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n-老淮安-第59页
抗战前的淮安三大布店 / 张志贤-老淮安

抗战前的淮安三大布店 / 张志贤

淮安在日寇入侵前,商业繁荣,当时有绸布商店三十余家,分布在城内与河下。其中,有独资,有合股;有大店,有小店。按当时的货币——银元计算,库存资本最少的有二、三千元,中等的有数万元,大...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 / 郑夔-老淮安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 / 郑夔

边生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 数枝芦荻撑烟霞,一水明霞静楼阁。 夜星寒斗垂微茫,西风入㡘摇烛光。 隔岸微闻寒犬吠,几拈吟髭更漏长。
淮安基督教简况 / 费苏-老淮安

淮安基督教简况 / 费苏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侵略的加深,欧美教会各派也先后派遣传教士来华,在上海设立差传部(简称“差会”,相当现在的驻外地办事处,专管人事、帐务)...
淮安州 / 王清叔-老淮安

淮安州 / 王清叔

平野围淮甸,双城入楚州。 喉襟关重地,鼓角动边楼。 闻雁思乡信,歌鱼抚剑缑。 此行安所适,江海任浮鸥。
天主教神父在淮安传教一例 / 逸士-老淮安

天主教神父在淮安传教一例 / 逸士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春,有一天,本城四个地主少爷:边少安、成葆之、林丹叔、许进三等骑着自行车由童王桥向北,忽然迎面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人挑着一副担子。他们一面按铃,一面大声招呼,哪...
堤上 / 吴承恩-老淮安

堤上 / 吴承恩

平湖渺渺漾天光,泻入溪桥喷玉凉。 一片蝉声万杨柳,菏花香里据胡床。
淮城蒲菜 / 刘怀玉-老淮安

淮城蒲菜 / 刘怀玉

蒲菜俗名蒲儿菜,是淮安特有的传统名菜。因为它是香蒲根部的茎芽,所以又名蒲芽、蒲笋;《西游记》称它叫蒲根菜,在古书上则称之为蒲、深蒲或蒲蒻。 人类食用蒲菜本来并不限于淮安一地,而且历...
淮安小刀会概述 / 文史办整理-老淮安

淮安小刀会概述 / 文史办整理

淮安小刀会概述 / 文史办整理 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淮安地方小刀会有两次兴盛时期:第一次,在军阀混战至北伐战争期间;第二次,在一九三九年日寇入侵淮安前后。范集、林集、盐河、黄码、三堡...
石塘区农民的抗租斗争 / 茀君-老淮安

石塘区农民的抗租斗争 / 茀君

怒砸石碑 淮安县石塘区,全区佃农人数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业主多为淮城大地主。他们为“严禁恶佃抗命敲诈霸田抗租”,于清道光七年(1827)五月,建立了一种公开有力的精神武器——石碑...
题韩侯祠-老淮安

题韩侯祠

钓渚还邻漂母坟,行营高敞竟无闻。 离间从请三齐地,水上先张下赵军。 才重萧滕方遇主,功成绛灌孰如君。 故乡俎豆千年在,楚水荒祠伴暮云。
淮东乡恶霸地主刘鼎来 / 侍问樵-老淮安

淮东乡恶霸地主刘鼎来 / 侍问樵

(—) 出淮城东门三十里,便是过去所说的刘家号。土地改革以前,这里曾有着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大的青砖瓦舍,被包围在浓密的丛林里。环绕在它的四周的,是望之莫测的深沟高墙。高墙砌有城垛,...
淮安三青团概况 / 朱慧君-老淮安

淮安三青团概况 / 朱慧君

“三青团”的全称是“三民主义青年团”,在全国设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省设支团,县设分团,基层设区队。 三青团组织在淮安出现是四十年代初。那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退守在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