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甫类稿》、《通甫诗存》十二卷,(清)鲁一同撰
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一字通父,号兰岑,又号季连,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屡赴礼部试,不第。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延之入幕,因亲老而未成行。又受曾国藩赏识。大平天国军兴,为清河县知县吴堂谋划,抗拒太平军,又向安徽巡抚江忠源上先攻旁郡后打南京的战略。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吴昆田《鲁通甫传》、汤纪武《鲁通甫先生传》。
鲁一同早岁师事潘德舆,精通经史,旁及百家。注重经世之学,好为激切之言。朱琦称其以古文家而兼诗人之雄。其持论以为“凡文章之道,贵于外闳而中实,中实由于积理,理充而纬以实事,则光彩日新。文无实事,斯为徒作。穷工极丽,犹虚车也”(周韶音《通甫诗存跋》引)。所作能实践其言。其文“有经世综物之意”,“宏肆而谨严,演迤而峻峭,昌明洞达”,“识议绝人”(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毛岳生见其文,谓“七百年来患于柔,惟此为能得刚之美”(《清史稿》本传引)。如《胥吏论》、《复潘四农书》、《关忠节公家传》等,皆集中名篇。诗尤工,张际亮见其古歌行,自以为不及。李慈铭论道光间诗人,对张际亮等多所不满,惟言一同诗,谓其“浩荡之势,独来独往,固为偏师之雄矣”,“传之将来,足当诗史”(《越缦堂诗话》)。早岁所作《荒年谣》五首,描写道光年间民不聊生之灾象,“事皆征实,言通里俗”,令人触目惊心。
《通甫类稿》、《通甫诗存》十二卷,凡类稿文四卷、续编二卷,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文有汤修序,诗有自序及周韶音跋。收文九十余篇、诗四百八十余首。周跋称:“诗四卷……于先生生平所作仅十分之二三,而少作之存盖寥寥焉。……先生少时学识颇勤,四十以后,或经岁不作,或日得数篇,盖非中有所感,勃发不可已,则不事苦吟,虽或迫之,亦径谢去,其不苟如此。”
《通甫诗存》有咸丰九年(1859)山阳鲁氏刊《鲁氏遗书》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一五三二册据浙江省图书馆藏咸丰九年刻本影印。
通甫类稿 通父诗存_清代诗文集汇编 618_13081944.zip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368) 通甫类稿 (一、二)_10483278.zip
通甫类稿_中美百万.djvu
通甫诗存_中美百万.djvu
鲁一同十三篇_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1840-1919 散文集 1_10107944.zip
邳州古迹志一卷 鲁一同_石刻史料新编 第三辑 地方类 江苏省 吴县金石考外州种 6_10486213.zip
鲁一同先生简谱 丁志安_涟水文史资料 第5辑_10083240.zip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