李家率易其主,即有不尽然者,寥寥无几。异哉!无数而变更,竟如是之速也,则盛衰兴废之感,恒不能去诸胸臆间,较先大父之秉笔而书者,愈不能已,遂成续编。”

《山阳河下园亭记再续编》一卷

版本有:1959年抄本,与《山阳河下园亭记续编》合1册,淮安区图229;《淮安文献丛刻》本。

汪继先校补。汪继先,本名贤,字青棠,号俭庵,江苏山阳人。李元庚、李鸿年先后辑河下园亭记,汪继先又将多年搜集所得写成《园亭记补编》,记述了河下园亭18处。所记是:白云楼、同田书屋、吟清楼、青棠书屋、树萱馆、卧风轩、面湖草堂、蝯石山房、敦艮斋、味静斋、居易堂、恬素堂、射阳蓉、问心堂、绿桐精舍、鲁石山房、道宁堂、踩竹山房。所记园亭的时限延伸到清末民国年间,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

参考阅读:
李元庚与《山阳河下园亭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