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求可年谱

 

陆求可,字咸一,又字月湄,别号密庵。江苏山阳人。陆秀夫之裔。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五,刘谦吉《月湄先生传》:“先生陆姓,讳求可,字咸一,号密庵,淮山阳人。……既以文化闽士子,称月湄先生。”
李桓辑录《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七《陆求可》:“共性陆氏,淮安山阳人,讳求可,字咸一,别字密庵,又字月湄。”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傳》卷六十六:“陆求可,字咸一,江苏山阳人。”
钱仪吉《碑传集》卷七十九《参议陆公求可墓碑》:“公讳求可,字咸一,别号密庵,姓陆氏,宋丞相忠贞之裔。”
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24》:“陆求可,字咸一,一字月湄,别号密庵,江苏山阳人。”

求可祖父陆士伦,经商,卒于明崇祯壬申。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汪琬《叙寰公行述》:“太公讳士伦,字敦甫,号叙寰,系淮盐城分支,为山阳县人。……天性明敏,少有弱疾,弃举子业,治计。然策家颇厚而中落,公独力创业遂丰。豫其视兄弟无分,彼此孝友雍睦,家法然也。公更出于秉故乡里族党目为长者善人,素愿以文学显而不获如其志。……生于明万历乙卯年二月一日,卒于明崇祯壬申六月三十日。”(17)

求可父陆维师,博学多才,早逝。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丘象升《诰赠奉政大夫陆封公行述》
“公讳维师,字天宠,号三锡。……天性颖睿,好读书,学益渊博,事叙寰公与
母克孝。……公卒,考妣俱在堂,年三十一。生于明万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五日,
卒于明天启丙寅年五月初七。”

求可母姜氏。

陆求可《先母行状》:“吾母姓姜氏,旧为淮阴巨族。吾母于深闺时有贤淑名,夙兴夜寐,孝事父母。先外王父姜公顺源,外王母沈氏爱惜备至。”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一岁
五月初四,陆求可出生。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诰授奉政大夫提督福建学政按察司佥事候补升布政使司恭议密庵公行述》:“公生于明万历丁巳五月初四卯时,卒于黄清康熙己未七月初三戌时享年六十有三。”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一,《宗派图表》:“生万历丁巳五月初四日卯时,卒康熙己未七月初三日戌时,年六十三。葬石塘姜太宜人穆穴。”本年先于陆求可出生而后来预期关系密切的人物:黄宗羲,八岁;陈台孙,六岁;孙默,五岁;宋琬,四岁;余怀,二岁;阎修龄,一岁;邓汉仪,一岁;曹尔堪,一岁。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二岁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三岁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四岁
三月二十九,弟陆再可出生。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一,《世系倣史纪年表图》“再可,行二,字行一,号容葊,淮贡生,考授州同改选山东莱州府及塁县丞生。生万历庚申三月二十九日未时,卒康熙癸丑六月十四日卯时,年五十四,葬石塘。”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诰授奉政大夫提督福建学政按察司佥事候补升布政使司恭议密庵公行述》(以下简称《密庵公行述》):“仲父少先大夫二龄。”

天启六年,丙寅年(1626),十岁
六月三十,陆求可父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丘象升《诰赠奉政大夫陆封公行述》“公讳维师,字天宠,号三锡。……公卒,考妣俱在堂,年三十一。生于明万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五日,卒于明天启丙寅年五月初七。”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先王父弃世,先大夫甫十龄。”
陆求可《先母行状》:“吾先大夫去世时,不孝十龄,仲弟再可七龄,季弟曾可胎方五月。”

十月十五日,弟陆曾可出生。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一,《世系倣史纪年表图》“曾可,行三,字时一。小字遗生,号静葊。县庠生,生天启丙寅十月十五日子时,卒康熙庚申八月二十八日戌时。年五十五。葬石塘乙山辛向配孙氏,侧室谢氏,子一志超,谢出。”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仲父少先大夫二龄,季父少九龄。同砚席、相砥砺。”授业于如之叔。
陆求可《四书稿自序》:“余十岁学文授业如之叔,叔以邓文洁、陶石篑、汤霍林、韩求仲诸元墨授曰典而则确而不窳。元识元气元局元度种种备允可法。余辄知好之。”
陆求可《先王母行状》:“王母暨母督可辈和九昼荻不是过焉。延叔如之公为师,托以师道兼父道。未几王父逝,两寡三孤,茕茕然多侮者。”
陆求可《先母行状》:“不孝堂叔如之学业可师。”

天启七年,丁卯年(1627),十一岁
为父服阕
崇祯元年,戊辰年(1628),十二岁
为父服阕
崇祯二年,己巳年(1629),十三岁
复社成立,尹山大会。

陆世仪《复社纪略》:“崇祯二年,尹山大会。温体仁入阁。用内臣。蒋德璟授编修。”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9卷:“崇祯初年,文社四起。而执牛耳者,张溥也。崇祯二年,他以天下为己任,在吴江县令、湖北人熊开元的支持下,于吴江召开62“复社”成立大会——尹山大会,合南北各地文社为一社。期与四方多士共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

八月二十一日,朱彝尊生。
崇祯三年,庚午年(1630),十四岁
复社,金陵大会。

陆世仪《复社纪略》:“庚午三年,乡试杨廷枢中解元。张溥吴伟业并经魁。吴昌时陈子龙并中式。金陵大会。”

崇祯四年,辛未年(1631),十五岁
崇祯五年,壬申年(1632),十六岁
六月三十,祖父去世,享年58岁。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汪琬《叙寰公行述》:“生于明万历乙卯年二月一日,卒于明崇祯壬申六月三十日。配郭氏,寿七十六,后公二十一年卒,女一殇许字潘清扬公子。”

生活无以为继,赖伯父马神西救助。

陆求可《先王母行状》:“延叔如之公为师,托以师道兼父道。未几王父逝,两寡三孤,茕茕然多侮者。”
陆求可《祭马神西表伯文》:“小子幼失父,少长失祖。两寡三孤,茕茕不知生活计。先祖母谋诸伯,伯曰咸一乃天生成大器,岂可使其屑屑谋生活。舅有所遗,余愿代为营俾,咸一得潜心举子业。小子因以家计无忧乃闭户读书。”

崇祯六年癸酉年(1633)十七岁
为王父服阕。
春,复社举行虎丘大会,刊《国表社集》。

陆世仪《复社纪略》:“癸酉春,溥约社长为虎邱大会。先期传单四出,至日,山左、江右、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馀人,大雄宝殿不能容,生公台、千人石鳞次布席皆满,典庖司醖,辇载泽量,往来丝织,游人聚观,无不诧叹,以为三百年来未尝有也。”

十一月,高迎祥、李自成起义军入河南。

文秉《烈皇小识》

崇祯七年甲戌年(1634)十八岁
为王父服阕。
三月,山西、河南大旱。

文秉《烈皇小识》

崇祯八年乙亥年(1635)十九岁
应童子试。

陆求可《四书稿自序》:“乙亥,应童子试,山阳黄五公器之,谓余文有先辈大家气。督学倪三兰公擢人泮。”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异日剔历仕途所试,多盘错刑名、钱谷如指掌,探怀人情微暧当前即判入细无往不宜。虽才有兼长而其得诸少年之艰难。历试者不少,十九补弟子员试,辄高等。”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五,刘谦吉《月湄先生传》:“年十九,补弟子员。食饩能言邑中养马事,与县令争令卒从之。”

崇祯九年,丙子年(1636),二十岁
阎若璩生。

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卷二十九《阎若璩传》:“没年六十有九,时康熙岁在甲申六月八日也。”

崇祯十年,丁丑年(1637),二十一岁
文风转变。

陆求可《四书稿自序》:“丁丑,夏彝仲高练古雅出入经史,钱希生阐发程朱
飘洒摇曳,余心企之,乃命志风骚笔欲流转此一变也。”

崇祯十一年戊寅年(1638)二十二岁
九月,清兵大举入塞,侵入明朝腹地。
十月,京师戒严。
十一月,略良乡、高阳、涿州。64
十二月,犯巨鹿,宣大总督卢象升率军拒敌,因孤立无援,最终战死。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六,《东兵入口》:“卢象升(1600-1639),……十一年,晋兵部尚书。不久又夺其衔,降为侍郎。十二月,率部五千与建州兵战于巨鹿,因孤军无援,力战而死。”

崇祯十二年,乙卯年(1639),二十三岁
学识日丰。

陆求可《四书稿自序》:“乙卯,督学亓还浦公器之,期必售本房喜肥满,删焉。”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乙卯,饩于庠。是时才益坚,识益定。已有志于天下之事矣。”

崇祯十三年,庚辰年(1640),二十四岁
文风一变。

陆求可《四书稿自序》:“庚辰、辛巳,孙兴公欲扬与社,刻中见余文器之,授以约说文规诸刻,余奉为指南,乃综揽群书。效台阁体,此一变也。”

崇祯十四年,辛巳年(1641),二十五岁
王母病危。

陆求可《先王母行状》:“辛巳王母病几危,母夜焚香告天愿以身代。”

崇祯十五年,壬午年(1642),二十六岁
正月,李自成陷河南,执福王,杂鹿肉同食之,号“福禄酒”,同时自称闯王。本年连克数州县,使人心恐慌。八月,明军在松山战败,损失惨重。从此关外无兵可恃,东北渐已难支。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七《李自成之乱》。《明末纪事本末补遗》卷五《锦宁战守》。

崇祯十六年,癸未年(1643),二十七岁
春,建州兵入山东。
四月,折道向北入畿内。
五月,张献忠破武昌,自称西王。
八月初九,皇太极去世。二十六日,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祖。
十月,李自成破潼关,入西安。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七《李自成之乱》、卷七十七《张献忠之乱》。《明末纪事本末补遗》卷六《东兵入口》。

崇祯十七年,甲申年(1644),二十八岁
正月,李自成称王,国号大顺。
三月十九,陷北京,思宗自缢于宫中万寿山。
三月二十八,吴三桂向清朝乞兵。
四月初七,多尔衮出师。二十日,李自成与吴三桂战于山海关,大败。二十九日,于武英殿称帝。三十日,弃北京西走。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八十七《李自成之乱》

九月十九,顺治帝至北京,自正阳门入宫。
十月初十,颁诏全国,定乡、会试之制。

《清史编年》第一卷“顺治元年”。

阎修龄改号牛叟。

阎修龄《焚冠图》自题:“甲乙之交,学业顿废,效殷之箕子而不得,慕尧之巢父而不能。别号牛叟始此。呜呼。”

顺治二年,乙酉年(1645),二十九岁
四月二十五,清兵破扬州,下令屠城。

王秀楚《扬州十日记》

六月十五,清廷下令剃发,百姓惊恐。江南士绅纷纷乞兵反抗。

《清史编年》第一卷“顺治二年”。

万寿祺避居淮阴,与友人唱和,成《隰西草堂词》。
画幇马策,有利淮人。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甲乙间,我国家定鼎之初,军兴旁午淮驿骑苦不给用,官欲移之民。先大夫为力言于令曰此不过偶苦马直高耳,奈何坏百年成法乎?即为画幇马策而喂66养仍在官令大然之且为勒石以示后人。至今官不匮而民不忧行之三十余年称永利焉。”

顺治三年,丙戌年(1646),三十岁
中南闱副车。

陆求可《先母行状》:“丙戌,不孝中南闱副车,母曰有志者事必成,再鼓而振。”

顺治四年,丁亥年(1647),三十一岁
靳应升、阎修龄、张养重结望社,合刻《秋心集》,兴化李长科作序。以《秋心集》为标志,望社成立。

张养重《秋心联咏》小序:“丁亥,同靳壁星有三子秋心之刻,壁星称茶坡樵子,再彭称饮牛叟,予称虞山逸民。昭阳李小有先生序之,小有自称虚天游。”严迪昌《清诗史》:“由靳应升、阎修龄、张养重三人主其盟的淮上望社,始立于顺治四年(1647)”

陆求可以文追诔曹学佺。

陆求可《曹能始先生诔》:“岁丙戌能始曹先生没于九月十八日,越今岁丁亥二月十五日倏而两载矣。夫闻虽死义捐躯报国忠臣之高节也。流芳竹帛,列名不刊,贤哲之奇踪也。”

顺治五年,戊子年(1648),三十二岁
以礼记举江南乡试。

陆求可《先母行状》:“戊子举于乡,不敢夸言盛世,泣谓不孝曰,汝父多才,年未及。颜子而亡天以报汝父者,报汝也。勿以竿头更进而举趾高令,乃立身之始其勉之。”

加入望社。

李元庚《望社姓氏考》:“安东嵇宗孟、山阳张新标、胡从中(天放)、卞为鲸、黄申、陈台孙、陆求可、邱象升、邱象随,马骏(图求)等先后加入望社。”按:此条目没有说明确切时间,参照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与赵国璋《江苏艺文志。淮安卷》中的1647年的相关叙述中皆引用了李元庚的这一条。顺治五年前后,望社进入初盛期,陆求可又在此年举于乡,因此推测陆求可在这一年加入望社。

顺治六年,己丑年(1649),三十三岁
春,被劝为中翰。

陆求可《先王母行状》:“乙丑春,被放客有劝可为中翰者,以王母老归。”

顺治七年,庚寅年(1650),三十四岁
顺治八年,辛卯年(1651),三十五岁
顺治九年,壬辰年(1652),三十六岁
春,有客劝可为中翰。
夏,王母逝世。

陆求可《先王母行状》:“壬辰春,得而复失,客又有劝可为中翰者,以王母老归。归之日,王母甚欢,音容如常可心幸,未如日不疾而逝于乎痛哉。”

顺治十年,癸巳年(1653),三十七岁
三月三日,江南十郡大会。

王抃《王松巢年谱》:“是年(引者按:即顺治十年)上巳,郡中两社俱大会于虎邱,慎交设席在舟中,同声设席在五贤祠内。次日,复于两社中拔其尤者,集半塘寺订盟。四月中,复会于鸳湖。”

顺治十一年,甲午年(1654),三十八岁
为王母谋葬,以贫误。

陆求可《先王母行状》:“甲午谋葬以贫误,一搦管,辄心痛服阕,届计偕悲未葬踟蹰勉赴之,泪洒驴背。春闱售怀葬事皇皇假归,泪如河之水无断时。”

顺治十二年,乙未年(1655),三十九岁
九月九日重阳节,邱象随召集集会。大江南北名流彦俊大会淮安郡庠尊经阁,饮酒赋诗,声震海内。

丁晏《山阳诗征》:“胡从中《九日淮郡尊经阁登高》序云“同李太虚、李叔则、嵇子震、程潍东、陆咸一、阎牛叟、程娄东、靳茶坡、张虞山、陈阶六、邱季贞、范眉生、马西樵、张伯玉、阮鹤缑。””马西樵有诗《九日集尊经阁》记68其事:“今古东南地,论交海岳通。耆英千里至,诗赋一时雄。胜会登官阁,华筵变楚风。诸公沉醉后,丝管澈高空。”

师出张尔成、韩效元之门,成进士,登史大成榜。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乙未成进士,出少司马大兴张公尔成、少司马韩城高公效元两先生之门。两先生深器之,归始克襄增王母葬事。”

同年中进士的有:汪琬、黄永、宋徳宜、邱象升、杨名耀、杨文正、胡简敬、郭士璟、刘体仁等。
王士禛中试,未参加殿试而回。

《王士禛年谱》“顺治十二年”:“会试中试第五十六名,未殿试而归。”

作《总漕蔡公德政序》。

陆求可《总漕蔡公德政序》:“今上十有二年,蔡公由豫章巡抚秩左司马御史中丞,总督漕运开府淮上威问霆驰漕事,大集诸条上地,方便宜陈水旱盗贼之疏,为万灵请命。所以寿我东南者良渥,不佞藉寿孔弥,辄拜手为得人庆岁。”

顺治十三年,丙申年(1656),四十岁
除知裕州。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五,刘谦吉《月湄先生传》:“未几,售两闱筮仕知南阳府裕州吏治,其讲学所基也。每言裕如新起病人,裕守如无米巧妇,申六论、辩军需、尊学校、修裕志,皆系讲学而出,奏积行取为刑曹尚书郎。”
董学礼《(乾隆)裕州志》卷四:“陆求可,山阳人,顺治十三年由进士知裕州。兴废起弊,虽当凋瘵之后政务修举,官不忧而民不病,著良牧名。”

重修裕州学宫。

陆求可《重修裕州学宫记》:“余承乏来守是州,趋拜其下,顾瞻而慨曰是余之责也。夫旋欲割奉议鸠工时。有议裕当极敝士、民皆救死扶伤不瞻役殊可缓者。余则谓不然。……余于时割奉凡百,经营布置,越若日月,而学宫修告成。”

做《虎不入境记》文和《喜虎去境》诗。

陆求可《喜虎去境》小序:“境内多虎,往年昼出食人。予到任后人未有为其食者。不敢谬云渡河,实则未入境也。”
陆求可《虎不入境记》:“余莅州初年,附残黎兴咻之,披草动星弗给。吏告之曰,市有虎,不遑恤也。未逾时而虎患亦遂亡。”

顺治十四年,丁酉年(1657),四十一岁
恭遇覃恩,诰授奉直大夫河南南阳府裕州知州。
顺治十五年,戊戌年(1658),四十二岁
典校江午坡文集,作《江午坡文集序》。

陆求可《江午坡文集序》“丙午夏授裕州躬应鞅掌经学益疎。戊戌秋豫章江午公奉命宛李壬午岁曾读其行稿及简牍,窃佩学本六经,心窃企之。一见而授诗与古文辞读之益佩。泽乎六经,不但本之云也,未几出。午坡先生诗文八卷,委以点订。”

顺治十六年,己亥年(1659),四十三岁
守裕三年,报最入为尚书刑曹郎。
五月,郑成功、张煌言水师大举入长江。
六月,连克瓜洲、镇江诸城,近逼南京。
七月,郑成功攻南京失利,退还海上。
此次复明之举实有很多江南士人从中内应,故清廷随即兴大狱,追查地方“通海”之事,诛连甚广。此即清初三案中的“通海案”。

《清史编年》第一卷(顺治朝)“顺治十六年”。

顺治十七年,庚子年(1660),四十四岁
六月初三,清廷兴“奏销案”。以扛粮为名,对苏、松、常、镇四府绅衿大肆褫夺,施以威压。
十月十五日,差福建恤刑。顺路回乡省亲。此行疏列所当平凡数十则,行之旋奉旨撤回。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二,《皇帝敕谕刑部浙江司员外郎陆求可》:“朕以刑狱重大,民命攸关,虑有冤枉,致伤和气。兹特命尔前往福建等处地方,汇同巡按御史……即将见监一应轻重罪囚,从公审録。”
陆求可《先母行状》:“庚子秋差福建恤刑,过里得谒吾母,陟屺之望,巳四年所矣。”

顺治十八年,辛丑年(1661),四十五岁
奉母同赴侍养官邸。

陆求可《先母行状》:“辛丑秋奉吾母同赴都侍养官邸,尝以敬恤平反为戒,曰于公折狱后世以昌,是宜为汝法公余无事即侍吾母,吾母辄谆谆训勉无倦。”

康熙元年,壬寅年(1662),四十六岁
五月五日,珠湖大会。

《淮安历史文化研究》:“五月五日珠湖大会。由歙人范良倡导,康熙初年五月五日在珠湖舟中举社事,名之为“舟社”,“唱予和汝,歌管之声闻数里”.湖岸上围观之人群如堵墙。时毛奇龄亦与会,作诗艳称之。”

六月初一,敕谕为提督福建学政按察司佥事。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二,《皇帝敕谕敕谕为提督福建学政按察司佥事陆求可》:“督学各官不能体仰朕意,今特命尔前往福建等处提督各府州县学政一应考试赏励,降黜等事惟尔学臣为政。”

六月十五,红桥唱和。

王士稹《红桥游记》:“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偶然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

子陆志默生。

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陆志默,康——康五九(1662-1720),毋躁,讷广。江苏山阳,墓志铭鲁之裕《式馨堂文集》15。”

康熙二年,癸卯年(1663),四十七岁
乡闱试后赴福建。陆求可自赣入闽,经八百五十里滩路至福州,作《滩声诗》述险。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今上改元之夏,以考居一等两次,甄别钦差督学八闽。本年冬受事。癸卯乡闱竣即当复命。”

作《与陈教官》。蔡昉来访。

陆求可《与陈教官》:“漳浦生员蔡昉,考校时喜其五经皆通,复见诗文一册。每逢癸卯,新孝廉及贡生林登范,辄询之本生于去。夏涉跋至省,以策十篇投阅,正值病卧,凡一切公文及官生禀见不能批览,是以蔡生之册未之见,蔡生之来亦未之知。”

孙默开始刻《国朝名家诗余》。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康熙癸卯……孙无言欲渡江往海盐访彭十羡门。人问有何急事。答曰将索其《延露词》,与阮亭《衍波》、程村邹祗谟《丽农词》合刻之。陈其年维崧赠以诗云。”

康熙三年,甲辰年(1664),四十八岁
开始兴修福州府学。

陆求可《修福州府学记》:“余在闽将五载,有事于福州之学庙者数矣,当拜谒之初见庙貌弗新,慨然以叹,欲修理者,久之以从事考试未遑也。甲辰之春,再亲阅视,则学门已倾、堂室已圮……以甲辰年二月经始,以丙午年五月落成。”

孙默《国朝名家诗余》首批三家刻成,三家为邹祗谟、王士禛、彭孙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十五家词提要》:“该书第一批三家集刻成于康熙三年,初名为《国朝三家词》,杜濬为之序。”

康熙四年,乙巳年(1665),四十九岁
作《真西先生文集序》。

陆求可《真西先生文集序》:“先生闽之浦城人,余莅闽四载,曾兹邑博士乏员。余檄建安训姚君兆祯摄之,先生集版售藏,尊经阁多漫涣散缺,乃令其董治鸠僝夫修举废坠固职司黌序者之事也。”

巡建宁。想建造飨堂。

陆求可《造飨堂增坟地记》:“乙巳岁,巡建宁,于察院阅卷之暇偶思及此,遂画飨堂一图。”

康熙五年,丙午年(1666),五十岁
作《八闽学政自序》。

陆求可《八闽学政自序》:“余莅闽将五载矣,期以实心行实政,除积习而布良规。不敢苟余其职,余之志也。”

建朱文公祠。

陆求可《福州府建朱文公祠碑铭》:“余奉简书莅闽试士,丙午校士竣,鸠工创建经始于丙午正月,进主于丁未六月,告竣于癸丑九月。人士所乐助者共计若干。”

冬,任期报满。
《红桥唱和集》成。
康熙六年,丁未年(1667),五十一岁
恭遇覃恩诰授奉政大夫福建提学道按察司佥事。
春,以布政使司参议升任,未上。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丁未春报命部考公明称职以布政使司恭议升任。需次回里闭门扫轨,构草堂于城西水湄弹琴咏诗有终焉之意。”

孙默续刻《国朝名家诗余》第二批三家词,有曹尔堪《南溪词》、王士禄《炊闻词》、尤侗《百末词》,并请孙金砺作序。

《四库全书。十五家词提要》:“盖其初刻在康熙甲辰,为邹祗谟、彭孙遹、王士禛三家,即《居易录》所云,杜濬为之序。至丁未续以曹尔堪、王士禄、尤侗三家,是为六家,孙金砺为之序。”

康熙七年,戊申年(1668),五十二岁
自闽归。开始闭门庐居的生活,与同乡张新标、嵇宗孟互相切磋,深于理学。

陆求可《先母行状》:“戊申正月自闽归,今六载朝夕依依,裕闽两任之疎,终未能补。”
刘谦吉《陆密庵文集序》:“庐居又十二年,与同乡张考功新标、嵇杭州宗孟相切劘旧编,以古人为绳尺。而公独深于理学。”

修家谱。

陆求可《陆氏家谱自序》:“余督学八闽,于戊申试毕而归,颇称闲暇,取家谱读之。乃订叔高祖云水公之所已列者,续叔高祖云水公之所未列者。讳号、次序、年月、功名、未尝凿凿详明,愿后裔之贤者再订之。”

造飨堂增坟地。

陆求可《造飨堂增坟地记》:“戊申春,正归里,即鸠役建造。礼记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车为次,居室为后。余未知礼,然未尝不兢兢也。至于瞻坟之地旧虽有之而未能方正也,余措金以购,颇觉整齐。”

孙默续刻《国朝名家诗余》第三批四家词,有陈维崧《乌丝词》四卷、陈世祥《含影词》二卷、董以宁《蓉渡词》三卷、董俞《玉凫词》二卷,并请汪懋鳞为之作序。

《四库全书。十五家词提要》:“盖其初刻在康熙甲辰,……戊申又续以陈世祥、陈维崧、董以宁、董俞四家,汪懋鳞为之序。十五家之本定于丁巳,邓汉仪为之序。”

康熙八年,己酉年(1669),五十三岁
康熙九年,庚戌年(1670),五十四岁
秋,九月九日为登高之会。十九日雨,宴集于西湖昭庆寺。二十九日孤山展重阳会,海内名士到会一十八人。

按:此次活动论证参考,杨胜朋《清初淮安诗坛研究——以“望社”为中心》第一章第二节。虽未有材料证明陆求可是否出席活动,但按常理,求可此时已经自闽归里,时间宽裕,且其一直为望社成员,应在出席之列。

康熙十年,辛亥年(1671),五十五岁
淮南饥荒,作《饥民》诗。

陆求可《饥民》后序云:“水灾三载,困苦日甚。秦陲河堤未筑,辛亥春水尤涨,民之饥也。殆云极矣。皇上心焉念之,捐漕米十万石,遗户部侍郎田公赈济。”

康熙十一年,壬子年(1672),五十六岁
着手修建家谱,请仙乩。

陆求可《陆氏家谱自序》:“壬子冬,予请仙乩降,以秀夫公所遗之家谱呈览,乩笔判曰:子乃秀夫家之第七十四代孙。”

康熙十二年,癸丑年(1673),五十七岁
与尤侗等人游虎丘,饮酒赋诗,谈谐间作。

尤侗《月湄词序》:“山阳陆密庵先生尝视学八闽,坐高堂施绛帐,以五经六艺寻其子弟。盖庄庄乎道学君子也。癸丑来游虎丘,与予辈饮酒赋诗,谈谐间作,大似江山韵人。今冬寄予《月湄词》,读之芳华旖旎,不减“晓风残月”。”

夏,弟再可,去世。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一,《世系倣史纪年表图》“再可,行二,字行一,号容葊,淮贡生,考授州同改选山东莱州府及塁县丞生。生万历庚申三月二十九日未时,卒康熙癸丑六月十四日卯时,年五十四,葬石塘。”
陆求可《先母行状》:“今年夏六月仲弟鞅掌一官,卒于即墨官舍。讣至,举家哀悼。不孝恐吾母知,不敢几微见于颜色。母八月二十四初度开筵歌舞,不异寻常,异母欢也。”

母病,忧劳亦病。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癸丑,先王母姜太宜人病,吾父适病湿,以忧劳王母故,病益剧。及王母逝,病未愈也。……亲丧固所自尽也,迨癸丑冬窀穸事毕而病已不可支矣。”

康熙十三年,甲寅年(1674),五十八岁
冬,病益重。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癸丑,先王母姜太宜人病,吾父适病湿,……迨癸丑冬窀穸事毕而病已不可支矣。……至次年冬而病大作,眩晕恍惚医不能识。……与医商榷调治始痊。”

康熙十四年,乙卯年(1675),五十九岁
康熙十五年,丙辰年(1676),六十岁
母亲久病去世。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汪琬《叙寰公行述》:“生于明万历乙卯年二月一日,卒于明崇祯壬申六月三十日。配郭氏,寿七十六,后公二十一年卒,女一殇许字潘清扬公子。”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求可《叙寰公元配郭孺人行状》:“壬辰夏王母逝,时遭寡,癸巳病,甲午谋葬以贫误,一搦管辙心痛,服阕届计偕悲未葬,踟蹰勉之。”

河决维扬,人民溺死无数。
康熙十六年,丁巳年(1677),六十一岁
谒选人,肃宾客,旦晚爱惜精神以留有用。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次当铨补檄累至先大夫蹶然兴曰,吾太宜人大事毕,吾不可偷息邱园为也。遂力疾谒选人。春初雨雪载途不辞也。抵寓一载,辇下诸人执政及诸缙绅先生皆握手道故,欢言平生期以弘济时艰。”

孙默陆续编纂并世人词,定为十六家词刊行。
康熙十七年,戊午年(1678),六十二岁
冬,前病复作。暂归养病,往返里门又一载。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戊午冬,前病复作,不孝以为病如前,治亦如前。”

作《治河歌》颂河督靳辅。有诗《治河歌赠某公》
康熙十八年,己未年(1679),六十三岁
疾卒。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三,陆志宽、陆志谨、陆志默《密庵公行述》:“戊午冬,前病复作,不孝以为病如前,治亦如前。可无虑及病久不廖,犹以为甲寅之恙,期月而后起,而孰意吾父竟不起耶。”

康熙十九年,庚申年(1680)
弟陆曾可去世。

陆求可、陆志谨《山阳陆氏族谱》卷一,《世系倣史纪年表图》“曾可,行三,字时一。小字遗生,号静葊。县庠生,生天启丙寅十月十五日子时,卒康熙庚申八月二十八日戌时。年五十五。”

十月之望,徐转迅为其文集作序。
十二月十八日申时,葬于七里塘。
康熙二十年,辛酉年(1681)
暮春,宋德宜为其文集作序。
夏六月,刘谦吉为其文作序。

出处:王也,陆求可及其《月湄词》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