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天文地理学家吴玉楫 / 仲勉

吴玉楫,号非木,淮安人,山阳县学诸生,为淮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玉搢(号山夫)之弟,是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的天文地理学家,其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生平,志书及淮地文献上极少记载,《清史稿·畴人传》只见其名而无内容记叙。吴玉楫幼年生活在淮安,他“耆学好古,尤精天官家言”,大概因科第、仕途颇不得意,成年后即客居海州(今连云港)课徒谋生。

乾隆年间,吴山夫修山阳县志,有关淮安地理位置等问题曾请教于他,吴玉楫“书数百言”,给以详尽的答复。《重修山阳县志》载淮安“疆域”即根据他的著述。吴玉楫著有《非木遗书》。这部著作,记录了他一生研究天文、地理的成果,图文并茂。后该书辗转流传到淮安,道咸年间大学者丁晏看到其著作,大为赞赏,“开卷视之,不啻立身于浑仪之侧,仰视而俯察也。”丁无限感慨地说:“君于推步甚精,今时人无知者,近有《信今录》,搜集山阳文献不列君名,更数十年后,无有能举君姓字者矣。”遗憾的是《非木遗书》已失传,吴玉楫的名字更无人提及,但我们从吴玉楫《里差说》、《淮安分野考》(载《山阳艺文志》)、丁晏《吴非木传》(载《颐志斋文集》),可以概略知道吴氏在天文地理学上的成就。

其一,“里差说”。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的州邑地理位置相对应,称为“分野”。吴玉楫通过研究指出,“分野不足定疆域所在,惟里差之说为可据。”他的“里差说”分“南北差说”与“东西差说”,即地球上的经纬度。州邑的位置应由经纬度来确定。他准确地测得京师(北京)在北纬三十九度五十五分。“列京师以示天下之所准”,淮安在北纬三十三度三十分。他测得的结果,与现在地图上所标出的完全一致,是很了不起的。吴玉楫还根据经纬度测得各地日出日没的准确时间。根据地球自转由西向东,得出“东方早见日”而“西方迟见日”,以北京时刻为难“在京东者早见日,故其刻分加,在京西者迟见日,故其刻分减。…‘冬至之昼各如其夏至之夜,夜各如其夏至之昼。”

其二、“通轨说”。“古历节气皆有恒气一岁二十四气皆均分无长短。”吴玉楫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应以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来确定。否则,“九州分域气候不齐,则农事作息随方各异”,是对农业生产不利的。节气“由太阳行天经度而定”,各地南北地理位置的不同,节气应提前或推迟。吴玉楫在天文科学上的贡献,不可小觑。

由于资料的匮乏,吴玉楫几被湮没,一百多年以前,其著作曾流传于淮安民间,我们期待能有新的资料发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