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镇古天兴观 / 马济中 许春阳
淮安河下镇古天兴观是一座有名的道院,其建筑、彩塑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道教文化内涵。 据清曹镳所著《淮城信今录》记载:“古天兴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据本地父老相传,在明...
二帝祠 / 陈慎侗 毛鼎来
二帝祠位于淮安城西南隅蒲葭巷内,曲径通幽,水石映带,环境优美。 二帝祠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时“邑令黄文焕建书院,与士子讲学,其中内有二帝祠”,祀文武二帝(即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清...
紫霄宫 / 陈慎侗
淮安城内古建筑如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妇孺皆知,而如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淮安汽车站,原是风景胜地和著名道院的古紫霄宫,现在则很少有人说及了。 明正统辛酉(1441)举人金铣(字宗润,...
龙兴寺与文通塔 / 葛正华
龙兴寺与文通塔,位于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东岸,皆为淮安著名古迹。此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古刹钟声,湖光塔影,使人留连忘返。 而今寺宇已圮,其碑尚存;塔身完好,修葺一新。处今改革、开...
东岳庙 / 陈廷顺 郑闻
历代封建统治者多迷信神权,并以之愚弄百姓,维护其统治。旧社会,淮安是一个封建地主的消费城市,每年有多次的迎神赛会,形式最隆重影响最大的首推东岳庙会(详见《淮安文史资料》第一辑)。东...
古拈花寺 / 曹锡文 颜景龙
淮安《续纂山阳县志》记载,古拈花寺原名拈花社,后改名古拈花社,1989年易名“古拈花寺”。该寺始建于清朝初期(具体年代不详),位于淮安市淮城莲花巷11号。 古拈花寺的开山祖师佳慧聪颖过人...
古清真寺 / 马世德 颜景龙
淮安古清真寺位于淮安河下罗家桥南清真寺巷内,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始建于清朝初期,1984年重修,占地面积953平方米。 该寺大门朝东,门厅三间。大门上方有白矾石匾额,上镌“古清真寺”...
淮安基督教福音堂 / 陈彬
淮安市区镇淮楼西路西首(粮食局大楼对面),一幢有着近百年历史,外面虽已破旧,但仍依稀看出造型犹如欧美风格的庭院,每逢礼拜天上午,男女老少基督教徒便相聚在这里虔诚地祈祷、唱诗、诵经,...
镇淮楼 / 李诚 孟宝林 陈锦惠
淮安,有一座妇孺皆知的古建筑——镇淮楼。千百年来,镇淮楼以它那庄重、典雅、古朴的姿态雄踞于古城中心,成为淮安的标志性建筑。 关于镇淮楼,史料多有记载。明正德《淮安府志·规制》载:“...
龙光阁 / 丁志安
明崇祯八年(1635),思宗朱由检调朱大典总督漕运,驻节淮安。朱大典字延之,浙江金华人,《明史》有传。他到职的第二年(1636)就建起了龙光阁。《重修山阳县志》卷五“职官”说他“在淮振厉风...
状元楼与埋倭墩 / 刘怀玉
沈坤(1507-1560)字伯生,一字伯载,号十洲,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并且是一位抗倭民族英雄。嘉靖38年(1559),他因母亲去世在家守孝,看到倭寇屡次入侵,蹂躏祖国大地,自发地散去自己的家资...
金天德大铜钟 / 郑闻
在淮安“勺湖园”北侧,毗邻勺湖书院有一个钟亭,内悬一金代天德辛未年(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九月十四日铸成的大铜钟,故名“金天德大钟亭”。 该钟高1.98米,底口径1.32米,厚8厘米,重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