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阮葵生的家世
以《茶余客话》著称于世的阮蔡生世居淮安新城北辰坊,另在城内勺湖建有草堂别墅,世代科仕,崇尚治学,热心乡里教育。
阮葵生的父亲阮学浩(裴园)系清代雍正年间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提督湖南学政,典陕西、山西乡试,铨京都会试同考官,阶儒林郎加二级,赠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参议。他一生治学严谨,博识多才,曾刊《教学遗规四礼翼注》及《学约》,以训士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十九岁的阮学浩,陈情辞官,回乡奉母,在他著名的书屋“勺湖草堂”读书讲学,“十余载遂不出山,日取淮海士,奖掖而成之者数百余人”。阮氏房舍建于勺湖南岸,而草堂建于勺湖之中,后改为书院。雍乾年间,淮安文风兴盛,当时丽正书院(旧址即今淮师),和魁文书院(旧址即今淮中),经常延请裴园公讲授经学。阮学浩见府、县两学维修不善,便发起创立公益团体“洒扫会”,邀约两庠人士集资修葺,而他总是资助银两最多。此外,他还将家藏的书籍百余种,赠送绐丽正书院,供诸生攻读。
阮学浩生有二子,长子阮葵生(1727-1789),字宝诚,又字萍庐、乐君,号𢈪山,晚号安甫,累官刑部右侍郎,以其《茶余客话》著称于世;次子阮芝生,因叔父阮学浚无嗣,“出为学浚后”,乾隆进士官德清知县,由于为政清廉,诰授奉政大夫直隶永定河北岸同知。
阮葵生无论在成名之前,还是为官以后,都热心乡里的教育事业,一直赞助父亲亲手创立的“洒扫会”。为了使集资能够发挥“一劳永逸”之效,他建议筹款存典生息,还倡导购置田产,交庄民屯粮起租,以备办学之资。故阮氏庄园——鹅钱庄(在今东门外和尚庄东南),素有“一千庄”之称。阮葵生也生有二子,长子阮钟琦,候补布政司理问,但终身未仕,一直在家秉承先祖遗志,监督“洒扫会”同人恪守《会约》,严禁从中贪污作弊。次子阮钟景,顺天府北榜举人,岁在而立就早逝了。
从晚清开始,阮氏家道中落,一蹶不振。虽然遗稿和藏书较广,但逐渐散佚。所幸阮葵生的六代孙阮再庵老人,现年七十有五,尚能记忆追溯先祖遗事,尤其是乾隆四十七年由阮葵生、阮芝生重修沟《山阳阮氏家谱》(勺湖草堂收藏刻版,分上、中、下三卷),竟失而复得,尚存淮安图书馆。这对研究雍乾时期的淮安文化历史、地方掌故以及阮氏家世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山阳阮氏家谱》得知,阮氏原籍是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枣儿村,从武德公一代起,于元末定居淮安。山东潍坊尚有阮氏分支。另据《续纂山阳县志·名人墓》记载,阮学浩、阮葵生父子殁后,均葬于七里塘(今城东乡赵徐村西南)阮氏墓地。著名的文学家天台齐召南,曾为阮葵主撰有《墓志铭》,全文载入《山阳县志》。
二、阮葵生的一生
阮葵生出身于翰墨世家,天资早慧,智力过人,幼年就矢志笃学。据《山阳县志》记载,他“生而才识卓越,为文下笔立成”。孩提之年的阮葵生,小名叫大宝,弟弟阮芝生叫二宝,因父亲供职外省,兄弟俩一起从师受业。有一天,老师因事外出,他们就顽皮起来,竟忘了温习课业.老师回来发觉后,为了惩戒今后,就故意用他兄弟俩的名字出联嘱对,上联曰:“葵生芝生,一对畜牲。”芝生急得瞠目结舌,而葵生却不慌不忙,略加思索,即脱口对出下联:“大宝二宝,两个活宝。”工稳严整,堪称绝妙,深得老师赞许,人皆以“神童”呼之(一说是其父属对——编者)。
乾隆十七年(1752年),阮葵生乡试中式,二十六年(1761年)会试南官得副选入帏,兼三馆纂修,以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历官刑部郎中、河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史参议。因其“治狱以明察平允见称于时”,诰授光禄大夫、刑部右侍郎加四级。他居官清正,为人有节,“耿直不面谀人,人有过而面斥,退而相忘”;及官刑部二十多年,“熟精法律,屡决大狱”,为“刑名总汇熟谙之员”。
阮葵生博闻强志,多才丰艺,一生交游极广。居官刑部后,被朝野上下誉为“司寇公”。他虽“昼夜讯供无少闲,而校书和诗如常”。他在京都还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瓶花书屋”,作为文翰荟萃的场所。他同《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礼部尚书纪晓岚,《四库全书》编纂之一、榜眼出身的陈万青等人,唱和诗词,往来甚密。
阮葵生一生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京师有座“松筠庵”,是明朝杨继盛的故宅,后改为祠堂。因其年久倾圯,阮遂邀同人捐资修复。他还在北京“改建淮安会馆,乡人谒选应试赴都者,皆助以道义”,因此深得世人景仰。
据史载,阮葵生有一次因祀祭天坛坠马受伤,乾隆帝闻之,特谕“此后乘轿勿骑马”。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葵生因体态肥胖,步履维艰,不幸患“中风”(即脑溢血)殁于京师,享年六十二岁。
三、阮葵生的著述
阮葵生一生涉世较广,阅历较深,“少侍文京师,即识国家掌故”,尤其注重历史考证。他所著的《茶余客话》,“记前型,搜逸事,考证典物,多有未经人道者,”(《中国名人大辞典》)是近二百年来很有资料价值的笔记著述。该书对淮安的地方掌故轶事记载比较详尽,对于研究淮安地方史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文学史料记载,阮葵生的《茶余客活》约写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书有三十卷,王锡祺印本为二十二卷,旧时通行节本仅有十二卷,其文笔老练,选材精致,立意清新,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工艺、文学、艺术等,还记载清初的有关典章制度及清人入关前后的建置等历史资料。阮葵生生前记有大量司狱笔记。他通过刑案汇总,善于总结经验,立论准确,见解精辟。他死后,后人曾经根据他的手稿专门为他整理成一部《刑述》,很有借鉴价值,可惜今已失传。此外,阮葵生还著有《七录斋集》、《七录斋诗词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初秋,他写有《忆勺湖草堂歌》以及《忆家园杂诗》十一首,均收入《山阳阮氏家谱》。
(原载《淮安报》一九八四年五月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