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集》评介 周轩

图片[1]-《刘鹗集》评介 周轩-老淮安图片[2]-《刘鹗集》评介 周轩-老淮安图片[3]-《刘鹗集》评介 周轩-老淮安图片[4]-《刘鹗集》评介 周轩-老淮安图片[5]-《刘鹗集》评介 周轩-老淮安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整理项目之一的《刘鹗集》, 已于2007年12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16开本, 上下两册精装, 全书120万字。煌煌巨著, 厚重丰富。这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将刘鹗的各类著作材料汇集在一起的一部专集, 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刘鹗的著作集。
    刘鹗(1857 ~ 1909年), 字铁云, 江苏淮安人。中国清末的一位奇人:他32 岁以治理黄河决口一举成名, 因此保升知府衔。但他不想混迹官场以从事政治活动为进身之阶, 而热衷于创办实业;41岁时出任英商福公司山西煤矿的华人经理, 两年后被朝廷罢黜离开;44岁时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京中发生饥荒, 沙俄军队准备焚烧清宫的太仓米, 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及与各国使馆熟悉的便利, 与救济会合资托人将米全部买出, 充作赈粮及平粜米, 以救济灾民;47岁时出版中国第一部收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 发表自己的传世名作小说《老残游记》。52岁被流放新疆, 次年在乌鲁木齐病故。奇人刘鹗以其人其事其著述, 在生前就颇多争议, 身后更是留下众多不解之谜。
    胡适在1925年为《老残游记》所作的序言中说: “刘鹗先生一生有四件大事:一是河工,二是甲骨文字的承认, 三是请开山西的矿, 四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为了后面的两件事, 他得了许多诽谤。太仓米的案子竟叫他受充军到新疆的惩罚。” 当代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说:“刘鹗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点。他的治黄工作、开采山西煤矿、赈济北京灾民、发现甲骨文和写作《老残游记》等等, 其中任何一项就足能够使一个人感到自豪了。可是, 在他那积极、有创造性, 有时甚至是奢侈的生活中, 也时时穿插着痛苦和忧虑, 这是一种在那个时代所有有远见的中国人所共有的忧虑。” 美籍华人教授马幼垣说: “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知识的介绍均有所贡献的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和慈善家的刘鹗, 其本人生平与他的学识和名望一样令人不理解和常常引起人们争论。”
    1985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德隆、朱禧、刘德平合编的《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 该书47万字, 分为五辑:一为刘鹗诗文稿;二为刘鹗日记书信;三为研究刘鹗身世的材料和《老残游记》的文章;四为刘鹗名、字、号、笔名、著作目录、《老残游记》版本目录、建国以来研究刘鹗及《老残游记》论著目录;五为有关太谷学派的部分材料。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刘蕙孙先生系刘鹗四子大绅的长子, 他在序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 该书出版已有成议, 由在上海工作的二弟厚泽负责联系。十年内乱中, 厚泽惨遭迫害, 暴病不起。拨乱反正后, 刘蕙孙先生与厚泽二子、其侄德隆、德平及厚泽次婿朱禧联系, 搜集、整理、辑注了部分有关资料, 交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该书出于刘鹗后人之手, 有些资料的珍贵性自不待言。无疑推动了后来的刘鹗与《老残游记》的研究, 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资料。而国内外关于刘鹗与《老残游记》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 1987年秋, 正值刘鹗诞辰130周年, 全国首届刘鹗及《老残游记》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召开, 提出重新认识“老残”, 刘鹗并非“汉奸” 。认为他是一位经济领域的改革者、有远见的实业先驱、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开拓者。1993年秋, 又在济南召开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 除重点论述《老残游记》外, 尚有刘鹗的文艺思想、经济思想、实业思想,刘鹗诗词与太谷学派等。从更深层次上提出一些新见解, 在思维方式和论证方式上都有所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理《刘鹗集》项目负责人刘德隆先生, 他是刘鹗曾孙, 自幼耳濡目染,对先曾祖刘鹗生平及《老残游记》多有兴趣, 早年投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返沪后在教授讲学之余, 潜心刘鹗资料搜集及研究。以渔樵笔名在《新疆青年》于1983 年第6 ~ 7期上发表《刘鹗与新疆》一文。继《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出版之后, 又与朱禧、刘德平合作了《刘鹗小传》,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1987 年出版。刘德隆的论文不断发表于海内外各报刊, 遴选辑为《刘鹗散论》, 由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著名学者陈玉堂在序一称道: “十余年来, 深知其治学之执, 涉猎甚广, 尤以潜心刘鹗之研究, 克勤无怠, 不遑宁息。立言崇尚新意, 避免蹈袭前人, 应该自出机杼, 成一家之风骨。欲臻其事, 必须操有可靠史实, 且多多益善。彼自孜孜矻矻, 终有所获。” 日本著名学者樽本照雄在序二说:“我所主编的研究杂志《清末小说》、《清末小说通讯》常收到没有新发现的文章。我注目刘德隆先生的研究论文, 因为他搜集资料、弄清事实、根据资料来立论写文章。事实证明刘德隆先生所写的论文里有很多发现。刘德隆他们不但竭尽全力保存珍贵的资料, 而且肯公开发表它。对刘铁云研究来说, 有非常大的贡献。这种编辑工作特别是有意义的。不能说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工作。”
    刘德隆先生整理的《刘鹗集》, 就是这种保存珍贵的资料, 所以被列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整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鹗集》的整理, 得到有关鉴定专家的充分肯定。称: “此项目负责人为刘鹗后人, 其收集刘鹗著作有诸多外人不具备的便利之处;又曾长期从事刘鹗研究, 潜心搜集有关资料, 并且得到家人与众多学者的支持帮助, 因此, 其所完成的这部《刘鹗集》可以说是目前收集刘鹗作品与相关文献最为完备的一个本子, 对于进一步推动刘鹗研究大有禆益。”又称:“刘鹗是清季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向来对其人的研究, 多集中在对他的名著《老残游记》的研究, 以及他在甲骨学等方面的贡献。对于刘氏其他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这从很大程度上说, 正是因为研究资料太少, 研究者无从下手。本项目编纂者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 南来北往, 搜辑访寻, 爬梳整理, 巨细靡遗, 终于完成《刘鹗集》的编纂工作, 可感可佩! 这种踏实勤奋的治学作风, 在当前学术风气浮躁的氛围下, 尤其值得提倡。” 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在书前总序结句中更强调指出:“观历代文献档案, 频遭浩劫, 水火兵虫, 纷至沓来, 古代典籍, 百不存五, 可为浩叹。切望后来之政府学人重视保护文献档案之工程, 投入力量, 再接再厉, 使卷帙长存, 瑰宝永驻, 中华民族数千年之文献档案得以流传永远, 沾溉将来, 是所愿也。”
    《刘鹗集》上册主要有河工类、算学类、医药类、文学类、批注题跋类、禀稿启事类, 日记书信电文类。下册主要有古文字与金石类、音乐类。全书120万字, 是47万字的《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所不能相比的。但为了突出介绍后者的资料丰富与珍贵, 笔者只有拿《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与《刘鹗集》相比了。
    河工类 前者只有河工禀稿九篇和《三省黄河图说》。而后者收录了《三省黄河全图》的奏稿、凡例、河道一、河道二、南北两岸堤工表、南北两岸堤工高宽表、述意十二条、治河五说等。还有《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是书有光绪癸巳(即十九年, 1893年)袖海山房石印本, 共四册十部分, 先图后文。其中《现今河道图考第十》文字与收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中的《三省黄河图说》完全一样。可见《三省黄河图说》只是《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的一部分。
    算学类 前者未收。而后者收录了《弧角三术》的凡例、卷首和上下卷、《勾股天元草》、《天元勾股细草》和上下卷。
    医药类 前者未收。而后者收录了《温病条辩歌括》三卷, 《要药分剂补正》十卷。
    文学类 前者有《铁云诗存》、《老残游记》自序、自评, 还有《邻女语》评语、铁云联句存等。而后者收录了《老残游记》二十卷、《老残游记》二集九卷、《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在“刘鹗诗词联语” 下分列:《芬陀利室存稿》、《东游草》、抱残守缺斋遗诗辑存与补遗、诗词联语零拾。附录刘鹗之父刘成忠的《因斋诗存》等。
    批注题跋类 前者只有铁云碑帖题跋辑存。而后者增加有刘鹗阅读《老子》手记、批注校勘《庄子》、书画碑帖砖砚瓦当拓片跋铭、抱残守缺斋珍藏碑帖、抱残守缺斋书画碑帖目等。
    禀稿启事类 前者有《刘铁云呈晋抚禀》、《矿事启》、《风潮论》。而后者增加有石仓书局广告七则、山西·河南·浙江“矿务合同”、创办大清银行节略(残稿)、捐款声明、刘观察上政务处书、为与日本前驻天津总领事郑永昌订立“合股经营辽东半岛盐业合同” 事致赵尔巽禀、国粹求沽告白等。
    日记书信电文类 前者日记有《壬寅日记》、《乙巳日记》、《戊申日记》。而后者又增加了《辛丑日记》。前者书信有致巽仪四封、致某同道一封、致卞德铭三封、致陆树藩四封、致黄葆年一封、致王孝禹六封、致某某一封、示刘大绅一封。而后者除致巽仪增至六封外, 还增加了致救济善会十封、致宝如两封、致勤伯一封、致廉惠卿一封、致汪康年梁启超一封、致崇山一封、致毛庆蕃一封。
    古文字与金石类 前者有《铁云藏龟》自序、《铁云藏陶》自序、《铁云泥封》自序。而后者增加了刘鹗的《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藏货》、《铁云藏印》、《铁云遗印谱》等。
    音乐类 前者只有《十一弦馆琴谱》序。而后者增加了《十一弦馆琴谱》及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残稿)。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 《刘鹗集》比《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不仅增加73 万字, 而且又披露了许多珍贵资料。但不能说《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就毫无用处了, 该书第三、四、五辑所收中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文章, 对我们依然是很有价值的。《刘鹗集》的出版, 国内外学者多有好评。笔者在深感欣慰之余, 认为《刘鹗集》也有令人遗憾之处。1985年出版的《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 书前有8页图片, 分别为刘鹗像、日记封面和手迹、《老残游记》及外编手迹、《铁云藏龟》扉页、《铁云藏陶》序、碑帖题跋手迹、示刘大绅手迹, 还有太谷学派人物蒋文田、李龙川、黄葆年像及《愚园雉集图》。这些图片无疑为该书增色不少, 使读者得到更直观生动的感受。笔者在淮安刘鹗故居也看到一些图片。但《刘鹗集》竟一幅图片也没有, 实在感到有些逊色。另外感到日记和大事系年表的排版有些眉目不甚清晰。还有因该书要赶在2008年初的北京图书展销会前出版, 时间紧迫, 致使校对显得有些粗放。举例如笔者保存刘鹗致毛庆藩(蕃)信的手迹复印件, 将改正字在括号里标出:袁(表)氏、痿璧(躄)、从(纵)获、治(沿)路、续备(布)。
    尽管如此, 笔者依然珍视这部《刘鹗集》, 心存感激, 欣然推介。因为《刘鹗集》将流传至今能找到的刘鹗本人的著作编纂汇集, 为国家清史编纂提供了真实依据, 为有志于研究刘鹗的学者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为关注刘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们提供了了解他的素材。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原载《西域研究》,2009-01-15。

刘鹗集  (上册)_12097273.zip
刘鹗集  (下册)_12097274.zip


目录


上册 1
 河工类 1
 算学类 107
 医药类 170
 文学类 410
 批注题跋类 621
 禀稿启事类 655
 日记书信电文类 685

下册 1
 古文字与金石类 1
 音乐类 593
 后记 758
 写于《后记》之后 761
 付印前的几句话 762

河工类 1
 恭录进呈《三省黄河全图》奏稿 1
 恭录办理三省黄河河道图说职名 2
 三省黄河全图凡例 4
 三省黄河河道一 5
 三省黄河河道二 6
 三省黄河北岸堤工表 9
 三省黄河南岸堤工表 12
 三省黄河全图北岸堤工高宽表 15
 三省黄河全图南岸堤工高宽表 23
 三省黄河全图北岸金堤表 32
 述意十二条 34
 三省黄河图后叙 37
 治河五说 39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47
 禹贡全河图考第一 48
 禹河龙门至于孟津图考第二 49
 禹河孟津至于大陆图考第三 54
 禹贡九河逆河图考第四 59
 周至西汉河道图考第五 64
 东汉以后河道图考第六 66
 唐至宋初河道图考第七 68
 宋二股河图考第八 70
 南河故道图考第九 71
 现今河道图考第十 72
 河工禀稿 78
 附录一:河防刍议 85
 附录二:论历代黄河之治理 92
算学类 107
 弧角三术凡例 107
 弧角三术卷首 108
 弧角三术卷上 110
 弧角三术卷下 119
 勾股天元草 147
 天元勾股细草 148
 天元勾股细草卷上 152
 天元勾股细草卷下 159
医药类 170
 温病条辨歌括 170
 温病条辨卷一 171
 温病条辨卷二 179
 温病条辨卷三 193
 要药分剂补正 203
 要药分剂补正目录 204
 要药分剂补正卷一 206
 要药分剂补正卷二 228
 要药分剂补正卷三 256
 要药分剂补正卷四 273
 要药分剂补正卷五 293
 要药分剂补正卷六 312
 要药分剂补正卷七 343
 要药分剂补正卷八 358
 要药分剂补正卷九 373
 要药分剂补正卷十 393
文学类 410
 老残游记 410
 自叙 410
 老残游记卷一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411
 老残游记卷二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415
 老残游记卷三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419
 老残游记卷四  宫保爱才求贤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423
 老残游记卷五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427
 老残游记卷六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431
 老残游记卷七  借箸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435
 老残游记卷八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 440
 老残游记卷九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若促膝谈心 444
 老残游记卷十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448
 老残游记卷十一  疫鼠传殃成害马  痴犬流灾化毒龙 452
 老残游记卷十二  寒风冻塞黄河水  暖气催成白雪辞 456
 老残游记卷十三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  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461
 老残游记卷十四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465
 老残游记卷十五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469
 老残游记卷十六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473
 老残游记卷十七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  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478
 老残游记卷十八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483
 老残游记卷十九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  济南府巧设金钱套 487
 老残游记卷二十  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492
 附录:老残游记(《绣像小说》本)目录 498
 老残游记《绣像小说》本卷之十 499
 老残游记《绣像小说》本卷之十一 503
 老残游记二集 508
 老残游记二集卷一 509
 老残游记二集卷二 513
 老残游记二集卷三 517
 老残游记二集卷四 521
 老残游记二集卷五 525
 老残游记二集卷六 530
 老残游记二集卷七 534
 老残游记二集卷八 539
 老残游记二集卷九 543
 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547
 《邻女语》评语 552
 附录:刘鹗所语之异事 556
 刘鹗诗词联语 561
 一、芬陀利室存稿 561
 二、东游草 568
 三、抱残守缺斋遗诗辑存与补遗 572
 四、刘鹗诗词联语零拾 577
 附录:《因斋诗存》过录、校勘记 583
 刘成忠传 584
 因斋诗存总目 585
 因斋诗存叙 590
 因斋诗存卷一 591
 因斋诗存卷二 605
批注题跋类 621
 刘鹗阅读《老子》手记 621
 刘鹗批注、校勘《庄子》 624
 附录:刘鹗批注《庄子》浅析 627
 铁云碑帖题跋辑存 633
 刘鹗书画碑帖砖砚瓦当拓片跋铭 639
 抱残守缺斋珍藏碑帖 644
 抱残守缺斋中头等碑帖(残页) 647
 抱残守缺斋书画碑帖目 648
禀稿启事类 655
 石仓书局广告(七则) 655
 刘铁云呈晋抚禀 657
 山西·河南·浙江“矿务合同” 659
 创办大清银行节略(残稿) 664
 捐款声明 666
 矿事启 667
 《铁云藏龟》、《铁云藏陶》出版广告 669
 刘观察上政务处书 670
 为与日本前驻天津总领事郑永昌订立“合股经营辽东半岛盐业合同”事致赵尔巽禀 674
 风潮论 675
 国粹求沽告白 679
 附录:刘成忠文五篇 681
日记书信电文类 685
 抱残守缺斋日记 685
 抱残守缺斋·辛丑日记 685
 抱残守缺斋·壬寅日记 692
 抱残守缺斋·乙巳日记 715
 抱残守缺斋·戊申日记 738
 附录:关于《抱残守缺斋日记》 744
 刘鹗书信电文 747
 一、致巽仪(六封) 747
 二、致陆树藩(四封·附录陆树藩致刘鹗信两封) 748
 三、致救济善会(十封) 751
 四、致某某(一封) 753
 五、致无名者(一封) 753
 六、致宝如(两封) 753
 七、致黄葆年(一封) 754
 八、致王孝禹(六封) 755
 九、致勤伯(一封) 756
 十、致卞德铭(三封) 756
 十一、致廉惠卿(一封) 757
 十二、致某同道(一封) 757
 十三、致汪康年、梁启超(一封) 758
 十四、致崇山(一封) 758
 十五、示刘大绅(一封) 759
 十六、致毛庆藩(一封) 759
 附录:刘鹗大事系年表 761
 刘鹗名、字、号、别名、笔名、绰号、斋名一览 770
 研究刘鹗的网站·著作·小说一览 772
 刘鹗佚诗十一首 774

古文字与金石类 1
 铁云藏龟 1
 铁云藏陶 215
 铁云藏货 287
 附录一:介绍刘鹗的未刊稿《铁云藏货》 384
 附录二:刀布肩来满一筐  苔花侵蚀古文章——刘鹗收藏古钱概述 394
 铁云藏印 399
 铁云遗印谱 486
 抱残守缺斋藏器目(鲍鼎辑) 494
音乐类 593
 十一弦馆琴谱 593
 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残稿) 717
后记 758
写于《后记》之后 761
付印前的几句话 76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