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沧洲 / 刘怀玉

小沧洲是抗战前淮城一家菜馆的名字,在今沧桥以东,文渠北岸。遗址即今市检察院和市文教局两座宿舍大楼的地方。

小沧洲原先是一片荒地,有池塘荷藕,白茅黄苇,环境天然幽美。最早开发这块地方的不是开菜馆的商人,而是清末段朝徵、韦福安、朱占鳌等一班文士。同治初年,为了会文和教育子弟,他们决定在这里设立义塾,取名叫“丽泽书塾”。因为这儿“地基宽阔,树木茂盛,四周环水,风景颇佳”①,具有园林之美。但是,他们经营了好几年都未建成。当时,有一姓何的厨师在太平庵东隙地,建了一个菜馆,名叫“绿霭亭”(遗址即今市第二织布厂),颇有名声,淮人饮酒觞客,多来此处,生意很好。因此,何姓同族中另外一位厨师,便想也开一爿菜馆,别树一帜,于是他便看中了沧桥东这块好地方,就请邑人陈寿彭、杨体之、丁梦渔等与那些文人协商,准备合资经营。光绪五、六年(1879、1880),商妥之后,便于此“建草房正厅五楹,厨房披在屋外,前限以竹篱,开沟建桥,栽树杠路,计用六百余千文。②”建好以后即取名“小沧洲”,先由姓何的开业经营菜馆,约定十年后交还给那些秀才们。后来姓何的病故了,屋宇日渐颓败,无力修理,生意也逐渐清淡。秀才们便共同商量决定,于光绪十六年(1890)捐归文渠,作为文渠议事公所。至此,小沧洲菜馆便不复存在了。

那些文人们怀念旧情,在捐出小沧洲的同时商请县府同意,准于屋之东偏悬挂“丽泽书塾”匾额,并经常于此饮酒赋诗。段朝端(笏林)于酒酣耳热之余,曾请人绘制一幅“丽泽觞咏图”,将段、韦、丁、马、朱等人于此觞咏情景绘下来,并题诗于其上。顾震福(竹侯)曾有和诗,③其一云:

“销尽青襟日酒痕,旗亭犹记杏花村。
一泓秋水流遗泽,四座春风感及门。
北海樽开传雅集,南丰香爇沁诗魂。
王筠谬许饶风韵,齑血题碑愧外孙。”

另一云:

“沧桥东望抹烟痕,写出沧洲抱水村。
摩诘辋川新画本,河汾讲席旧师门。
洒垆如见黄公肆,邻笛空招楚客魂。
塍有楹书堪世守,嬴金胜似付儿孙。”

“小沧洲”关门大吉以后,做了一段时间文渠议事公所,不久又被另外的商人弄去开设“远香草堂”莱馆,依然是个酒肆。当年的那班秀才仍然十分关顾它。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二十八,段朝端召集同芹谱(即同案进学的秀才——编者)老友十一人,宴集于远香草堂。辛亥以后,秀才们成了前清遗老,仍常于此留连忘返。民国十七年(1928)上巳日,他们于此为陈铮、单淮、谷绍銮、袁昌龄四先生举行重游泮水(即考取秀才后的六十年——编者)之宴,有近百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周书亭(周钧太史之子)曾作一联以记其事:“重游淮水两岸,丝竹尚存孔子壁;恍似商山四皓,衣冠想见汉官仪。”④民国二十年(1931)春,复为蔡佩琚于此举行重游泮水之燕。这年蔡已八十三岁了,居于乡间。是日跨驴进城赴宴,陈铮、谷绍銮等作陪。陈已九十,谷也八十四,循古礼相与揖让,是标标准准的淮上遗老。

“小沧洲”自初创至今已一百多年了,名称屡变,且早已荡然无存,然“小沧洲”这个名称却同淮上其它旧时园林一样,至今尚存留在人们的口头上。

注:
①②均见《跰躃余话》卷三。
③七律二首均录自顾震福著《跬园诗钞》卷五。
④见《宾楚从谈》卷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